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XXX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任课教师王建新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1年下学期中南大学小论文试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和解决办法中南大学信息学院XXX专业(学号)摘要:劳动力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部自身应当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却受着商品经济的成熟程度、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其微观实际操作水平等现实条件的种种制约。本文叙述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并依据现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市场操作主体条件以及科学技术创新思想的理性方法,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关键字:劳动力市场结构模式矛盾1.劳动力市场是深化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仅限于个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资金、劳务、技术等生产要素被绝对地排斥在市场之外。随着经济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内部的冗余人员越来越多,很多职工面临着再就业。同时我国传统农业已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部门劳动力也将进行新的择业。因此,传统的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的劳动人事调配和企业内部调节作用都不能代替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竞争就业,不能代替市场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放劳动力市场,就成了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选择。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培育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在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做到个人自由择业、企业自主择人?传统的劳动力实际上是部门所有制,劳动者缺乏选择职业的自主权,用人单位缺乏聘任和解聘职工的权力,因而出现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浮于事,浪费人才,而另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又缺乏科技人才和劳动力,影响了劳动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劳动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促使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劳动者都有着同等的择业权利和择业机会,从而为劳动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由理论探索转变到了具体实践,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之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获得更好地发展。依不同标准划分,大致有下列三种结构模式:质量结构模式、产业结构模式和地域结构模式。2.1质量结构模式按我国现阶段社会劳动力资源状况来考察,大致可分三个质量层次:即高级劳力(复杂劳动力)市场、技术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市场和一般劳动力(普通劳动力)市场。(1)高级劳动力(复杂劳动力)市场这部分劳动力大都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高级学术职称,其主体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从目前我国状况来看,高级劳动力资源的基数不仅小而且分布也很不合理,大量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2)技术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市场这部分劳动力的素质主要是中级技术职称、中级学术职称和高级技工职称,其主体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技术劳动力层次的突出问题是内部结构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其供求状况在地区间和行业间呈现出极不平衡性。(3)普通劳动力(一殷劳动力)市场所谓普通劳动力,是指无需经较大的培训就可胜任本职的劳动者,绝大多数是农村劳动力。这个质量层次的基数极大,是我国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从总体上说,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难以缓和。另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其就业困难,收入无保障。同时,因其文化程度低,当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缺乏维护和自卫能力,难以维护自身利益。2.2产业结构模式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产业、行业之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差别很大,形成了现存的劳动力的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已十分明显,一方面,大的行业、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由此造成了持续发展的“在职失业”现象;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产业表现出劳动力短缺,即使是社会公开招工也难以吸引新劳动力流入,因此,拟在不同的产业中组织规模不同和开放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市场。(1)第一产业劳动力市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农业已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部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2)第二产业劳动力市场在工业生产部门中,目前仅城市待业青年和每年新毕业的学生,其新增生产能力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出现供不应求。随着企业劳动优化组合制的实行,“在职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此外,大量农民进城干合同工、季节工,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岗位显得更紧张了。(3)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第三产业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发展潜力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较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随着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新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劳动力靠第三产业的部门来吸收,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相比,差距仍较大。因此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仍十分可观。2.3地域结构模式我国劳动力资源,不仅在行业或产业间分布不均衡,而且在地理区域间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无论在人口资源分布上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上,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部边沿省份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地域结构模式。(1)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的建设起步较早,因此,特区劳动力市场成立也最早,开放度也最高,基本上实行了生产力主观要素的供求平衡,发挥了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市场体制也趋于完善,交流政策、劳务关系、劳务仲裁也走上正规,从而为其他地域劳动力市场发挥出了示范效应。(2)沿海开放地带的劳动力市场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决定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为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又吹进了春风。当然,在沿海开放地带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其开放度和规模度比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要稍次之。(3)内地区域劳动力市场内地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剩余劳动力总量大,素质低,寻找工作难。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时间、目的地、从事职业等重要事项上,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办法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保证公平竞争。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再就业问题仅仅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政府的推动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和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所以政府应发展经济,拓展就业空间,尽快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3.1分化质量结构要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素质,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们的优势,但如果劳动力素质得不到相应提升,劳动力市场供给就会出现结构性短缺。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参与世界范围内有限岗位的竞争,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全面提升,要发挥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劳动者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之前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使劳动力的质量得到鉴定和认证,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机制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对流通环节来说,给劳动力的质量确定等级,并提供一个合格的标准,将进一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就业人员来说,务实的做法是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拓宽再就业的门路。3.2离散产业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已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阶段。新阶段我国经济成长的特点是当前增加劳动就业主要不是在工业领域和国有大企业,而是在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1)第三产业具有增加就业的巨大潜力,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亦成为增加就业、再就业的战略性选择。如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岗位,以及清洁、绿化、社会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便民性、后勤保障性服务岗位。现在这些社会服务岗位开发不足,存在很大潜力,特别是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和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2)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私营经济。首先,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确实承担了重要作用。其次,在这些领域中,有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长期发展趋势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经济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仍应适度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吸纳失业下岗人员。再次,现在各地高度重视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可以通过鼓励政策,有效的创造平等机会,降低竞争性市场准人条件,取消人为限制,以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3.3融合区域结构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在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种植高质量的蔬菜和水果;在西部有些省份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可以用承包的方式进行治理,将水土保持与种植经济作物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和高效农业,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3.4劳动力市场的管理(1)管理上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劳务市场管理体制。要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从事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一般要设立劳力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管理劳动力市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保护劳务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的严肃性,对劳动过程中的矛盾争议,要进行协调处理,建立相应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专管机构。(2)技术上要因地制宜、积极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我国劳动力实际状况,应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和多渠道的办学方式。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或转业培训,以提高业务技术,为农村劳动力和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创造条件。(3)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的建设。利用网络打破传统劳动力市场在质量结构上、产业结构上和区域结构上的局限性,实现网上交流、信息共享,减少求职的盲目性和劳动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例如,求职者可在任何一个职业介绍网点进行求职登记,通过“人选岗位”实现微机自动匹配;而用人单位可以进入网络检索查询,通过“岗位选人”实现微机自动匹配。4.结束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更新,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现行结构模式伴随着市场效应的逐步增大,其质量结构将分化,产业结构将离散,区域结构将融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全新模式。参考文献:[1]张功耀.科学技术学导论.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2]范亚新.如何加强我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内蒙古电大学刊,2002,9(2):11-14.[4]白吉昊.对城市再就业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3,4(6):25-27.[5]刘金林.社会主义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山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8(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