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发火效果会好吗?有一个初三班在上化学课,因为有很多同学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很生气,就把他们的书从窗口扔了下去,当时是在三楼,很多本化学书就都飞了出去,很是壮观,这件事情在学校里都引起了轰动。点评:案例中的化学老师的行为是欠冷静思考的,学生们思想还不成熟,比较敏感,一个无意的举动就可能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造成不能挽回的伤害。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学生违反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产生恼怒、急躁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切记一定不能失去自制力和理智,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要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而不是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一次音乐课,刚上课不久,严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突然听到一名学生大声喊道:“老师,某某把我掉下来的橡皮拾了就不给我了!”只见这个学生一幅气急败坏的样子扭身对着全班同学喊叫着。课堂轰一下就乱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然后又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严老师,期待着老师的评判。严老师是我们学校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音乐老师,学生对于音乐课可能不太像对待语文数学那样的专心,如果一味地发火只会破坏了音乐课的气氛,严老师想了想,突然笑了起来,走到那个同学面前说道:“其实他是想先帮你拾起来,下课再还给你,因为现在是上课时间。”转过脸来,对那个拾到橡皮的同学说:“是不是?”那个同学没说话,点了点头……课堂中的这个小事件就这样被严老师机智地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案例语文课上,刘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突然,两个同学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刘老师快速走到他们面前。“刘老师,刚才某某说我说的不对,还不许我说话。然后还用笔戳我的手。”说着说着,委屈的眼泪都下来了。刘老师很意外,好好的小组讨论,怎么竟然就讨论出矛盾来了。刘老师一边安慰这个同学一边握起他的手:“不哭不哭,不着急,戳到哪儿了?”同学指给她看,刘老师仔细看看,什么痕迹都没有,刘老师心理有数了,原来主要是这个同学觉得心里委屈,才哭了起来。刘老师没有立刻批评这两个同学,而是笑笑说:“呵呵,两个小伙子讨论得很激烈啊。说明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真正动脑筋思考了,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辩论高手啊!但遇到问题不能靠武力或者是哭来解决啊,你们什么时候见过辩论选手们在讨论中哭起来的?”听了刘老师的话,很多同学都笑起来,这两个同学也笑了起来。刘老师接着说道:“像我们本课中的小鹰,在听到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话时,它有没有生气甚至发脾气?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努力,飞得更高。很快将学生又拉回了课堂中。案例一个初一班在上语文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很多同学心不在焉。有一个同学听歌被老师发现了,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怕老师不会放过他。然而,老师只是静默了几秒钟,然后笑着对那位同学说:“作为惩罚,请你为全班同学唱一首歌吧!”那位同学错愕了一会儿,就唱了起来,同学们的睡意顿时消失了,一曲完毕,接着上课,精神十足。点评:案例中的老师面对干扰课堂的突发事件,发挥自己的机智,也就是所说的“教学机智”,很好的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既化解了课堂上的凝重气氛,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化解了那个学生的尴尬与不安。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正讲得投入时,发现学生或说话,或偷看小人书,或吵架……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当学生个体的违纪行为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时,教师可采用暗示方法。如走到一位正偷看小人书的学生跟前,轻轻地咳嗽一声,或者轻轻敲一下其课桌。这样,学生自然“心领神会”,便会自动放下小人书,投入学习活动。如果通过暗示,该生未察觉,或者根本不领情、不买账,教师则可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个问题让其回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迫不得已地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案例我担任八年级班主任时,有一次因为上课纪律问题一位女同学和数学老师发生了顶撞,进而跑到了我的办公室哭了起来。下课后,在了解了她诉说的情况后我又对该同学的“四邻”进行情况了解,得知事情的原委。原来刚刚上课1分钟,学生的心情仍然在下课时那种兴奋的状态中,所以课堂纪律很乱,数学老师用书拍打讲台来维持班级纪律,并且一再要求学生不要说话,就在老师话音刚落班内刚想安静下来的时候,只听见这位女同学对她身后的一位男同学大吼了一声“干什么?”刚刚维持好的班级纪律在一片哄笑声中又乱开了。数学老师非常窝火,不由分说狠狠地批评了这位女同学(当时是后面的男同学不小心用脚踢到了她的臀部)女同学和老师顶撞了几句后就跑出教室,直接到办公室哭着来找我解决问题。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首先我代表数学老师向她赔礼道歉,然后教育她既然上课就要有上课的样子,下面都乱哄哄的怎么上课呢?假如你是老师,你愿意怎样上课呢?通过推心置腹地教育和换位思考以后,使她很快明白了老师的用心。紧接着,对她顶撞老师的事情也进行了批评,但是要点到为止,因为现在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强烈的逆反心理,一旦造成学生讨厌某个教师的话,那么这个教师所带的课程必然也听不进去,得不偿失。在现在的班级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导演”,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演员”,但是“演员”要听“导演”的指挥才行。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学生在课后主动向数学教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数学老师也就因为自己不弄清楚事实就批评她而作了自我检讨。换位思考一天早上,我们正在上课,突然教室门开了,我班的洪楚迪学生站门口大喊一声报告,这时教室里的同学先是一愣,然后是哈哈大笑。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如果为了照顾上课,让洪楚迪进来上课了,但洪楚迪经常迟到,我也尝试了很多方法进行教育,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今天也许是机会,其实哪个孩子愿意迟到啊。于是,我说:同学们只会眼巴巴的看着你,我也傻傻地看着他,不一会,他扬起的头慢慢的点下去了。有同学议论了,怎么会那么晚啊!我趁机说了,洪楚迪同学自己也不想迟到啊,你们看他都很难受了,然后我赶快让他坐到位置上去了。第二天早上,他按时到校了,一边进来,一边兴奋的说:“今天,我没有迟到。以后也不会迟到啦!”。果然,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迟到这种现象了。我想,孩子不是故意要做错,好多坏习惯孩子是没有毅力去改正,我抓住这个契机,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足面子,这恰恰是帮助他改掉这个坏习惯的良药。点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心境。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往往并非多么严重,只是学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特别需要理解,这时班主任一句贴心的话语能胜过数十句的道德说教。理解别人换来的是被别人理解;理解学生换来的是被学生理解,更能够换来学生的信任和与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案例上周五那天,下午第一节下课,班里最调皮的孩子一瘸一拐来到办公室门口,另一个同学紧随其后,一脸惊吓样,忙连声说:“对不起。”我见此情况我连忙迎上去,发现姜博宇同学的脚扭伤了。我让他坐下,帮他揉了一会,正在询问是怎么回事时,上课铃声响了。我扶着姜博宇同学来到班级,才发现因为忙碌忘拿课本了。这节课该上什么呢?突然间我想起了昨天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孩子抓不住重点,格式也不太规范。何不以此为线索,让学生写一写今天的事。想到此,我对学生说:“我们把刚才这位同学的脚扭伤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要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就需要进行全面地了解。于是,我又请这两位同学讲诉,演示了一遍事情的经过,并让同学们注意看清楚事情的过程和事件的真相。原来,马玉普并非故意弄伤姜博宇,而是在下课时在操场上玩时,不小心碰到了他而将其弄伤。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写作文。令人欣赏的是,写完后马玉普同学当场道了歉,而同学们则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学习了写作的方法。点评:教师遇到突发事件时,采用“迂回”战术,恰当进行引导,通过写一写、议一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是与非,这样,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案例我在上公开课《九色鹿》,课文讲到了九色鹿得知昔日那个被自己救起来的人却恩将仇报时很气愤,也是课堂的一个高潮,大家都在气愤地谴责。突然,一个同学的饭盒掉在了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他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位同学更是看着我,顿时脸都红了。我马上笑着说:“瞧,连饭盒都气愤地跳出来了。”学生们顿时大笑,那位同学也没有那么紧张了。我便借机说:“那就请饭盆的主人来表现一下气愤。”那位同学顺利地读完了,还迎来了其他同学的掌声,他也露出灿烂的笑容。点评: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尽快地让所有的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让当事学生克服尴尬心理,以愉快的状态继续上课。假托法所谓“假托法”,是指授课教师根据“突发事件”,巧妙地借助一个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来分散该事物的注意力方法。一个教师有一次刚走进教室上课,突然听到有个女生在哭泣,我灵机一动,环顾了一下教室说:“是谁把小孩子带进教室里来啦?”此言一出,同学们惊奇地回头看了那哭泣的女孩,顿时满座寂然,鸦雀无声。“既然没有人,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点评:这位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哭泣声,假托这哭泣是源于有人把小孩子带入课堂而发出的。既没批评学生,也没深入课堂调查,仅用一句话就平息了课堂干扰。联系法联系法,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与“突发事件”相联系,达到运用知识巩固知识为目的的引导方法,一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收个不休。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想跑去捉它。此时,我便转换了话题,来了小插曲:“有这样一幅对联,谁先对出来,中期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我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同学们下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点评:这个老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面是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有利因素。转移法转移法,是根据矛盾的学生双方都有关注自己切身利益的心理特征,用某一事实,使学生装的注意力从矛盾的事物中转移到另一非矛盾的事物上来,以缓和或消解矛盾的方法。一个教师有一次看见两个学生最初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后来因一个学生将另一个学生的笔弄掉在地上而相互抓扯起来,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我马上改口道:“这次作业纳入学期考试,先把作业本拿下去,陈兵、李胜……”当二人听到叫他们的名字时,便放开了手,这样双方的激烈矛盾才得以排除。滑稽法滑稽法,就是授课教师根据事件突发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滑稽言行而产生的一种排除矛盾,使之向有利方向引导的方法。一个教师走进教室准备要上课,见两学生为争课桌的宽窄而打起架来了,此时,这个老师便举起双手,佯装喊道:“别打我了,我投降了!”同学们见此状,便大笑起来,连先前打架的那两个同学都停手笑起来。接着,这个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为了一垛墙的占地问题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休。其中一家写信给他远方做官的儿子,其子回信时写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同学们被这博大的胸怀所感。此后,班里争东西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顺承法顺承法就是授课者在尴尬的环境中,顺着尴尬事件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圆其说。一次教师在讲一篇课文时开始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当时,这个老师希望学生能作肯定回答,但出乎意料,同学们的回答是不喜欢,于是这个老师灵机一动:“是呀,我也不喜欢,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便排除了尴尬局面,扭回到了课前导入。引用法在某些尴尬的情景中,恰当地引用一些与尴尬事件相似或相关的名言警句,不但使自己不感到尴尬,反而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使之对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一个下雨天,教室的地板被踩湿了,很滑。老师上课时,摔了一跤,险些摔在地上。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但这个老师站起身来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学们一听,顿时安静下来,在后来的中考试题里,就遇到这句名句填空,同学们后来告诉这位老师说:“我们都答对了,就因你摔的那一跤……”逆反心理调节法青少年存在逆反心理,我们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时,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