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释义什么是跨越式发展,江泽民同志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经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后来他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并将其确定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则使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更加具体化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强调未来五年的发展应该是跨越式速度。刘志军部长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研讨会上指出,“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大计已定,如何按计划起步,有必要弄懂一个问题:什么叫跨越式,怎样才算是跨越式发展,本文略有以下浅识。一、从语义学角度理解,跨越式发展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主要是从跨越式的具体内涵上认识。跨越式是一种非常规性的前进方式,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有技术跨越,社会生产力跨越、国民经济的跨越,每种跨越都有横向和纵向双重含义。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和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战略机遇期等有关的发展战略相关。㈠所谓技术跨越,是指相对落后的技术系统可跨越过某些阶段实现技术升级,从而在产业主导技术能力和水平上缩小与已原先有存在差距、技术跨越一般发生在技术经济模式发生转换的时期,如中国印刷技术从第一代铅字印刷技术跨越到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通讯技术越过摸拟式而用数字制式,电子信息对纸介质信息的代替,减少了造纸工业原料消耗和环境污染,都是技术跨越成功的实例。㈡所谓生产力的跨越。是指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实现升级换代、从而逼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比如,英国研制蒸汽机车花费了70多年的时间,而美国从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引进了蒸汽设备,由于美国工业革命的起点是建立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起点上,所以它将为工业科技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跳跃式来赶超英国。我国目前处于手工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并存时期,在工业化尚未完成之时,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而信息生产力有极强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跨越式发展本质之义。我国铁路跨越发展,主要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表现为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㈢所谓国民经济的跨越。是指相当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借助现代科技的助推,加速工业化和现代进程,以追赶先进国家(地区)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这种跨越主要体现在量和质等方面。从量上谈,实际GDP和潜在GDP的超长增长是跨越发展的应有之义。从质上谈,GDP的连续性超长增长必然伴随经济投入结构的急剧变化,(主要是指技术的跃进与优化上)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增长质量明显改进。从纵向说,跨越式发展意味着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明显提高,需要强调的是,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旨在能缩短每一发展阶段的时间,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对某一阶段要求稀缺度的变化所产生,反映了生产力的内在规律。如果试图跨越其它某些阶段人为推动某些产业部门的超前发展,无异是拔苗助长。我国在大跃进、洋跃进中曾有过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导致事与愿违而告失败的教训。一度响亮的“赶英超美“的口号最终却成了历史的笑柄。跨越式的三个层面是环环相扣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的跃进带动整体生产力水平升级换代,同时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技术的跨越是生产力跨越和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相对落后国家(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体现,如果以人均GDP经先后交替点作为跨越的标志,美国花了42年时间赶超英国;日本用了47年时间全面赶上英国;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四小龙“花了34年时间追赶西欧国家。从国内来看,深圳市自1979年建立特区以来,在昔日的落后边陲小镇与荒芜的海滩上,建设起一座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脱胎,而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城市,2000年上海成为在全国除了港、澳、台地区以外第一个跃上人均GDP4000美元新台阶的省级行政区。这些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虽然模式不同,条件各异,但其中一些共同规律,对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二、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理解,跨越式发展有三个方面认识主要是为了掌握的有关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构架及含义界定问题。㈠跨越式发展是较快速度的发展。在我们日常的行路中,跨越式相比一般的形式,步幅既大,频率也快,决不是磨磨蹭蹭的步子。跨越式用在经济发展上,则意味着经济发展不是普通一般的速度,也要大步腾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快速增长,是否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度呢?对此,曾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现实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减速!因为我们国家底子薄,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想要赶上他们,还不是一年两年的光景。而且,那些发达国家并不因为我们落后停下来让我们赶上来,而是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加快发展步伐,好长久保持其领先地位。如果我们不采用超过他们的发展速度,那就可能永远难以赶上他们。所以尽管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基数已越来越大,但仍必须把增长速度确定的7%左右就是这个道理。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铁路必须在运输有一个快速的扩充,在技术装备上有一个快速的提高,在运输服务质量上有一个全新的飞跃,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㈡跨越式是超常规的发展。常规走路,总是规行矩步,步调四平八稳,不急不慢。跨越式显然是超越常规的步调,其大步腾跃的过程中必然伴有超常规的动作。反过来说,即只有超常规才能实现跨越。其一,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要有新思想,新路子,就得突破传统,另辟蹊径,就得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曾有人总结特区在贯彻中央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认为他们把重点盯在政策所规定的“干”字上,瞄准可干的地方大施拳脚;而那些封闭地区在贯彻中央政策方面,则是重点盯在政策所规定的“不”字上,只注意哪些不能干。观念的差别,导致行动大相径庭,特区这也干,那也干;而那些思想封闭的地区是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最终发展速度迥异。这说明,要超常规,就得学好、用好、学活、用活政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开辟出一块新天地;要超常规,就不能画地为牢,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要超常规,就得给自己的思想松绑,并努力走出本土,走出省外,在省外乃至国外争一席之地。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敢闯敢冒敢试”,这是进行跨越式的前提。缺乏“敢闯敢冒敢试”的无畏豪气,是不敢进行超常规的跨越的。其二,超常规发展是非均衡性,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中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规律,把可以争取的跳跃式发展与符合条件的循序渐进结合起来;全方位齐头并进也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如铁路运输、电子信息等行业),并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带动其他领域、产业和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既不因循守旧、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头脑发热。在跨越发展中不断自我突破和不断创新,从个体和局部的跨越带动整体和全局的跨越。㈢跨越式是加速经济攀升的发展。要“跨”,就得把步子抬高一些,否则无法“跨”。其一,我们在经济发展上选择跨越式,意味着起步必定要高,决不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发展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竞争中实现升级,在追赶中实现跨越。总体而言,我们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走出了计划经济、迈进了市场经济,即将融入到世界经济。面对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和国际范围的竞争,我们别无选择,惟有加大油门、开足马力、加快发展。这样,某一区域、某一行业的经济才会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参与下一轮的竞争,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整体形象、综合实力等才会大大跃升,干部职工和老百姓的工资、福利、就业、住房、就医、保险等才会很好解决,才会实现老百姓富、地区富、城乡共同富,实现企业强、产业强、综合实力强。其二,党的“十六”把发展的主线确定为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追求高起步的发展。如果说,过去为了改变短缺经济的现状,有必要在规模上、数量上作文章了。事实上,如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也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可以说:“十六大”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为结构调整设定的高起点,也是为跨越式发展设定的高起点。其三,我们之所以要选择跨越式,因为前进路上有需要跨越的沟沟坎坎。如跨栏赛跑道上设置的一些栏杆,越过这些路障,不跨不行。而且跨越时,我们必须看清楚,看准确,从而确定跨越的步幅与抬脚的高度。否则,无视障碍,不把握跨步的高度,就像跨栏赛中的失利的赛手,被跑道的栏杆绊倒。中国进入WTO,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光为即将来到的机遇而兴高采烈,还必须正视挑战,正视进入世界性经济竞争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未雨绸缪,作好准备。三、从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理解,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主要是解决与跨越式发展有联系的思想障碍等问题。㈠思想解放,努力奋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首先,跨越式发展需要跨越式的精神。这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工程,会有很多闻所未闻的课题,也会有很多意料不到困难和考验。如制约人们思想跨越的障碍主要有四条:一是没有必要跨越的自满自足思想。二是没有可能跨越的无所作为思想。三是没有办法跨越的畏难思想。四是爱怎么跨越就怎么跨越的与己无关思想。这四种思想障碍不解决,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无法实施。这就需要有大智大勇的开拓创新精神,需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压力、百折不挠的执着进取精神,需要有讲科学、讲实际、坚持真理的求真务实精神。其次,当今是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革命带来的发展是十倍速、百倍速,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你不想跨越也得跨越。我们要保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节拍,就得尽快强筋骨、健体魄,调整结构、升级产业,蓄足精力,奋力跨越。㈡明确使命,再上台阶。为什么要跨越?就是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打破旧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非常规的、跳跃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在时间和在空间上的突破,是阶梯型上升的模式,具体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要利用后发优势,一年上一小台阶,几年上一大台阶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较长历史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质和量的飞跃。因为我们设计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还有最后一级台阶要上。带领全国人民跨上第三级台阶,是党和政府的肩负的历史使命。现在,前两级虽然已经越过,但最后的第三级跨度更大,我们肩上担子更加沉重。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三个代表”,就得自我加压,奋力拼搏,一心一意把经济搞上去,一心一意把广大人民群众带上富裕之路。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意味着铁路必须在技术和运输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使铁路路网规模有较大发展,路网结构更加合理,机车车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铁路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满足人民群众对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运输市场上实现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这应是铁路部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㈢机不可失,迎接挑战。市场经济既充满各种风险,也包含众多机遇。机遇经常迎面而来,擦肩而过,关键是要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头脑发现机遇、捕捉机遇。进入新世纪,中国已经敲开WTO的大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企业要参加世界经济竞争,但在许多地方技不如人,很可能一进入竞争市场,就会败下阵来。所幸的是,按照我们与各国签定的协议,还有五年过渡期让我们缓冲,这也属于机遇。但是,如果像蹩脚足球运动员一样,总缺乏临门一脚的机敏和果断,不赶快抓紧这个缓冲期,来个跨越式,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首先,从历史经验看,在经济发展史上,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以较短的时间走完先行者走过的路并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例子中外皆有。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和日本曾是两个后进的国家,当时德国的经济实力同英国相比小得可怜,日本同俄国相比也是如此,但就是这两个比英俄“小得可怜”的国家,紧紧抓住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发展,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赶上了实力远超过自己的英国和俄国。其次,从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常常出现一种“马太效应”,即“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