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近代化的转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级历史晚清——近代化的转型(1840-1912)【一、考纲内容】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3、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二、命题规律】从史学理念看,侧重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晚清社会转型的特征。从命题技巧看,侧重对晚清宏观特征的考查。从材料来源看,近代史材料丰富,新颖别致,尤其侧重从社会史角度选择材料入题并设问。从对历史人物以及人物的评价看,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体现了许多新观点、新角度、新看法,体现了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和多元化的史观。2013级历史【三、考向预测】1、将探索史与思想史有机结合,探索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2、关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明冲突,把握文明演进的特点。3、归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4、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四、时代特征】(一)整体:晚清时期(1840—1912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时期。一方面,列强加紧侵华,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难地步入近代化发展阶段。2013级历史(二)具体1、政治:开启民主化、法制化的历程,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共和转变。(1)列强发动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维新派倡导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构建民主共和,帝制受到致命冲击。2、经济:开启工业化、市场化历程(1)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洋务运动开中国经济近代化先河,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中国民族工业开端),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成长并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3、文化:开启理性化、科学化历程。从“师夷长技”的思想到维新思想再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思想,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4、社会生活:西风东飘,中西合璧;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趋势。2013级历史【五、重点知识梳理】(一)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制化的历程1、西方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阿侵华战争。(原因、影响和注意相关史实)2、晚清时期的民主革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①本因:阶级矛盾的激化之果;②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③新特点:。(2)戊戌变法(高潮:1898年):原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高潮(百日维新)、影响、败因。(3)辛亥革命:原因、过程、影响(从不同角度认识)、三民主义、《临时约法》。2013级历史(二)经济文明——工业化、市场化历程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时间:始于战争后;(2)主要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2、近代工业的兴起(详情见专题复习学案)(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912年)——中国近代化的开始。(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13级历史(三)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渐趋科学化、理性化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等19世纪40—60年代)、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本质上维护清王朝统治,主张学习西方,处于探索的物质层面。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观点、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各自的主张。3、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1)形成背景:(2)形成: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3)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各自的内涵、地位与影响)(4)评价:积极﹢消极2013级历史(四)晚清社会生活的城市化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入到中国国民的生活中。2、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饮食、居住、习俗(尤其要注意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易称呼、改变传统婚姻制度等)3、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文艺事业的发展。2013级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习俗变迁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交通事业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通讯工具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众传媒变迁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电影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013级历史【分段特征描述】(一)1840年—19世纪60年代初1.世界历史阶段特征总体经济政治外交新一轮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逐步兴起,德意俄日等逐步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基本确立。西方列强加强全球殖民扩张,控制了亚非拉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广泛开展,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走向初步形成2013级历史2.中国历史总体阶段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剧变,由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如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2)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不断增强:①抗争:林则徐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②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旧式农民运动最高峰)(1)经济结构变动,近代工业出现: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③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与社会习俗开始变化,逐渐多元化。总体: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器物层面。(2)农民阶级:运用平均主义方案改造中国,失败。2013级历史(二)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1.世界史阶段特征总体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垄断组织形成,以欧美工业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帝国主义形成。帝国主义形成,瓜分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2013级历史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中国历史总体特征:在内外力双重作用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民族工业产生并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开始承担救亡图存任务;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开始政治近代化探索。具体如下:【政治】(1)列强继续侵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①军事侵略:②经济侵略:③政治侵略:制造边疆新危机,发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2013级历史(2)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的抗争和探索发展到新高度:①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了西方机器大工业,开展了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却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爱国官兵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邓世昌等)。②人民大众: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角度基本否定)。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掀起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发动辛亥革命,均失败,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制度变革实践2013级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1)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的发展与破产(19世纪60-90年代);(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3)社会生活:外国生活方式逐步影响中国,近代教育、大众传媒(尤其要注意戊戌变法时期与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创办)与交通运输业开始起步。【思想】西学东渐由“器物”到“制度”(1)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器物阶段(2)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度阶段2013级历史1.用不同的史学范式分析西方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史观社会史观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013级历史2.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看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使命①政治上:领土与主权大量丧失。②经济: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③思想:自大、排外的观念被打破,天朝上国观念幻灭。(2)建设性①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建立,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②思想: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潮,从思想上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③社会生活: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思想观念、城市的近代化、社会生活等产生了积极影响。2013级历史3.对晚清中国近代化的认识(1)背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被动性。(2)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3)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曲折性。(4)表现:经济上,近代工业发展畸形;政治上,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真正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5)作用:出现新的生产方式,进步;但并未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近代化举步维艰。(6)认识: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前提;只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2013级历史4.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传播西学为主要途径,以学习西方科技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是主题,体现出强烈地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4)从中西文化关系上看,中西文化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013级历史6.近代各种新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维新思潮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民主科学“中体西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尊孔)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2013级历史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