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版)第一部分:早期电影(1880-1904)1.法国电影(1)卢米埃尔纪录片,风光片(2)梅里爱故事片,剪辑,特效2.英国电影英国“布莱顿学派”:史密斯,威廉逊《鲸吞》,电影特技效果,剪辑特效3.美国电影:(1)爱迪生维他科普放映机的普及(2)AM&B公司受欢迎(3)鮑特拍摄长片:《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1903)以上因素共同推动剧情片和美国电影的发展电影国际性扩张(1905-1912)一.欧洲电影:1.法国:(1)百代:①林戴喜剧②类型多样③经营模式:全球扩张,垂直整合(2)高蒙:①路易·福拉德②经营扩张2.意大利:(1)1905年开始扩张,从法国引进人才,对法国电影的模仿。(2)历史片,史诗巨片。如:《特洛伊的陷落》3.美国电影的崛起:(1)剧情片的崛起:剧情长度增加,成为影剧院安排节目的重要标准(2)明星制的形成(1910年):①对表演的肯定②电影制作趋于规范③编剧为明星量身打造影片④为类型片的形成打下基础(3)电影的中心向好莱坞迁移(1910年代初期):光线充足,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国家电影,古典好莱坞和一战(1913-1919)一.国家电影的兴起:1.德国:热衷于作家原创剧本和改编名著小说最初规范奠基麦克斯·麦克《另一个人》(1913)最成功也最著名史迪仑·雷《布拉格学生》(1913)2.意大利:(1)主要类型是史诗大片如:《卡比利亚》(1913)《暴君焚城录》(1913)(2)“礼服电影”,如:《我的爱人没有死》(1913)(3)史诗英雄电影:硬汉形象3.法国:(1)百代政策失误导致失败(2)高蒙:李昂斯·皮瑞,路易斯·甫拉德(3)美国电影剧情长片主宰整个市场二.古典好莱坞:1.制片厂制度的形成:(1)环球电影公司(1912)与电影专利公司对抗成立垂直整合:制作,发行,放映为一体的电影公司。(2)名人名剧公司成立(1912)(3)派拉蒙成立(1914)(4)名人名剧+杰拉西拉斯基=名人拉斯基(1916)(5)山姆,杰克,哈里三兄弟成立华纳兄弟(1913)(6)福克斯公司(1914)(7)地铁,高德温,梅尔三个公司合并为米高梅(1924)(8)导演与制片人职责分开,权力的分配2.191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生产:(1)古典好莱坞:把高超的制作技巧和清晰的讲述故事完美的结合起来。(2)特点:①探索使用复杂的剪辑的技巧②主观镜头,正反打表现对话③拍摄角度多样化④叙事策略故事通俗易懂善于在主人公追求目标中设置矛盾冲突大团圆结局强化悬念和戏剧高潮3.电影作品与电影工作者:(1)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1914)《党同伐异》(1916)(2)徒尼尔(3)德密尔(4)约翰·福特西部片(5)卓别林喜剧(6)本·透平(7)梅宝·诺曼(8)巴斯特·基顿(9)1910年代的西部片(10)1910年代末期:璧克馥,格里菲斯,范朋克,卓别林成立艺术家联盟公司第二部分:晚期默片:(1919-1929)一.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1.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代表作品:杜拉克《微笑的布伦夫人》冈斯《车轮》《第十交响乐》莱皮埃《黄金国》(1)印象派电影与电影工业的关系:①电影工作者崛起受到陷入危机和困顿的法国电影工业的支持。②法国电影工作者把电影作为艺术进行探索。(2)印象派电影理论:①“上镜头”性②影像精灵(3)印象派形式特性:①对摄影技巧的探索(叠印,模糊,扭曲变形,虚焦)②运动镜头表达人物主观视点③快速剪辑探索人物精神状态④对灯光使用的探索⑤对布景探索:实景拍摄,采用现代主义风格的装饰⑥叙事依赖人物动机,主要为了更好展现“印象”的风格(4)终结的原因:①工作者取向分歧较大②实验电影“纯粹电影”等新形式的冲击③技巧的广泛使用削弱其影响力④风格的扩展与泛化破坏了这个群体的统一性二.1920年代的德国电影1.历史巨片:刘别谦《杜巴莱夫人》(1919)《女王安娜传》(1920)2.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1920-1927):代表作品:维内《卡里加里博士》弗里茨·朗格《大都会》《马布斯博士》茂瑙《浮士德》(1)特点:来源于绘画和戏剧场面调度:对单镜头中平面构图中强调布景和演员成为共同视觉元素扭曲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演员动作姿势舞蹈化,排斥自然动作的结果使用灯光来强化形象的扭曲效果剪辑的缓慢高度水平构图采用过去时间或异国风光为背景,或具有与幻想与惊骇有关的元素戏中戏叙事(2)运动终结原因:①茂瑙《浮士德》和弗里茨朗格《大都会》的严重超支②大批表现主义电影工作者远赴好莱坞发展3.室内剧电影:代表作品:茂瑙《最卑贱的人》,德莱叶《麦可》(1)主要表现当代日常生活环境中在段时间内发生的故事(2)气氛来自于简洁的场景或少数人物角色心理的关注(3)主要聚焦于强烈紧张的心理情境,且大多数悲剧结局三.1920年代苏联电影1.库里肖夫的实验工作室:库里肖夫效应2.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3.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等人的“奇异演员养成所”4.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敖德萨阶梯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十月》5.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述(1)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作用(2)注重演员工作的基础作用(3)视蒙太奇为艺术创作的基础四.好莱坞默片晚期(1920-1929)1.制片厂制度下的电影拍制:导演,明星,类型(1)1920年代初期预算庞大的电影:英葛兰《启示录四骑士》(1921)瓦伦蒂诺德密尔性爱喜剧格里菲斯《暴风中的孤儿们》(1922)冯斯特劳亨(2)若干次要类型电影得到初步确立喜剧片范朋克《佐罗的标记》(1920)西部片约翰福特《老伙伴》《铁骑》《三个坏人》弗兰克·鲍沙《女枪手》(1918)恐怖片①《卡里加里博士》上映②环球公司下的朗·强尼如《钟楼怪人》,《隐秘》强盗片冯斯登堡《下层社会》《雷击》(3)新的投资和大制作影片①《十诫》②《宾虚》③《战地之花》金·维多④《翼》奥斯卡电影节第一部最佳影片(4)适度预算和反传统电影卡尔·布朗《坚定的爱情》,现实主义风格2.好莱坞的外国电影工作者(1)卓别林(2)徒尓尼(3)刘别谦《结婚集团》《这就是巴黎》(4)环球的欧洲导演:保罗·莱尼《野猫与金丝雀》(1927)《微笑的人》(5)福克斯的茂瑙《日出》(6)约翰福特(7)鲍沙《七重天》五.1920年代的国际趋势1.“电影欧洲”抗衡好莱坞(1)1924-1927间德,英,法领导建立欧洲大陆电影市场基础(2)失败原因:①有声电影出现语言障碍②经济大萧条③极端“左倾”,“右倾”加剧各地分裂2.国际风格的形成:(1)到1920年代中期,在国际范围出现混合“表现主义”“印象派”“蒙太奇”三种特征的先锋派电影卡尔·德莱叶:《圣女贞德的受难》(1928)《吸血鬼》(1932)3.艺术电影体制形成与发展:(1)德吕克:杂志《电影》的创办(2)卡努社:第七艺术宣言(3)“另类电影网络”体制形成4.纪录长片的崛起和城市交响曲:主要分为三种:异国风情,直接记录现实,编辑性纪录片主要作品:弗拉哈迪《北方的那努克》维尔托夫《持摄影机的人》罗特曼《柏林—大都市交响曲》让·维果第三部分: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一.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1.声音的引进(1)美国有声电影的发展①1927年华纳公司《爵士歌王》②歌舞片类型的发展③设备笨重,拍摄不便(2)早起有声技术和古典风格①多机位拍摄解决拍摄不便②克服有声电影带来的风格上的限制二.好莱坞制片厂制度(1930—1945)1.电影工业的新结构“五大三小”:五大:派拉蒙,米高梅,福克斯,华纳,雷电华RKO三小:环球,哥伦比亚,联美2.重要导演(1)资深一代导演:卓别林《大独裁者》个人首部有声电影(1940)《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冯·斯登堡《蓝天使》,《罪与罚》刘别谦《天堂的烦恼》(1932)约翰福特《关山飞渡》西部片经典(1939)《少年林肯》(1939)霍克斯《星期五女郎》(1940)有声喜剧经典威廉·惠勒《他们三个人》(1936)《呼啸山庄》(1939)弗兰克·鲍沙《战地钟声》(1932)《史泰拉恨史》(1937)拉乌·渥许《狂飙的20年代》《高山起伏》(2)新一代导演普莱斯顿·史特吉《权利与光荣》(1933)约翰·休斯顿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3)移民导演希区柯克《蝴蝶梦》弗里茨·朗格《你只活一次》比利怀尔德《红粉军人》《失去的周末》普雷明格3.类型的创新和转变(1)歌舞片《今夜爱我》《绿野仙踪》《摇摆时代》《封面女郎》(2)乖僻喜剧《费城故事》《20世纪特快列车》《一夜风流》(卡普拉,1934)(3)恐怖电影《野猫与金丝雀》《德拉库拉》《木乃伊》《我与僵尸同行》(4)社会问题电影《我们每天的面包》《狂怒》(弗里茨·朗格1936)《愤怒的葡萄》(约翰福特1940)(5)强盗电影《下层社会》(冯·斯登堡1927)《疤脸大盗》《公敌》(6)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约翰·休斯顿开山之作)《双重赔偿》(比利怀尔德1944)《洛拉》(1944)(7)战争电影约翰福特《硫磺岛浴血战》(1945)《西线无战事》(1930)三.其他制片厂制度1.英国(1)配额法案使英国电影快速发展(2)战争影响终止其发展2.日本松竹东宝1930年代流行电影:历史片,武士片(伊丹万作)现代剧,当代剧:岛津保次郎,成濑已喜男清水宏小津安二郎《户田家兄妹》《父亲在世》沟口健二《残菊物语》(1939)《浪华悲歌》3.中国明星公司(1922,大制片厂):《春蚕》《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联华公司(1930,大制片厂):《神女》《大路》华艺(1932)电通(1934)小制片厂新华(1935)四.电影与国家:1930—19451.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所有艺术家被要求在他们作品中要为共匪目标服务。(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类型:内战题材,传记电影2.纳粹统治的德国《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莱妮·里芬斯塔尔五.法国诗意写实主义:1930—1945:诗意写实主义倾向正式开始于1930年代中期,主要电影工作者有:朱利安·杜伟威尔《逃犯贝贝》(1936)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太阳升起》(1939)让·雷诺阿《大幻灭》(1938)《娼妇》(1931)《游戏规则》(1939)六.左派电影与纪录电影1930—19451.政治电影的发展(1)美国“电影—摄影联盟”:早期记录示威,罢工,饥饿,游行《祖国》(2)德国《三分钱歌剧》《库列换普工人》(3)比利时斯特罗克《一个无名战士的历史》(4)荷兰尤里斯·伊文斯《桥》《雨》《英雄之歌》《博里那杰的悲哀》《新的土地》(5)1930年代后期国际左派电影拍摄:伊文斯:《中国》1941《四万万人民》1938《中国反击》1937弗莱德·辛尼曼《浪潮》伊沃·蒙塔固《马德里防卫战》2.政府与企业资助的纪录电影(1)美国《河》《城市》(2)英国格里尔逊《漂网渔船》保罗·格撒《纪录影片》GPO电影小组《夜邮》弗拉哈迪在英国:与茂瑙《塔布》,弗拉哈迪《亚兰岛人》《土地》《路易安那州的故事》3.战时的纪录电影(1)好莱坞导演在二战卡普拉《我们为何而战》系列片约翰福特:战地摄影小组《中途岛战役》(1942)威廉·惠勒《英烈岁月》约翰休斯顿《圣皮埃罗战役》《渴望光明》(2)英国的纪录电影汉弗莱·詹宁斯、(3)德国与苏联纪录电影德国:《意志的胜利》《德国军备》《奥林匹亚》苏联:《莫斯科的反攻》《斯大林格勒》第四部分战后时期(1946—1960年代)一.战后时期的美国电影:1946—19671.故事,风格与类型的提升(1)故事与风格:①《公民凯恩》,复杂的叙事结构,闪回②写实主义风格:《不夜城》《麦德林13号》《窃贼》③长镜头拍摄,景深镜头的运用,运动的长镜头,快速剪辑的风行(2)类型的提升西部片:主题复杂性,彩色电影对于场景的强化女性电影:道格拉斯·瑟克《深锁春光一院秋》歌舞片:《雨中曲》(1952)《音乐之声》《窈窕淑女》《金石奇缘》历史史诗性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