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月相变化及变化规律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的形成: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之以恒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自己、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3、初步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观察持续时间长,在观察过程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要详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月相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示意图、电灯、乒乓球。【教学过程】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引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3、让学生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4、展示学生作品,观察分析这些月相与实际生活中能见到月相的异同,为什么?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出现的时间。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将画的月相并剪下来。2、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并按时间排序。3、寻找月相变化规律。4、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找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5、模拟实验:电灯-太阳;乒乓球-月亮;自己人头-地球。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或者: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三、观察白天的月相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下半月,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5、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6、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四、课外拓展: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板书设计:1、月相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2、成因: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五、布置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