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纽约时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框架构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析《纽约时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框架构建作者:王林艳来源:《对外传播》2019年第08期“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其核心理念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六年来,倡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及其相关项目进展成为国际媒体的报道热点。美国媒体的报道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一带一路”的国际舆论环境。通过选择哪些“一带一路”的素材作为重点来报道,选择哪些素材作为报道内容的构成部分,选择排除或者忽略哪些素材,他们构建了“一带一路”的新闻叙事。这也体现了他们的报道倾向。分析他们如何报道“一带一路”,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一、新闻框架理论新闻框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媒体设置议题,选择新闻信息,按顺序与重要性组织起来的新闻叙事。①美国学者盖尔?费厄赫斯特和罗伯特?萨尔认为,设置框架的过程是记者选择什么信息,如何突出处理这些信息,将信息及其隐含的价值判断呈现给受众,从而影响个人认知和舆论。②框架的功能是筛选和强调。如同摄影中的取景构图,框架就是排除不需要的部分,选择需要的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强调处理,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③新闻报道所建构的知识、所形成的规范、所反映的价值,以及所塑造的共识一旦为受众接受,就会变成受众对原初社会事件“意义化”的框架和模式,而且通过此框架对不同社会事件做类似的理解和诠释。④新闻框架研究通常包括媒体的生产研究、内容研究和效果研究三个领域。媒体生产研究和内容研究主要探讨媒体如何设置报道框架和报道框架的具体内容特点。效果研究侧重探讨框架效果的产生及强度问题,以及考察受众框架同媒体框架的相互作用关系。⑤本文采用框架分析的新闻生产和内容分析这两个角度来看《纽约时报》如何设置“一带一路”的报道框架以及框架内容特点。二、《纽约时报》“一带一路”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纽约时报》总部在纽约,国际影响力较大,读者以政商学届精英阶层为主。本文的样本来自《纽约时报》网站,选择原则是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纽约时报》(纽约版)刊登龙源期刊网的含有“‘一带一路’倡议”一词的自采报道。经过阅读后,去掉含有这个词但主要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无关的文章,得到新闻报道样本17篇。(一)从新闻生产角度看报道框架从报道主题和报道角度看,17篇样本报道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项目显示中国“军事野心”;美国大规模扩大对外援助,反制中国影响力;中国承建克罗地亚桥梁,为进入欧洲铺路;意大利港口将成为中国打开欧洲的门户;意大利拟参与“一带一路”,引发盟友担忧;塞内加尔向中国贷款发展基建会有债务危机;“一带一路”项目借贷风险引发担忧;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建设是“债务陷阱”;马来西亚无力还债暂停中国项目;中国削减马来西亚铁路造价;在非洲与中国企业竞争,美国公司面临困境;“一带一路”项目输出中国过剩煤炭产能;滑雪场、水疗中心成“一带一路”另类项目;中国继续推进“一带一路”,但更谨慎低调;中国重塑建设项目回应外界批评。这些主题反映报道想呈现(框架)的是:中国希望借“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影响力和战略布局;欧洲盟国担忧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后对欧洲不利;“一带一路”造成借贷国“债务负担”;“一带一路”输出过剩煤炭产能,导致环境污染风险;“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有利中国公司竞标,令美国公司处于下风;“一带一路”有个别项目偏离使命。由此可见,《纽约时报》的“一带一路”报道框架偏向负面、消极,传递出对“一带一路”忧虑、警惕、防范的心理。从报道基调看,绝大多数(16篇)报道都是消极、悲观的,倾向于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制造所谓“债务风险”和中国的所谓“扩张意图”,渲染欧盟以及美国、德国、法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对倡议持疑虑、担忧的态度。有3篇報道是比较积极的,反映中资促进老挝经济发展,万象房地产市场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老挝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一条铁路线改善其与邻国的联系,并准备迎接中国对其房地产市场新一轮投资。报道说,中国试图将这条铁路线从老挝延伸到泰国,进入泰国市场,但能否成功不确定。(二)从内容分析角度看报道框架内容特点通过对17篇报道样本的内容分析可见,《纽约时报》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主要设定了四个框架:1.“一带一路”目的是扩大中国的全球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有战略意图构想;美国对此指责,欧洲部分国家、亚洲部分国家(印度、泰国)存有疑虑、担忧。2.“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造价高,造成项目所在国债务过重或者债务风险大。3.因为“一带一路”资金支持和幕后交易,中国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并带进大量中国工人而非培训当地工人。一些企业在“一带一路”名义下修建无关项目,受到中方审查。龙源期刊网中国资金改善东欧国家交通设施,促进老挝经济发展,受到欢迎。从数量上看,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为主要报道框架内容,两个框架共占73.03%,凸显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中国威胁”与“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一带一路”倡议被描述成中国推进全球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计划;中国形象被抹黑,被塑造成希望通过倡议建设一个全球基础设施网络,让自己成为贸易中心,并增强其地缘政治;美国对倡议有疑虑,施压盟友慎重加入;欧盟、德国、法国、印度、马来西亚等持担忧态度;中国在亚洲、非洲、欧洲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使一些国家面临债务高风险,并以中国接管斯里兰卡港口作为例证。第三框架主要突出中国企业的一些问题,比如“不公平竞争”、低薪雇用大量中国工人快速完成工程而不是培训当地工人、用“一带一路”名义修建不相关项目,比如娱乐项目,受到中方审查。前三个框架报道倾向都是消极的。第四个框架是积极的,侧重报道中国资金改善东欧国家交通设施、因促进老挝房地产市场发展而受到欢迎等事实,但只提到3次。从消息来源上看,报道主要采访对象大多数为美国、欧洲、非洲、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的政府官员(63个),美国智库专家(14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肯尼亚和印度商界领袖(8个),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非洲的普通人(6个),反映的主要是精英阶层对于“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担忧质疑和批评。三、“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建议《纽约时报》的报道框架突出夸大所谓“中国威胁论”和“债务陷阱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核心理念在报道中没有体现,“一带一路”共建项目帮助参与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的事实在报道中也没有体现。这种带有偏见夸大的报道不能让外国受众对“一带一路”倡议有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反而对中国形成了误解和片面错误印象。在对外传播中,中国媒体应积极主动多报道“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提升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增强传播力度和效果。(一)打造“一带一路”大外宣格局龙源期刊网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协调,联合驻外机构力量,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使各方在对外传播理念、目标和工作机制上保持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由中央统一领导的“一带一路”大外宣格局。在“一带一路”大外宣格局框架下,加强机制建设,成立“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使中央政策得到各方一致的贯彻,为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做好机制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要树立项目工作就是外宣的大外宣意识,与所在国家、城市和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有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二)主动扩大正面报道中国媒体应主动扩大报道“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积极一面,挖掘事实,用鲜活实例来反映建设项目对所在国家、所在城市和社区的促进作用,体现“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同时不回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进国外受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对于外媒的片面歪曲报道,中国媒体应以有针对性的报道予以驳斥,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债务陷阱”,不是威胁而是发展机遇。中国媒體可以前往外媒报道中涉及的地方做细致详实的实地报道,及时回应国际关切,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在报道方式上,应采用贴近外国受众思维和阅读习惯的方式,通过全媒体融合报道增强报道吸引力,提高国外受众对报道的关注。(三)借用外国人、外国媒体加强报道政商学界知名人士作为意见领袖能够影响舆论,如果请“一带一路”项目所在国的政商学界人士讨论“一带一路”对于他们国家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的促进作用,请研究“一带一路”的外国专家智库学者谈“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贸易和就业、“一带一路”不是“债务陷阱”则更有说服力。比如,针对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常被外媒作为“债务陷阱”典型例子的情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所长狄波拉·布劳提甘曾发表署名文章称,外界对该港口存在“广泛误解”。并引用两位经济学家的话说,“债务问题不是中国造成的”。⑥她引用美国两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来说明,没有事实证据表明中国海外借贷是债务陷阱。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的贷款规模大,但担心中国故意掠夺需要帮助的国家是没有根据的。应邀请外国媒体去“一带一路”项目所在地参观采访,实地感受“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加深外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减少偏见,并使他们用不同语言完成的报道覆盖到更多的国际受众。龙源期刊网「注释」①Fairhurst,G.&Sarr,R.(1996)TheartofFraming.SanFrancisco:Jossey-Bass.8,转引自刘建明:《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5期,②大众传播理论,https://masscommtheory.com/theory-overviews/framingtheory/。③刘建明:《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5期。④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204页。⑤郭小安:《衍生与融合:框架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对话》,《现代传播》2018年第7期。⑥狄波拉·布劳提甘:《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外交吗?》,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90429/china-belt-road-initiative/,2019年4月29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