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闻慧琴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要素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三一.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要求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原则(三原则)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2.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防护装备3.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备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防护原则(三原则)一级防护:是指在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中,为消除火灾减少人员直接暴露于感染性材料中,在人员与感染性材料之间设置的物理隔离。包括生物安全柜、各种密闭容器、个人保护项目(手套、外套、鞋套、口罩、帽子等)二级防护:是指病原微生物活动的设施为了防止设施内病原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感染性“三废”(固废、液废和气废)等泄露到外环境而特殊设计的物理隔离技术和方法。包括三.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包括(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存在因子感染、保证实验室内环境不受存在因子污染、保证实验室外环境不受操作因子污染)2.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防护装备(1)生物安全柜(2)生物安全柜的工作原理:(3)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缓慢移动原则: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风路状态,柜内操作时手应该尽量平缓移动。▶物品平行摆放原则:为了避免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现象产生,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该尽量呈横向一字摆开,避免回风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同时避免堵塞背部回风隔栅影响正常风路。▶避免震动原则: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抖落,导致操作室内部洁净度降低,同时如果在前操作面平衡失败还会引起安全柜对操作者的污染。▶同样品柜内移动原则:柜内两种及以上物品需要移动时,一定遵循低污染性物品向高污染性物品移动原则,避免污染性高的物品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对柜体内部的大面积污染。▶明火使用原则:柜内尽量不要使用明火。因为在明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杂质将被带入滤膜区域,这些高温杂质会损伤滤膜。无法避免一定需要使用的时候,宜使用低火苗的本生灯。(2)高压灭菌器加热是常用的清除病原体的物理手段。“干”热是没有腐蚀性的,可用来处理实验器材中许多可耐160℃或更高温度2~4h物品。湿热高压灭菌最为有效。煮沸并不一定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和病原体,但在其他方法(化学杀菌、清除污染、高压灭菌)不可行或者没有条件时,也可作为一种起码的消毒方式。压力饱和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对实验室材料进行灭菌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下列组合可以确保争取装载的高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待灭菌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必须将冷空气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不可放气减压,否则瓶内液体会剧烈沸腾,冲掉瓶塞而外溢甚至导致容器爆裂。须待灭菌器内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后才可开盖。手提式高压灭菌器立式高压灭菌器3.个人防护装备♦微生物气溶胶和不明原因的实验室相关感染:80%♦刺伤、割伤♦皮肤、粘膜污染♦食入♦感染的实验动物咬伤♦……全部实验室感染的占20%个人防护装备是指防止工作人员收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实验室中,个人防护装备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的一种物理隔离屏障。3.个人防护装备:3.个人防护装备——选择原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水平的操作选择个人防护装置,同时结合所进行工作的性质来选择着装和装备。要求工作人员关注的要点:必须十分了解和掌握自己工作性质和特点所涉及的实验室操作必需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类型正确的使用方法3.个人防护装备——眼防护装备安全眼镜和护目镜①在所有易发生潜在眼睛损伤/粘膜吸附感染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必须采取眼睛防护措施;②所选用的眼睛防护装备的类型取决于外界危害因子对眼睛危害程度;③佩戴达到防护目的:a)在进行有可能发生化学和生物污染物质溅出的实验时必须佩戴护目镜。b)有潜在爆炸的反应和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溶液时,必须佩戴面罩或同时佩戴面罩和护目镜或安全眼镜。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禁止佩戴隐形眼镜。3.个人防护装备——眼防护装备不得戴眼镜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区域3.个人防护装备——呼吸道防护装备呼吸道防护装备类别:普通外科口罩、N95防护口罩、N99防护口罩、防护面具、正压防护头罩等。普通口罩N95防护口罩N99防护口罩3.个人防护装备——头面部防护装备•防护面具的种类过滤式生物防护面具、正压面罩、个人呼吸器和正压防护服(一体式的)等。•使用时机①在进行高度危险性操作(清理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和气溶胶)时,可以采用防护面具来进行防护。②根据危险类型来选择防护面具。防护面罩1.对整个脸部进行防护:必须使用一种标准的防护面罩以罩住整个脸部,或使用口罩加护目镜(或口罩加安全镜)。2.保护部分面部:配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但必须戴口罩以保护部分面部或配戴标准防护面罩。注意:-在使用防护面罩时常常同时佩带安全镜或护目镜或口罩。-实验完毕后必须先摘下手套,然后用手卸下防护面罩。3.个人防护装备——手防护手套--在接触感染性物质(血液、体液、分泌液、渗出液、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手套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污染物溅出或生物污染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害;--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戴及摘除等培训。3.个人防护装备——手防护规范的使用手套方法的几个要点:a.手套的选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使用乳胶橡胶或聚腈类或聚氯乙烯手套用于对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生物危害物质的防护b.手套的使用:a)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BSL-1实验室),若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感染性物质时(BSL-2和BSL-3实验室)应该佩戴两副手套。b)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立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并脱下后丢弃在生物安全柜中的高压灭菌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c)戴好手套后应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服袖口。3.个人防护装备——手防护手套的清洗和更换:1)一次性手套不可再次使用。用后立即高压灭菌消毒然后丢弃。2)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区域。3)在完成感染性物质实验,离开生物安全柜之前,应该脱去外层手套丢入生物安全柜内的高压灭菌袋中。然后换戴干净的外层手套,以避免污染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等(BSL-2和BSL-3实验室)。--在撕破、损坏或手套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手套。戴手套注意要点:1)在实验室工作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并选择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2)将手插入手套后将手套口遮盖实验服袖;手套的手要远离面部。3.个人防护装备——手防护脱手套过程及注意要点:用一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处的手套外缘,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处内面;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并进行消毒处理。关于个人防护总结:♦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用过的工作服应先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素1.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基本要素2.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管理要素3.实验室消毒管理要素4.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管理要素1.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的基本要素。(1)上岗前培训制度①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②训练应包括生物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常规试验操作和特殊试验要求、个人防护技术等,以及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的处置。意外事故的处置最好组织模拟训练或演练,保证在出现事故时每人都能正确应对;③特殊行业如压力容器、动物饲养使用等还需持特定上岗证。(2)实验室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的维护和检测校准制度(3)实验室准入制度2.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管理要素(1)制定实验室和标准操作技术规范①应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或检测内容、设施特点、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②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应包括对涉及的任何危险以及如何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之详细的作业指导书。③实验室责任人或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应对这些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④严格执行试验操作技术规程:严禁用口吸移液管;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应限制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应执行的应急预案;污染物排放前的处理措施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必须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或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的设备在运出维修前必须消毒。2.实验室对实验活动的管理要素①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时,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②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③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④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报告。(2)实验室对实验活动的管理要求3.实验室消毒管理要素。(1)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2)实验室室内表面消毒(3)生物安全柜的清洁与消毒(4)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灭菌(5)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6)洗手/清除手部污染(1)实验室内空气的消毒: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选用:开窗自然通风换气、采用排气扇人工机械通风、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等对室内空气消毒。(2)实验室内表面的消毒:①实验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地面要湿式拖扫,禁止干拖干扫。可用0.2%过氧乙酸拖地或喷洒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g/m2。②实验台面、桌子、椅子、凳子、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可用0.2%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作用15min。③若实验台面等明显被感染性标本污染,例如,感染性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容器打碎,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5%过氧乙酸喷洒覆盖于污染表面,使消毒剂浸没污染物,保持30-60min。(4)一般实验器材的消毒、灭菌:凡直接或间接接触临床标本或实验微生物的器材①金属器材、玻璃器皿、耐热的塑料器材: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剂消毒②不耐热的塑料器材:消毒剂消毒③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剂消毒④橡胶手套、吸液球等橡胶制品:消毒剂消毒⑤贵重仪器: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消毒剂消毒3)生物安全柜的清洁和消毒:①生物安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包括设备,都应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表面去污处理并从柜内取出;②安全柜的内表面应在每次使用前与使用后进行去污处理;③一天工作结束时,应进行最后表面去污处理,即对工作台、各个侧面、背面及玻璃的里面进行全面擦拭消毒。④建议工作柜在清洁、消毒时处在工作状态。4.生物安全事故管理要素(1)制度实验室事故管理措施(2)建立实验室事故报告制度(3)制定实验室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预案(4)制定实验室事故人员医学救援程序(5)制定实验室事故调查程序(6)制定实验室事故处理程序(7)建立实验室事故生物危害发现评估机制(1)事故报告制度①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②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③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2)事故记录①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②暴露方式;暴露途径、受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