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调适心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ContentsPage目录页2就业期望及调节第一节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第二节TransitionPage过渡页3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状•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就业期望值的调整4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一、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状就业期望值就是学生毕业时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的薪资标准、工作环境、发展潜力等的基本预期。一方面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奇缺,许多企业高薪诚聘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需要;而另一方面大量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导致这一就业矛盾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高职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就业所获取的工作薪酬标准预期过高;就业地域趋向于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择业趋向于国有大型上市企业或外资企业;就业偏重于舒适安逸的管理岗位。高职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有以下主要表现:51.2.1社会因素二、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毕业生择业及就业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和规范,与之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亟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现行的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等也限制了高职生的就业。61.2.2家庭因素二、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有些高职生来自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父母为其接受高职教育而支付了高额的教育成本(学费、生活费、机会成本等),毕业后又要为维持自身生活、支持终身学习而支付日益增长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态,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是普遍偏高的。2)家族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家长认为孩子大学毕业就应该端铁饭碗;应该从事管理工作;应该做官,光宗耀祖等。此外,家庭之间对子女就业的攀比心理、过高的就业期望、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一些单亲和独生子女家庭不愿子女跨区域就业,也促成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71)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受封建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仍抱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甚至有轻视甚至鄙视职业劳动的现象,认为毕业后不能找到一个声望好、待遇高的工作,仿佛就是个人事业的失败。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天之骄子”,就应该从事高级、专门性质的工作。毕业后,任务重的工作怕吃苦,简单工作瞧不起,贫困地区无人去,都愿意往城市挤。2)对社会目前就业现状的把握程度不够不高职毕业生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从而直接导致期望值过高。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2.3自身因素二、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83)个人定位不准,个人期望值过高•部分高职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在择业时没有充分展示和考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反过来却盲目认为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当然这种倾向是存在的,有的还很严重)。•部分毕业生不能准确客观地为自己定位,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自身潜力并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学业水平、职业能力等自身因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造成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认识不清。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2.3自身因素二、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94)在高职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部分高职生把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定为“三高”,即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是提高了高职生就业门槛,增加了高职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度。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2.3自身因素二、高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成因分析面高职生要有准确的职业定位,不要和本科生相比。切忌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做好自主择业和独立创业的心理准备,提高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在面临严重就业压力的形势下,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高职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101.3.1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观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因此,高职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道德观。有了这样的思想道德观念,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不会片面地期望高薪、贪图安逸、讲求实惠,就业期望值就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发展与要求,趋于合理。111.3.2调整择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价值观念是指一个人就什么是最重要、最喜欢、最需要的所表现出的倾向或态度。它反映了一个人最重要的欲望、动机和追求目标。它对于一个人如何认识、评价、期望和要求自己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不会一味地追求体面的职业,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就不会只求实惠,盲目地寻找报酬高的职业;就不会狭隘地理解专业,片面地强调“专业对口”;就不会不顾自身条件,一味地往热门职业里钻;就不会只强调地理因素,走不出地域社会的圈子;就不会盲目择业,不知道自己追求的职业是什么;就不会缺乏事业心,从而实现轻松就业。有了明确的价值观念在求职时:121)自我反省高职毕业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是什么,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等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从事普通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3.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准确定位职业目标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132)社会比较在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将自己与社会上的其他人做比较。一是要通过与自己条件、情况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二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来认识自己,看看别人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三是要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从活动的结果来分析、评价和认识自己,如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3.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准确定位职业目标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143)来心理测验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测验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3.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准确定位职业目标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15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1.3.4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由希望、乐观、勇气、进取、慷慨等正面特征组成。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克服种种心理障碍。高职毕业生要经常保持一种自信、愉快、开朗、热忱的精神状态,强化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高职生就业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真正有自信心的人表现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既不贬低自己,也不盲目自负,从而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一个客观、适当的预期。16三、就业期望值的调整第一节就业期望及调节了解就业信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毕业生应具备“信息就是机遇,信息就是成功”的择业理念,有意识地、及时地多方收集并掌握大量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就业信息,正确认识和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意向与就业期望,使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更符合客观的就业需求,从而顺利实现就业。TransitionPage过渡页17第二节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18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1自我认知障碍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自卑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中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对于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谨小慎微、不敢回答,恐怕回答不好问题影响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以至于畏首畏尾,没能把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192)自负心理有自负心理的学生常常择业期望值很高,把较高的薪酬待遇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毕业生一旦产生自负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眼高手低,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现象。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1自我认知障碍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20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2情绪障碍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心理多是因为不能实现目标理想或者不能避免某些危险而引起的。缺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彼的彷徨心理。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挫折产生就业焦虑。高职毕业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2)抑郁心理处于抑郁状态的毕业生,表现出信心不足,过度敏感,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情绪就很难平静。3)患得患失的心理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2情绪障碍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22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3其他心理障碍或问题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1)从众的心理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能力中等和潜能没得到发挥的毕业生易产生从众心理。产生从众心理的学生一般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素质层次,处于盲目、徘徊状态。23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3其他心理障碍或问题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2)依赖心理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幻想着天上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有择业依赖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有以下几点:24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2.1.3其他心理障碍或问题一、就业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3)攀比心理青年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盲目攀比,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迟迟不愿签约。25二、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高校的连年扩招,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国内就业的地区不平衡,人才“高消费”现象普遍等问题,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使大学生产生就业危机感。•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影响渗透到大学生就业领域,由于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完善,现在还存在优秀生不能优先就业,差生凭借关系找到好单位的现象,这些现实存在因素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的公平竞争,造成部分高职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一方面另一方面2.2.1社会因素26二、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就业心理问及其调适一方面,当前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很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不高有密切的联系。知识不够用、能力不足是导致高职生择业产生自卑和焦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即使有些院校已开始关注对学生就业的指导,也大多是毕业前的临时指导,没有形成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的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变化,导致高职毕业生产生一系列择业心理问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