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含义: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表现[来源:学#科#网](1)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来源:学科网]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3、原因:(1)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造成猛烈冲击;(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4.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二、洋务运动1、含义: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3、概况(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洞。这些人中李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4)旗号: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后期打出“求富”旗号。4、实践(1)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近代军事工业的三个特征(封建衙门式企业)第一,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第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有些达到世界水平。如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赶上了德国,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水平。第三,这些近代军事工业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2)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民用工业的主要特点(带有近代企业的性质)第一,都是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近代化企业。例如,张之洞从英国引进的全套纺织设备。第二,这些民用工业创办的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建,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为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市场。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3)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先河。5、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6、失败的原因;①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②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破坏;④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7、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条件:(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2.概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来源:官僚、地主和商人。(3)地区:东南沿海地区。(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影响: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4、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