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主要作品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三闲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二心集》、《南腔北调集》散文诗集:《野草》关于“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他序),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与“序”相对写在著作最后的称“跋”。段意概括(结合“序”的特点)1.写序的起因2.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3.想作序,但又难以兑现的原因4.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5.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哪一句话?“这就使我更加惆怅”由此可知,作者本已惆怅,从文中看,为何惆怅?春去、冷、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身患重病、时局动荡这段描写除了揭示心情外还有何作用?营造凄清忧伤的氛围为何更加惆怅呢?第二段:重新想起白莽,痛惜他年轻有为却惨遭杀害。第三段:因为当时社会的原因,自己留存亡友的“遗文”还没有给以“流布”,歉疚与愤慨一齐涌上心头第二自然段作者用__白描__手法,简单勾勒了白莽的音容笑貌。通过对白莽的_肖像___、__语言___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位____信念坚定_、__积极乐观_________的革命青年形象。此段中与感情线索相关的语句是“我简直不懂诗”既怕写不好,更有不能详加评析的难处。既表现了对白莽的崇敬,也隐含了对当时政府及文坛的讽刺、抨击。2“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原来如此!……”“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第四自然段别“有一种意义在”,这个意义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白莽的战斗诗篇,力量虽小,但仍预示着革命的来临,战斗的开始。所以把它比作“东方的微光”,比作“响箭”,比作“进军的第一步”当时白色恐怖严重,还是严冬季节,白莽的诗篇向人们报道了春的消息,蕴涵着勃勃生机,所以把它比作“冬末的萌芽”。白莽的诗篇倾吐了对革命者的无限热爱,激励人们团结战斗,彻底打碎旧世界,所以把它比作“爱的大纛”。白莽的诗篇永远记录了敌人的罪恶,永远记录了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好象铭刻的碑文,所以把它比作“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从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上,将《孩儿塔》同颓废、腐朽、反动的作品区分开来。运用了_比喻___和__对比(排比)___的修辞手法,肯定了《孩儿塔》诗集的战斗精神。句式特点上,运用了__散整结合_____。关于“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适于表达丰富的感情,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散句是指结构相异、长短不一,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梳理感情线索惆怅更加惆怅热情昂扬、充满斗志满怀信心《白莽作〈孩儿塔〉序》写于左联五烈士牺牲五年以后。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抗战,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3写作背景:北上抗日,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鲁迅抱着有病之身,始终斗争在文化战线的前列。但从1936年春开始,他的病情加重,常常需要卧床。3月10日接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请他给《孩儿塔》诗集写序,他“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当天夜里,“夜雨淅沥,怅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3月12日便寄出了,可见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