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②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学案江西省万安县崇文中学刘小军34380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危害的严重性,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通过对经济危机的学习,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自由放任政策。【学法指导】本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知识梳理】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1)和生产资料(2)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过大造成市场萎缩,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与(3)矛盾尖锐。(3)直接原因:(4)过度膨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4)催化剂:(5)活动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5)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6)股市崩溃。2.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3.特点:(1)波及(7)特别广: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2)持续时间特别长:持续到(8)年才有了复苏迹象。(3)(9)特别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4.影响:(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2)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10),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①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②广大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③(11)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3)危机加剧了(12)的紧张。为摆脱危机,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还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1、内容:①固守传统的“(13)”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②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14)以摆脱危机的政策。2、结果:①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15)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②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16),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特别提醒】:有些同学误认为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述观点是片面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出现的,它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初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下,会导致生产的盲目扩大而易引发经济危机,从而对社会生产造成破坏。【知识扩展】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①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②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③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有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醉心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高度,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2.经济危机的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2)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印度国大党于1929年12月首次提出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口号,开展了第二次不合作运动。(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惊恐万状的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4)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在德国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债务关系。法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英国等美国的其他债务国也效法法国,从而更加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5)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这三个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起法西斯专政,企图从战争中寻求出路。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与一切遭受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3、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1)胡佛的反危机措施:①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自愿组织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稳定工资和物价,并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②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胡佛政府所采取的反危机措施犹如杯水车薪,最终没有实现制止危机的效果。(2)胡佛反危机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是:①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中,从而无法摆脱危机。②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机期间屡次否认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而把危机说成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如果认为危机的根源不在美国国内,胡佛也就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大的行动来改善和修补美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也绝不可能采取任何含有大变革意义的反危机措施;即使迫于恶劣的经济形势而采取了某些措施,也不可能真正治愈或战胜这场危机。这也是胡佛的反危机措施之所以不疼不痒、缩手缩脚,以至最终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当时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失败绝不仅仅是胡佛个人的失败。胡佛干预经济的失败,正如他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一样,都标志了统治美国经济百年之久的放任主义政策的失败。统治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百年之久的古典放任主义经济理论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国家作为一种高踞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即将开始。【学以致用】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答案】D2.(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没有涉及财政支出,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在19CN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美国国民收入是越来越高,但贫富分化差距大,大部分收入为少数富人据有,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答案】A3.(2014年新课标2文综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时期,这次大危机是一战后二战前持续时间长、破坏性最大、影响学科网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其影响也十分大,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了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质疑,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所以AB两项错误。D项为错误项。【答案】C4.(2014年海南单科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的说法错误,所以B不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C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D不正确;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