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丰台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物理13.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A.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郁减小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分析:在0rr处,分子势能最小,所以分子间距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的变化不确定,故A,B错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故C错误,D正确。答案:D点评:此题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势能的考察,较为基础。14.光照在某金属表面上发生了光电效应。若只减弱光的强度,而保持频率不变,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D.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有光电子逸出的时间明显增加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0khWE,可知频率不变,则光电效应仍然能发生,且初动能不变,故A,B错误,光照强度减弱,所以单位时间内的光子数目减少,所以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也将减少,C正确。答案:C点评:此题属于光电效应的考察,较为基础。15.P、Q是简谐横波传播方向上的两个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0.2m。此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周期为0.4s。在t=0时刻,P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点()A.在0.3s时的速度最大B.在0.3s时的加速度最大C.在0.3s时的位移为4cmD.在0.3s时的位移为-4cm分析:根据vT,可知波长为0.4m,PQ间距为半个波长,在t=0时刻,P点位于波峰,则Q点位于波谷,经过0.3s,即34T,Q点位于平衡位置,所以速度最大,加速度为0,位移为0,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点评:此题属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考查,基础题。2/1216.2018年2月12日我同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工程’的两颗组网卫星。已知某北斗导航卫星在离地高度为21500千米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约为36000干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大于24小时B.此北斗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C.此北斗导航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D.此北斗导航卫星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分析:典型的“同一中心天体,不同轨道高度卫星”的“高轨低速”问题,因为导航卫星高度小于同步卫星高度,所以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B正确,其余选项均错误。答案:B点评:此题属于天体的典型题目,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难度中等。17.两等量正点电荷相距一定距离,它们连线的中点为O。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考虑重力)由静止开始,从连线的中垂线上P点运动O点。此运动过程中,关于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能逐渐增加B.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为零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D.始终做加速运动,到达O点时加速度为零分析:等量同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两点中垂线上的电场线分别在竖直方向指向无穷远处,且两点中点出的场强为0,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从P运动到O点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A错误;运动过程中,不能确定场强大小的具体变化,所以B,C均错误;运动至0点时,场强为0,电场力为0,所以加速度也为0,D正确。答案:D点评:此题属于电场中的等量同种电荷形成的电场,难度中等。3/1218.某粒子A衰变为另外两种粒子B和C,其中粒子A和B所带电荷量相等,C不带电。如图所示,粒子A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MP,衰变后产生的植子B的轨迹为圆弧PN,两轨迹在P点相切,且半径之比为RA:RB=2:1,粒子C的轨迹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鞋子A和B都带正电荷B.粒子B与C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3C.粒子A与B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D.粒子B与C的质量数之和小于粒子A的质量数分析:根据左手定则,A,B均带负电,A错误;根据洛仑兹力等于向心力,可得mvRqB,且RA:RB=2:1,所以A,B动量大小之比为2:1,方向相反,根据动量守恒,A的动量等于B和C的动量之和,所以B与C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3,B正确;因为A,B动量大小之比为2:1,但A,B质量不等,所以速度之比不为2:1,C错误;根据质量数守恒,B与C的质量数之和等于粒子A的质量数,D错误。答案:B点评:此题将衰变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相结合,并运用了动量守恒,综合性较强,对学生要求较高,特别是动量是矢量,除了大小的计算外,还要考虑方向的问题,难度较大。19.如图所示为研究物块与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将一物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线与物块水平相连。现在用绳索与长木版连接,用手向右水平拉绳索,使长木板在桌面上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B.木板必须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C.测力计示数一定等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D.测力计示数一定等于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所以弹簧型变量固定不变,所以物块处于静止的状态,B错误;又因为木板在桌面上滑动,所以物块与木板相对滑动,存在滑动摩擦力,A错误;因为物块处于静止的状态,所以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C正确;木板所受的摩擦力是木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与物块的摩擦力不同,所以D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连接体的受力分析,特别是关于摩擦力的判定,是学生非常容易出4/12错的重难点之一,本题难度中等偏难。20.单缝衍射实验中所产生图样的中央亮条纹宽度的一半与单缝宽度、光的波长、缝屏距离的关系,和双缝干涉实验中所产生图样的相邻两亮条纹间距与双缝间距、光的波长、缝屏距离的关系相同。利用单缝衍射实验可以测量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是表征物体受热时长度增加程度的物理量。下图是实验的示意图,挡光片A固定,挡光片B放置在待测金属捧上端,A、B间形成平直的狭缝,激光通过狭缝,在光屏上形成衍射图样,温度升高,金属棒膨胀使得狭缝宽度发生变化,衍射图样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激光波长已知的情况下,通过测量缝屏距离和中央亮条纹宽度,可算出狭缝宽度及变化,进而计算出金属的线膨胀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激光波长越短,其它实验条件不变,中央亮条纹宽度越宽B.相同实验条件下,金属的膨胀量越大,中央亮条纹宽度越窄C.相同实验条件下,中央亮条纹宽度变化越大,说明金属膨胀量越大D.狭缝到光屏距离越大,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测得金属的线膨胀系数越大分析:题干中说单缝衍射实验和双缝干涉实验中所产生图样的相邻两亮条纹间距与双缝间距、光的波长、缝屏距离的关系相同,所以直接视为双缝干涉实验,即lxd。A选项,波长越短,x越小,即中央亮条纹宽度约窄,错误;B选项,根据题干中的信息,金属的膨胀量越大,狭缝宽度d越小,x越大,即中央亮条纹宽度约宽,错误;同理,C正确,D错误。答案:C点评:此题将光的单缝衍射视为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属于考纲中的基础实验之一,结合了科普信息的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也是近几年高考中频繁出现的新型题目之一,难度中等,符合新高考的考查要求。5/1221.(18分)(1)①“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平行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1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灯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窗观察,并依次插入大头针P3和P4。在插P3和P4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②某同学实验中作出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入射光线上任取一点A,过A点做法线的垂线,B点是垂线与法线的交点。O点是入射光线与aa’界面的焦点,C点是出射光线与bb’界面的交点,D点为法线与bb’界面的交点。则实验所用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表示)。(2)用图3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双量程电流表:(量程0~0.6A,0~3A);双量程电压表:(量程0~3V,0~15V);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0~20Ω,额定电流2A);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0~1000Ω,额定电流1A)①为了调节方便,测量精度更高,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的量程为_______A,电压表的量程为________V,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填写滑动变阻器符号)。②根据图3正确连接图4中的实物电路,注意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正确的位置并选择正确的电表量程进行连接。6/12图4图5③通过多次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利用这些数据在图5中画出了U-I图线。由图象可以得出,此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Ω。④引起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A.由于电流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源实际输出的电流小B.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源实际输出的电流大C.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小D.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大⑤跟据实验测得的I、U数据.若令y=IU,x=I,则由计算机拟合得出的y-x图线应是图6中的_________(选填“a”、“b”或“c”).其余两条图线分别是令y=IE和y=I2r得出的。跟据前面测量得到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值,推测图6中A点的x、y坐标分别为一______A、_____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分析:(1)①插入大头针的过程中,应当使得插入的大头针完全挡住前面所有的大头针,所以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②sinsinABOCnOAOD;(2)①根据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应选用滑动变阻器R1②略;7/12③根据图像,可知电源电动势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E=1.45V;内阻为直线斜率的绝对值,1.450.81.30.5r;④电流表内接,所以电流表测量的并不是干路电流,所以电流表的读数小于实际的电流大小,A正确。⑤y代表电源的输出功率,x代表电流,根据2PEIIr,可知图像c正确;y=IE和y=I2r分别是a,c,两图像的交点即电源外接电阻为0时,经计算横坐标电流为1.1A,纵坐标电功率为1.6W。答案:(1)①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2分)②ABOCnAOCD(2分)(2)①0~0.6;0~3;R1(3分)②略(2分)③1.45;1.3(4分)④A(2分)⑤c;1.1;1.6(3分)点评:(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光学的基础实验之一,难度较易;(2)本实验是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电学基础实验,需要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实验原来进行误差分析,最后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并从函数关系的常量中找到所表示的物理含义,也是近年来实验的难点内容,本题难度中等偏难。8/1222.(16分)如图所示,水平面AB光滑,粗糙半圆轨道BC竖直放置.圆弧半径为R,AB长度为4R。在AB上方、直径BC左侧存在水平向右、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自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后,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点。在C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已知E=mgq,水平面和半圆轨道均绝缘。求:(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1)小球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0214·2BmvRqE(3分)又qmgE得:8BvgR(2分)(2)小球运动到C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2cvmgmR(3分)得:2CvgR(2分)(3)小球从B运动到C点的过程,据动能定理2211222fcBWmgRmvmv(3分)得:fWmgR小球从B运动到C点的过程克服阻力做功为mgR(3分)点评:电场与传统力学相结合的基础题目,重点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