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纲要ANOUTLINEOFMODERNCHINESEHISTORY万翔近现代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四章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目录|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芜湖编辑“安徽白话报”,并参加了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老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无。义仪伟人,称以大盗;贞直之士,谓为粗横。充塞吾民精神界者,无一强梁敢进之思。惟抵抗之力,从根断矣。”——陈独秀《抵抗力》《敬告青年》宣传了现代文化意识“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破除迷信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鲁迅《狂人日记》胡适“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Democracy来自希腊语δημοκρατία(δῆμος+κράτος)自由的一个因素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因为公正的普遍法则是根据人数,而非美德而平等。在此状态下,个人可以过他所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自由的作用——正如奴隶是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那种人一样。——亚里士多德《政治学》6,II科学Science来自拉丁语scientia(scio,sciens)不仅是科学技术、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Scientificknowledgeiscloselytiedtoempiricalfindings,andcanremainsubjecttofalsificationifnewexperimentalobservationincompatiblewithitisfound.陈独秀对民主和科学的理解民主既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也包括社会科学•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罗素的新唯实主义(neo-realism)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启蒙指的是人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新文化运动的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唤醒沉睡的国民,让人们摆脱几千年以来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压迫。《礼记·曲礼》关于男女有别的规定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叔嫂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三从四德《礼记》规定:“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妇言不必伶牙俐齿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妇功不必工巧过人刘半农(1889-1934)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9.4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切中时弊•没有因为批判孔学而否定全部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不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并未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反对思想禁锢,撼动孔学的绝对权威地位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很难改造由当时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许多领导人物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批判方法事实上,当时的先进分子中,就已经对资本主义有所怀疑了——原因1.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2.一战以极端的形式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中国人学习西方屡屡失败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改造继续沿着资产阶级道路走下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介绍1899年2月,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载了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一文。该文系英国哲学家本杰明·颉德(BenjaminKidd)所著的《社会进化》(SocialRevolution)一书的前四章,文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的名字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文字。其中第三章写道:“近代学派,有讲求安民新学之一家,如德国之马客偲,主于资本者也。”梁启超与马克思主义•从1902年10月起,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续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中国之社会主义》等文,简述了马克思的思想。•:“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梁启超指出:“社会主义者,近百年来世界之特产物也,概括其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泉。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1903年2月,马君武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主办的杂志《译书汇编》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附社会党巨子所著书记》一文,在论述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史时介绍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并称“马克司者,以唯物史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竞争为历史之钥”。该文所附《社会党巨子所著书记》列举了26部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其中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5部重要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这是最早在中文书刊中出现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目的介绍。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1906年,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第2、3号连载了朱执信撰写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署名势伸),第一次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活动,并简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朱执信(1885-1920)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目光的转移•十月革命昭示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的启示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解放2.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3.十月革命对群众的广泛发动给予中国革命方法的启示李大钊的主要著作•1918.7《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资本主义“盛极而衰”、“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1918.11/12《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9/1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完整介绍马克思主义,作出基本正确的解释五四运动的爆发•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产业工人达到200余万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特别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5月4日学生游行;6月5日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北洋政府于6月10日宣布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并于6月28日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准备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三种类型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3.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理论学习,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结合的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必须铲除少数人的特权,改变“大多数的无产劳动者困苦不自由”“不合乎‘德谟克拉西’的状况”•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反对封建思想,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发展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从少数人到大众)自从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背景——五四运动时,国民党并没有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1920.1,《劳动团体与政党》(邵力子)•1920.4,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探讨建党•1920.8,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10,李大钊、张国焘在北京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11,《共产党》(月刊)创刊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共产党早期组织与诸多思潮的论战1.胡适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2.张东荪、梁启超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3.与黄凌霜、区声白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论战我以为中国从今天以后没有建设,只有破坏。这个破坏不是少数人故意做出来的,乃是大多数人的自然趋势,所以我叫他自然破坏。好像一座塔,辛亥革命不过破坏了一个塔顶,从此以后逐层破坏,到了今天还剩了好几层在那里尚没有破坏乾净。在最近的未来,或者就有小破坏出现,然而大破坏还在后头咧。这彻底的大破坏以后,究竟呈何种现状,我们虽则说不定,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建设则已,如果有建设必定要依着社会主义的原则。所以从这点讲起,我们现在把社会主义的真髓宣布出来,不致使人误解,便足以防止许多的流弊。——张东荪“杜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吾于纽约亲见之矣。据社会主义家所统计,美国全国之总财产,其十分之七属于彼二十万之富人所有;其十分之三属于此七千八百八十万之贫民所有。”“吾观于纽约之贫民窟,而深叹社会主义之万不可以已也”,“社会主义之目的,在救自由竞争之弊也”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对社会主义的判断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可分为二派:一即集产社会主义,一即共产社会主义。虽然“两相比较,(共产)社会主义本为社会主义之上乘”,但由于当时中国缺乏实施的条件,共产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是数千年后的事情,“我人处今日之社会,即应改良今日社会之组织,以尽我人之本份。则主张集产社会主义,实为今日唯一之要图。”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要其大别,可以二派该之。……一曰社会改良主义派,即承认现在之社会组织而加以矫正者也……。二曰社会革命主义派,即不承认现在之社会组织而欲破坏之再谋建设者也。”“社会主义学说,其属于改良主义者,吾固绝对表同情;其关于革命主义者,则吾亦未始不赞美之,而谓其必不可行,即行亦在千数百年之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

1 / 10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