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2章-认识旅游活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概念早期的旅游定义:在中国传统文献中,与“旅游”相近的词有二:一是“观光”,源自《易经》“观国之光”;二是“旅行”,指一切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在西方,18世纪以前一直将旅游当作征服自然的旅行和探险活动。最早的英文“旅游”travel(长途旅行、依次经过),由travail(有“阵痛、艰苦、困难、危险”之意的旅行)转化而来。19世纪初,tourism(源于tour环行)代替travel。表明西方人对旅游的自信。“tourism”,最早见于1811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意为“离家远行,游览参观一些地方后,又回到家里。”自从《牛津词典》确立了tourism一词的正统地位后,西方旅游学家均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表达旅游的词汇进行各自的解释和阐发。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强调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综合性内涵。该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IEST)采用,故称“艾斯特”定义。1、艾斯特定义1974年,英国学者伯卡特(Burkart)、梅特里克(Medlik)认为,“旅游是人们离开他经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点的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2、离开(或流动)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3、目的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伯特·麦金托什、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4、相互关系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强调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5、交往的定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强调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6、生活方式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强调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7、时间定义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是具有国际权威性的描述:“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之内的活动。”立足于旅游产业,这一定义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官方统计所采用。8、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兼具劳作和休闲双重性质的人类非迁居性的旅行活动。9、双重性的定义一个人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其出行的目的不是移民和就业。指旅游者的活动,并非专指旅游业的活动。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2、异地性3、暂时性4、非移民或非就业性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食、住、行、游、购、娱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活动的类型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也不存在绝对统一的标准或依据从旅游统计、市场营销、旅游理论研究的需要出发,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2、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短程旅游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4、按旅游活动的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自行旅游5、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划分: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6、按主要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7、国际学术界的标准:基于经济因素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境内旅游、国内旅游、国民旅游跨越国境,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活动。(1)出国(境)旅游(2)入境旅游(国际来访旅游)注意:从旅游统计的角度,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之间的旅游往来,仍按出入境旅游进行统计。包括:过夜、不过夜1、定义: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注意:外国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也统计为该国的国内旅游。侨民是指:未取得居住国国籍,但在居住国拥有住所的长久居住的他国公民。即:住在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居民。2、国内旅游活动总是先于出国旅游的发展,并首先发生为近程旅游(1)费用较小(2)习俗相近(3)交通便利(4)时间灵活(1)涉及的地域范围以是否跨越国境为区别(2)人均消费水平:国内旅游普遍低于国际旅游(3)便利程度:与国际旅游相比较,国内旅游更为便利,一般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语言和文化障碍,通常不需要办理出入境手续(4)直接经济影响不同第三节旅游活动的性质1、社会现象2、文化现象3、经济现象4、政治现象从需求角度看,现代旅游活动具有社会文化性,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第四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大众旅游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以及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大众旅游的形成,旅游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1、大众旅游的形成奖励旅游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奖励旅游出现,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激励手段。2、奖励旅游的出现社会旅游(或社会补贴旅游)是指采取通过国家、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社会阶层参加的旅游活动。社会旅游的出现,使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3、社会旅游出现(1)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2)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意味着旅游企业有更多的目标市场;4、认识旅游活动普及性的原因旅游活动的展开,从规模和客源来说,并非平均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乃至某些地点。1、地理集中性的概念(1)国际旅游活动分布呈地域集中性(2)国内旅游在不同省份与城市间呈现出集中性(3)具体某一城市中,旅游活动呈现出集中性2、地理集中性的表现(1)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2)有助于指导目的地旅游规划工作,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3、认识地理集中性的意义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称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1、季节性的概念2、季节性的表现(1)旅游目的地方面: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2)旅游客源地方面:A、出游目的:以消遣为目的的出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变化。B、带薪假期的时间分布C、传统习惯3、季节性的原因(1)客源地旅游者主要来自上层社会,则其旅游的季节性很小,旅游规模也小;(2)客源地差旅型旅游者占绝对比例,则旅游季节性很小;(3)客源地旅游市场规模大,消遣型旅游者占绝对比例,则旅游季节性很强;(4)客源地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高,则其国民旅游季节性减弱;4、有关的经验观察第五节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1、入境旅游人数:包括:过夜、不过夜对入境旅游人数的统计方法:边防入境登记、住宿登记2、出境旅游人数:3、国内旅游人数: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因接待来访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1、旅游收入(1)国内旅游收入:一个国家或国内某一特定地区在给定时期内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具体数据通过抽样调查进行汇总测算。(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接待入境来访的国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注意:不包括该国航空公司的国际间客运业务收入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国际旅游外汇支出,即在给定时期内,该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国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注意:不包括国际间往返交通消费开支数据的获得法主要有:银行报告法、估测法(抽样调查统计法)、混合法2、旅游支出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入境旅游活动天数=入境旅游人次数×人均停留天数THANKS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