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日持久的战争20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选修3第一单元1914年7月东线西线南线同盟国集团:4个协约国集团:27个德、奥匈英、法、俄(奥斯曼、保)(塞、比、意、日、中、美)三条战线参战双方:大战的爆发: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西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交战双方的计划德国”施里芬计划”:实行”先西后东,避免两线作战的计划”.即计划在战争初期集中兵力在西方进攻,在6周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结束战争.协约国的作战计划:俄国.法国同时在陆上对德国展开进攻,迫使德国在两线分兵作战.英国的军事力量主要在海上打击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战争狂人――小毛奇法国元帅霞飞一战中的德军.法军统帅美国、中国参战;第三阶段19171918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投降第一阶段1914第二阶段1915--1916阶段西线东线马恩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影响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陷入持久战.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以同盟国失败告终俄国退出大战二.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前,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到20亿美元,而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700万美元(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矛盾之处?最后结果是什么?阅读下列材料参考答案•(1)“中立政策”。美洲远离欧洲战场。•(2)矛盾:材料一宣称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从美国给协约国方面与德国的现金贷款数额则表现出美国在中立政策下,倾向和支持协约国的态度。•结果:美国在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参战。探究2:一战中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阶段政策原因影响大战初期大战后期中立政策地理优势:远离欧洲战场,免受战争破坏;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推动;利用中立身份,出售军火,发战争财.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与资本输出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经济利益:大战中,与协约国的利益日渐紧密;政治利益:为抢夺战利品及战后世界霸权。3.借口.1.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认识:美外交政策变化的依据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一战中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及认识2.扩大了美国的影响;便于其坐收渔翁之利。探究3:一战的结果及原因结果: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2.协约国方面:综合实力相对强大。尤其是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的结束;1.同盟国方面:经济实力相对劣势.军事战略的失误.内部矛盾的尖锐和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等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战争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7.28—1918.11.11)参战国家三十多个国家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清单被摧毁的欧洲城市1、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2.战争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1.使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2.美国.日本实力巨增,迅速崛起原因表现经济、政治、殖民体系3.催生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美国日本原因表现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原因表现经济政治工业、海运业等势力范围扩张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民解运动高涨。5、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有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的灾难,但也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请结合史实阐述一战“也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这一观点。1)一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一战催生了一系列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军用飞机、汽车、化工技术、生产流程改进等;3)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妇女的社会作用;4)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对社会经济加以干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5)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思潮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3、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1、(07高考)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A美洲B欧洲C德国D英国2、(09浙江)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07年宁夏卷)阅读下列材料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第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07年宁夏卷)阅读下列材料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第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表明立足点战争按发动的目的:分为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两种性质;按照战争发动的先后:分为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进程:三条战线三个阶段后果及深远影响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表现:根源:实质:课堂小结帝国主义战争三对基本矛盾显性知识1、一战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必修二P34)2、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选修三P14)一战与中国关系有关史实: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进一步发展)民国初年或一战期间1)辛亥革命的推动(表现:A、B)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群众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新建企业、新增资本数量空前;轻工业显著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地域分布扩大地域分布不平衡、行业结构不平衡、力量对比弱小2、原因1、时间:3、表现4、结果一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很快萧条下去1)发展2)缺陷5、影响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推动因素阻碍因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②历届政府的一些鼓励性政策;③人民的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根本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启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显性知识:1、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2、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一战与中国关系有关史实:隐形知识:1、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例1:(08年全国卷)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例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解析】D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显性知识:1、暂时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2、1917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参战一战与中国关系有关史实:隐形知识:1、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2、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推动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反思及视角的变化。关于国际关系变化的几点规律性认识1、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①国家实力的变化②国家利益的得失③当局者的决策----2、国际关系的认识①国家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合作,亦有斗争②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国际利益,一切外交活动都回绕国家利益展开。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美国参战的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