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齐昊1课程介绍•教材: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时间:7月4日、7月5日2课程介绍•方法论不等于哲学原理•方法论不等于具体方法•方法论介于哲学原理和具体方法之间,是关于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学问3课程介绍•以政治经济学为例•1.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以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为例•2.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以超时劳动问题为例•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生产方式的演变为例•4.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以新自由主义的演变为例•5.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以贫富分化为例4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5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1.神话传说•2.以史为鉴•3.理性求知•4.实证方式•5.非理性方式6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关于理性求知•1.理性求知要求对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批判,这是理性认识的前提。•2.理性求知要求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性构建。批判是为了建设。•3.理性求知要求对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理性探讨。7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关于实证方式•实证,即可检验、可证实•精确性、确定性、可重复性8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1.自为性与异质性•自为性:人的有意识、有意志、有情感的活动形成社会现象•异质性:各个层次,过去和未来•2.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3.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4.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5.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9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关于不确定性:•凯恩斯,1937•ThesenseinwhichIamusingthetermisthatinwhichtheprospectofaEuropeanwarisuncertain,orthepriceofcopperandtherateofinteresttwentyyearshence,ortheobsolescenceofanewinvention,orthepositionofprivatewealth-ownersinthesocialsystemin1970.Aboutthesemattersthereisnoscientificbasisonwhichtoformanycalculableprobabilitywhatever.Wesimplydonotknow.10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1.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2.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3.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11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三)社会科学的特点•1.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2.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3.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4.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5.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12•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四)社会科学的功能•1.社会描述和说明功能•2.社会理解功能•3.社会反思功能•4.社会预见功能•5.社会批判和规范功能•6.社会创新和变革功能•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3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2.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3.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争论•科学主义:把社会科学当成自然科学来研究•人本主义:人的思想、感情、观念、行为等不能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14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15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2.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3.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4.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16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列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2.“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17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开放的方法论体系,涉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18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3.社会矛盾研究方法•4.社会过程研究方法•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6.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世界历史研究方法•毛泽东:“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19导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2.主体性原则(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整体性原则(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发展性原则(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0导论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个体主义(从个体看整体)•整体主义(从整体看个体)•结构功能主义(维护现存体制的倾向)21导论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产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国际化和民族化发展中不断改变和发展自身的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本性•3.当代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性及与时俱进提供了鲜活的现实基础22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第二节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第三节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23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4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2.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三大实践: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25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产生于实践•马克思曾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远离现实生活而醉心于抽象的哲学批判的思辨倾向•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26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毛泽东《实践论》•三种实践: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27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唯理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经验论:•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28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毛泽东《实践论》•理论的东西之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这个问题,在前面说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认识运动中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29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毛泽东《实践论》•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和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马克思: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30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

1 / 1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