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阅读16页第一、二段回答•问题:1.荒漠和荒漠化一样吗?2.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吗?3.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对吗?考点:分析原生性荒漠成因的一般方法1.自然原因:持续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地处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山岭阻挡海洋气流进入,导致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寒流(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1、荒漠化的概念(本质、分布、成因、表现、类型)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的主要成因1、坡度大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2、土层贫瘠3、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4、植被破坏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石质荒漠化盐渍化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河套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3、危害给人们生活与生存带来直接危害,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对大中城市工矿及国防设施造成严重威胁,它不仅能造成贫困,而且使一些人口被迫离开已荒漠化的故土,引发巨大的移民浪潮,流离失所.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发生水土流失等等。请你说说: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8个县(旗、市)。其中主要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及西藏北部等12个省、区、市。荒漠化面积前3位的分别是新疆、内蒙古、西藏。西北地区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a.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b.行政范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2、地形以贺兰山为界,东、西部地形差异大西部贺兰山东部地形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高原特征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辽阔坦荡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2、地形:3、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的原因西北地区位置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形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植被类型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与表现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这一位置特征导致了干旱加剧了干旱(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潜在威胁)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小结:干旱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P17)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连接荒漠般景观过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请根据下列框图,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根本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3、人为因素的直接表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樵采32%过度放牧30%过度农垦27%水资源利用不当10%工程建设1%过度开垦挖发菜苁蓉——名贵中药材(2)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3)过度开垦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归纳: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①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盐渍化的过程蒸发盐分积聚于地表灌溉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读图观察:现代绿洲和废弃绿洲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绿洲地区次生盐渍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合理的灌溉: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塔里木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掘井带来的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下游荒漠化斑点状荒漠化过度樵采根本原因人类活动不当人口激增的压力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直接原因荒漠化气候干旱、半干旱的严酷性潜在原因用水不当主要原因活动:P20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1)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2)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3)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份。(4)以其有限而集中的降水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一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5)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请根据下图分析萨赫勒地区由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1)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2)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向脆弱地区(弃耕后)劳动力需求荒漠化加剧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导致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经济损失严重,并会引发风沙灾害。(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2)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例题: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一)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沙漠(荒漠)过度带农耕(牧)区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二)具体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农业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绿洲地区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缺水源地区设置沙障——草方格内蒙古牧场防护林赤峰农田防护林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胡杨沙拐枣猪毛菜干刺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生存。流沙地区——设置沙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解决能源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5)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利于防治荒漠化小结: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今日沙坡头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人为因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谋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1.定义: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土、跑肥、跑水,使土层变薄变贫瘠的现象,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2.形成原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