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程江目的与要求.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生理解剖特点,易感染的原因。.掌握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各年龄组的不同临床表现。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述小儿不同年龄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熟悉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药物治疗。英文关键词.UrinarytractinfectionUTI尿路感染.VascoureteralrefluxsyndromeVUR膀胱输尿管反流1.什么是泌尿道感染?2.如何治疗?概念.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统称为泌尿道感染.症状性泌尿道感染无症状性泌尿道感染(重要部分)概述.约3~5%的女孩和1~2%的男孩曾出现泌尿道感染症状(女性普遍高于男性).泌尿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性别差异:3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12月两者相似12月女性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病因.绝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60%~80%).新生儿:主要是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和肠球菌.男孩:1岁以下主要为大肠杆菌1岁以上主要为变形杆菌.女孩:主要是大肠杆菌,10岁的女孩白色葡萄球菌亦常见发病机制.感染途径.宿主内因.细菌毒力感染途径.血源性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上行性感染是最主要的途径,主要是大肠杆菌致病菌经尿道口、膀胱、输尿管、肾脏这一途径致病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细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分泌型IgA产生缺陷,尿中分泌型浓度IgA减低.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宿主内在因素细菌毒力.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细菌能否引起上行性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表现随年龄有较大差异新生儿.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等,发育停滞体重不增常伴有败血症,30%患儿血和尿培养的致病菌一致.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多不明显临床表现婴幼儿.以发热最突出.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局部尿路刺激症可不明显.排尿时哭闹不安,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可见肉眼血尿临床表现年长儿.全身症状突出:发热、寒战、腹痛等,伴有腰痛和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菌尿.学龄女孩常见.存在有意义的菌尿,但无症状.常伴有尿路畸形和既往症状尿路感染史.病原体多数是大肠杆菌临床表现慢性尿路感染.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反复者可有间歇性发热,乏力、消瘦、贫血、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多合并尿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白细胞10个/HP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尿培养:尿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可确诊,104~105/ml为可疑,104/ml系污染必要是可作L-型菌培养和厌养菌培养.尿液涂片法:找到细菌即有意义影像学检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尿路畸形、梗阻、结石、积水等.检查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瘢痕形成.B型超声波、静脉肾盂造影、排泄性膀胱造影(VUR)肾核素造影、CT等诊断.临床症状(各年龄特点).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尿离心沉渣白细胞10个/HP.膀胱穿刺细菌阳性诊断.初发、复发(原细菌未杀灭,治疗后1月内发生)或再感(不同细菌引发,停药后6月内发生).确定致病菌类型、药敏试验.有无尿路结构异常、畸形或梗阻.定位: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多伴浮肿及高血压,尿培养阴性.肾结核有结核接触史及结核感染中毒症状,尿液中可查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急性尿道综合征有尿路刺激症状,但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鉴别诊断治疗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因、预防再发.一般治疗.抗菌治疗.矫治畸形.局部治疗治疗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局部清洁.进食、补充营养、维生素.对症治疗治疗抗菌治疗.感染部位、感染途径.选用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的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的浓度.肾功能损害小治疗.症状性UTI的治疗.单纯性UTI复方磺胺异噁唑,50mg/kg·d分2次服,7~10天.上尿路感染或有尿路畸形:氨苄西林75~100mg/kg·d头孢噻肟钠50~100mg/kg·d疗程10~14天治疗.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单纯无症状性菌尿一般无需治疗,有VUR、畸形、梗阻、疤痕者需抗菌治疗.再发性UTI治疗两种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小剂量维持治疗.积极矫治尿路畸形.局部治疗,常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预后.近半数患者可复发或再感染.肾瘢痕的形成是影响儿童UTI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慢性病例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及时矫治尿路畸形,防止尿路梗阻和肾瘢痕形成膀胱输尿管返流(VUR).VUR是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返流至输尿管和肾盂.反流性肾病(RN)是由于VUR和肾内反流伴反复尿路感染,导致肾脏形成瘢痕、萎缩、肾功能异常的综合征。.RN是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因及分类.主要机制: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原发性:先天性膀胱输尿管瓣膜机制不全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继发性:UTI、下尿路梗阻、创伤、妊娠UTI时膀胱输尿管因炎症、肿胀、变形、而失去正常瓣膜作用临床表现.无症状反流.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反流性肾病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恶化.遗尿、发育障碍等诊断确诊需依赖影像学检查:.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MCU):是VUR诊断及分级的“金指标”,分为五级。.DMSA扫描技术:是诊断RN的“金指标”,特别是较大儿童,分四级。VUR分级.Ⅰ级:反流只限于输尿管.Ⅱ级:反流至输尿管,肾盂,但无扩张.Ⅲ级;输尿管轻、中度扩张,但穹窿无或轻度变钝.Ⅳ级:输尿管扭曲,肾盂肾盏中度扩张,但多数肾盏维持乳头形状.Ⅴ级:输尿管严重扭曲,肾盂肾盏重度扩张,大多数肾盏失去乳头形状治疗制止尿液反流和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损害内科治疗:.Ⅰ、Ⅱ、Ⅲ:控制感染和长期服药预防.Ⅳ、Ⅴ:服药预防后手术矫正外科治疗:.整形手术小结.UTI主要为大肠杆菌感染.新生儿、小婴儿以全身症状为主,年长儿局部尿路刺激症明显.VUR、RN影响长期预后,需积极治疗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