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1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教育厅2目录前言.................................................................3一、建设目标...............................................................4二、建设原则...............................................................5三、建设内容...............................................................5四、师生发展...............................................................7(一)学生发展.........................................................7(二)教师发展.........................................................8五、应用服务..............................................................10(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10(二)教学应用服务....................................................11(三)管理应用服务....................................................11(四)研训应用服务....................................................12(五)生活应用服务....................................................13六、数字资源..............................................................13(一)建设趋势........................................................13(二)资源类别........................................................14(三)资源来源........................................................15(四)建设要求........................................................15七、基础设施..............................................................16(一)校园网..........................................................16(二)数据中心........................................................17(三)终端............................................................18(四)多媒体教室......................................................19(五)计算机教室......................................................19(六)教师研训室......................................................20(七)录播教室........................................................21(八)其他数字化环境..................................................21八、保障机制..............................................................22(一)组织架构........................................................22(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22(三)资金投入........................................................23(四)人员培训........................................................23(五)制度建设........................................................243前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数字化校园达标建设。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能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衡量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内容。同时也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做奠基性工作。4一、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决策水平与管理效率;优化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5二、建设原则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科学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践。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总体规划,整体设计,相互协调。要充分依托中央、省、地市等部署的教育云公共服务,提升学校信息化能力。三、建设内容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构架如示意图所示,其建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和基础设施。为了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地整体推进。6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师生发展:师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也是服务的对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应用服务体系建议采用“云服务”建设模式,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条件。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并广泛整合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7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网、终端、数据中心和各种数字化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支持。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上述四个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四、师生发展数字化校园环境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学与教产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取决于师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与教过程中思想与行为的发展与变化。师生发展的重点是:教师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全面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本指南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学生发展要求进行规定;从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教师发展要求进行规定。(一)学生发展■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8■学习方式与技能1.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2.能利用常见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4.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5.能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与教师、同学、家长、学科专家进行交流;6.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7.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及设备,初步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社会责任1.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和公民的基本信息权利;2.能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3.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人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二)教师发展■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3.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9研究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5.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1.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3.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4.能利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