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创造性的概述一、创造性的界定二、创造的过程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一、创造性的界定(一)创造性的含义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表现在:(1)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2)旺盛的求知欲;(3)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动机;(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5)讲究条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6)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维和智力活动及游戏;(7)富有幽默感和文艺天赋;(8)意志品质杰出、兴趣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三)创造性与创造力的关系创造的概念最大,它包含了创造性和创造力;创造性比创造力的概念要大,创造性既包含了创造性人格,又包括了创造能力。而创造力更多的是指创造的认知方面。(四)创造性与模仿二、创造性与知识、智力(一)创造性与知识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P299(二)智力与创造性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1)高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3)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二、创造的过程华莱士的四阶段论: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顿悟阶段4)验证阶段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一)知识在创造性中的作用1、创造性与知识存在正相关。2、创造性与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3、创造性与知识之间是矛盾的关系。(二)智力在创造性中的作用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即(1)高创造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3)低智力者创造性必低。(三)人格在创造性中的作用儿童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其创造性有较高的相关:冒险性;面对障碍时的坚持;对含糊不定的容忍;接受新经验;对自己有信心。第二节幼儿创造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创造性的层次1、表现性创造:这种创造不考虑产品的社会价值,仅以个人的自由和兴趣为基础,随兴趣而感发,因情境而产生。2、技术性创造:这一层次以熟练精巧为特色,与独创和新颖的关系不甚密切。3、发明性创造:发明反映新颖设计或新的组合,或以新的方法解决旧问题。4、首创性创造:这种创造具有较高的新颖独特性和社会价值,表现为对已有理论、产品的创新和添加新内容、新意义。5、杰出的创造:这是标志着最高境界的创造。极为复杂、深奥,只有少数该领域的专家才能了解。它要求具有处理复杂资料的能力,并能形成崭新的原理、原则或有系统的新学说。二、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儿童创造就是运用自我表现材料,进行想象游戏,解决问题或想出新的结论。幼儿的创造性主要属于表现性创造,创造行为可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1、幼儿的创造性是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2、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3、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4、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三、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生理和遗传的作用(二)认知的作用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1、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性的发展2、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三)环境与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1)幼儿创造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水平。(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创造性发展。2、学校教育与幼儿创造性发展(1)教师的类型(2)教师的教学风格3、家庭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1)家庭教育方式(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第三节幼儿创造性学习及其特点一、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现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游戏之中。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借助于想象来实现。4、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三、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影响因素(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二)教师的态度(三)教师的教育方式(四)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五)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1、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大多数成人的创造发明就属于这种类别的创造。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返回(三)教师的教育方式1、传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2、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3、传授提问的方法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特点有助于创造性学习:•注意的持久性。•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喜欢编故事、作曲。第四节幼儿创造性教育一、创造性思维训练------游戏活动(一)游戏的特点适合于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创造性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其次,幼儿经常参加创造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再次,创造性游戏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幼儿通过创造性游戏可以养成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良好个性品质。(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游戏中的应用1、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般方法(1)头脑风暴法: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2)分合法:主要运用类比和隐喻的技术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不同观点。A、狂想类比:考虑问题解决的途径,尽可能以不同寻常的思路去思考或尽可能牵强附会B、直接类比: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加以隐喻或类比,借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C、拟人类比:将事物“拟人化”或“人性化”。D、符号类比:运用符号象征化地类比。(3)联想技术A、定向联想:对联想的方向给出了规定,是有限制的联想方法。B、自由联想:提供一个刺激,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2、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游戏中的应用•让幼儿看到“拼棒游戏”的动态过程,刺激自由联想的产生。•在讲述作品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使用狂想类比。(三)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建议1、游戏准备-----环境与材料(1)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2)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2、游戏过程------鼓励想象和创新(1)教师作为参与者加入到游戏之中(2)教师作为建构者联系材料与游戏3、游戏评价二、自我表现能力培养-----艺术的方式(一)艺术的特点利于进行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1、幼儿的心灵贴近艺术的自由2、艺术的表现性明显,且适合幼儿(二)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的建议1、提供自我表现材料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映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2、综合艺术教育通过自我表现材料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基本方法:第一,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少干预,并且不要给幼儿提供模范的范例第二,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结果;第三,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正确的评价;第四,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第五,教师要对表现材料本身进行评价,在选择创造性材料时也要考虑到美观性。返回2、综合艺术教育综合艺术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加了艺术语言之间的转换机会和刺激了通感、联想、想象的产生。培养幼儿自我表现能力,用综合艺术教育的方式,要注意:第一,要自然衔接的综合艺术,不能牵强地拼凑。第二,不能强加于幼儿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幼儿自己的体会。三、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问题解决的定义与理论模式1、问题给定的信息和欲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克服的情景。三个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2、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3、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二)问题解决过程与创造性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1、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问题的动机。•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十分隐蔽,不易被人们发现。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给它的条件与问题目标之间的关系。•3、提出假设就是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它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4、验证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两种方法:直接检验(通过实际操作)•间接检验(通过思维活动推理)(三)问题解决方法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从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之为算子(Operator)。搜索算子的途径有二:算法式(algo-rithm),要逐步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途径保证成功但费时费力,有时在实际中甚至不可能实现。启发(heurisitic),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它简单省时,但却不一定保证成功。研究表明,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1、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或为达到某个目标而采取一步一步的程序,最后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往往是在缺乏具体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2、启发式策略,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式策略•①手段一目的分析•②逆推法•③爬山法•④联想法•⑤类比法2、打破问题解决过程中阻碍的建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阻碍主要有功能固着和反应定式。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如量水实验Luchins:“量水”实验要如何避免幼儿形成反应定式呢?有两点建议:第一,尽可能地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经验和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第二,在活动中鼓励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功能固着•指人们在看到某物体惯常发挥的作用后,就很难看到该物体的其它用途。•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曾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功能固着现象。他将两支蜡烛、五颗图钉、一根线条和一盒火柴放在桌子上,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或桌子上。Duncker:“蜡烛实验”利用给定的工具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在幼儿园活动中要想减少这种功能固着,要注意两点:第一,材料要尽可能简单和可操作,这样才可以给幼儿更多创造的机会;第二,指导上,教师也要多给予一些物品功能的呈现方式。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