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设立民办文山学院附属学校的可行性报告(初稿)一、项目概要㈠名称引入现代学校制度,设立股份制的民办“文山学院附属学校”。㈡办学宗旨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足够的服务平台。2、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激发民营企业、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文山教育事业的发展。3、充分依托和利用文山学院的资源和优势办学,充分利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以“文化立校、教科研强校”为办学理念,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走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学校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现代化的、特色化的一流学校。4、附属学校与文山学院两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附属学校将为文山学院提供一切教育教学研究的平台,促进文山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附属学校依托文山学院用5年左右的时间办成素质教育和民办教育的示范性学校。㈢项目定位21、性质:民办学校,股份制联合办学。由文山学院牵头争取政策支持、出师资、负责管理,民营企业或个人负责投资、建校,双方联合办学,互惠互利。2、学段:从小学到中学(即九年一贯制加高中),实行小班额教学。3、收费:略高于同类民办学校。4、教师来源:通过政策支持,国家公助至少80℅的教师并进入州财政或文山学院的盘子,其余学校自行解决进入“民办事业单位”的盘子。5、股份制办学情况:采取民营企业控股,个人(教师等)参股的投资办学模式。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从中西和古今教育对比,看中国民办教育现状研究中外教育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教育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特征是: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并存,在西方,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某些国家他们甚至和公立教育并肩而立,分庭抗礼,而不是后者的补充,在美国,甚至“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而在我国,民办教育的传统到了新中国后被中断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后虽得到蓬勃发展,但至今却仍难摆脱公办教育的“补充”附庸地位,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加之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都还有非常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3总之,中国现在民办教育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质量不高,远未饱和,方兴未艾。2、国家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宏观分析正是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开始对民办教育给以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在政策法律上,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2月25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远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多多,其主要原因是体制不活,机制不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问题,2008年8月,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刘延东国务委员任组长,成立了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近2000人参与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通过近两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并反复广泛向社会征求意见,于今年七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总结讲话。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云南作为代表西南片区教育改革的试点省,随后出台了《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4划纲要》,其中对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见附件: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作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民办教育前景一片大好。总之,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角度进行宏观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政策,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法律环境已经比较完善,此时兴办民办学校是一个大好契机,将会有优越的政策支撑。3、从严峻的就业形势看文山民办基础教育市场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规模飞速发展,整体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成数倍提高,相对于高校的扩张和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则只是稳定中持续发展,无论是学校规模和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较高校增幅都相对较低。在民办教育的领域,情况大体如此:民办高校的发展,快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换言之,民办中小学发展的空间尚很广阔,尤其是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地区。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整个教育链中迅速产生连动效应,已经并将继续演变为高校招生生源的竞争和高初中升学择校的竞争。具体表现在:一是初中和高中不仅更加追求升学率,而且追逐名牌和重点学校的选择。二是家长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增加,希望能上名校。文山属于边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原因很多,作为学校本身,基本上以时间加汗水求质量,教学科研水平低,就拿全州条件最好的学校来说,也仅仅是汗水育人,5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长期下去,教师厌教,职业倦怠,学生厌学,效率低下。没有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让家长放心,所以,每年都有不少家长不惜血本送孩子到省外或省属重点学校就读。从中不难看出,在初高中,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文山民办学校大有可为。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和合理,它可拥有更加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地域,收费方式,办学模式,教师招聘、使用,管理者的责任心诸多方面,都有公办学校难以比拟的优势。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周期更短,现目前文山还没有一所成气候的覆盖整个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民办学校。因此,文山民办学校的生源空间是非常广阔的。4、市场战略地位应该说,作为文山民办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各阶段的发展空间都是广阔的,但一是要找准突破口,二是要办出特色才能使学校得到迅猛发展。文山地区,初中生源尤为充足,市场更为广阔,每年全州有近六万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因此,着眼初中,从初中突破,带小学和高中,应该是现目前文山民办学校的重要战略选择,原因是:文山优质重点高中资源短缺,使初中学生的家长有更多的危机感,而人的成长,初中阶段显然至关重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上处于易叛逆期,行为习惯处于养成的最后阶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则处于形成期,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容易拉开巨大差距,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也容易误入歧途,令非专职教育的父母束手无策,而应试教育的现状,使公立6初中对成绩平平的学生采取漠视的态度,对“双差生”更是采取不负责的放任或无视、鄙视的态度。因此,即便是工薪阶层,如果学生成绩平平,甚至沦为“双差生”,家长都会考虑送孩子到班额小、更负责的民办学校去尝试,就更不用说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了。小学与初中同样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一般家长都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上相对较难拉开很大差距,而较小的差距不会给家长造成危机感,再者,部分家长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自认为自己也能教育好孩子。但是家长是很愿意花费在孩子的特色教育上的,若学校以外语为主要特色,辅之以奥数、作文、艺体教育的开展,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将能激发家长对孩子培养的热情。文山现在还没有一所像样的民办小学,加之依附文山学院,特色教育很容易开展起来,办学前景也很乐观。高中现在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但几年后国家将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从客观上说,高中规模要逐步加大。文山全州每年初中入学时有近6万人,但到初中毕业中考时也就两万多人参加中考,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将有更多学生要进入普通高中。现目前高中竞争同初中一样甚至更加激烈,因此家长愿意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更多,但从目前文山的情况和教育的难度上看,办成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初中,显然比高中容易,这主要是由初中、高中的知识难度有别和目前文山优质教师资源的现状决定的,就文山而言,合格的优秀的初中教师更容易招聘到,也容易培养,而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7队伍,优质教育将无从谈起。所以先以初中为突破口,在三年之内,即可在文山办出较好的成绩,进而使学校进入生源和办学效益的良性循环中,而在初中品牌完全创出后,就可抓住时机,创办高中部。当然,若文山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高中优秀教师能招聘到,也可同时并举或快速跟上,因为文山还没有一所能提得上口的民办高中,生源也极为广阔。所以办学的整体战略是:初中为主求突破,小学为辅办特色,高中力求促发展。三、学校的经营和管理1、设立学校董事会,并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学校董事会将在投资企业或个人,文山学院领导、附属学校领导及教师中产生,规则将由董事会制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产生关系到整个办学的成败,国家公助教师的力度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第四十一条中指出,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任教制度,明确和落实民办学校“民办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和属性。这确实给予办学者大力的教师队伍支撑。文山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政策的支撑力度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文山大同中学的教师公助力度就很大(教师的公助力度达100℅)。文山附属学校希望公助教师的比例至少达到百分之八十,并可在全州范围内公开招聘在职优秀教师。8恰当的师资队伍的年龄按老中青结构比例为1:3:4,当然大量招聘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师资队伍以老中带青也是可行的选择。师范大学优秀的毕业生,担负初中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般只需要几个月,至多半年,即可胜任工作。可以说只要招聘有眼光,懂教育,招聘到并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一支称职的,乃至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是多大的难题。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建立教师队伍,其好处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物美价廉”,聘用青年教师,工资支出相对较低;其次,青年教师没有经验,但也没有偏见,不会固执己见,可塑性强,很容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再次,青年教师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工作热情高,精力充沛,更适合民办学校全方位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强度,更善于开创性的开展教研改革,同时他们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层面也更接近,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诚然,现在许多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一个通病,就是队伍变动太频繁,太缺乏稳定性,这样使得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性,只顾眼前的成绩,不利于孩子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稳定优质教师队伍,学校必须把“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用人理念落在实处,必须宽严相济,将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批名师,有相当数量的名师,才可能有名校。3、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要稳定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树立“文化立校,9教科研强校”的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要放在首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因为所有优质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浓郁的学校文化气息。文化是什么呢?有人说:文化如水,悄然无声,滋润万物,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也有人这样比喻:文化就像气球里的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当你把空气装到气球里,便会发现气球变硬了,这时气球里的空气就相当于我们说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论及文化的重要性,不妨将文化同制度相比较,制度是刚性的,是他律,是“要我做”,有强制性,往往是在能监督的地方起作用。而文化是柔性的,是自律,是“我要做”,强调感染力,往往是在无监督的地方起作用。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应该成为文化圣地。学校教育是意识形态的范畴,许多东西是无法监督也是不可能量化的,再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的自觉意识,教师走进课堂,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只能相信教师,其他的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这节课的成败,我们不可以一味的用企业管理的那一套竞争机制来管理学校,我们主要是靠激励并保持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