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当今世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总趋势,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以信息化加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洛阳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取得成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明显提高,信息化环境得到改善,“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1、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十五”期间,全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系统升级改造步伐,网络容量明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化传输、程控交换为一体,覆盖全市的高速通信网络。截至2005年,全市共建成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容量达到130余万门,互联网出市带宽达20G,移动及无线市话用户达到170万户,宽带用户从无到有达到10万户,所有行政村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履盖全市所有县(市)、乡镇;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开始实施,有线电视用户44万户。2、政府信息化全面启动。从2000年开始,开通了洛阳市公众信息网,向社会发布政府公开信息,为社会提供投资参考、便民服务、办事指南等信息,开通了市长信箱和公众监督信箱;建成了洛阳市政务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公文流转、文件传输、政务信箱、视频点播、县区VPN等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完成政府办公楼内40余个委局办局域网络建设,网络应用逐步展开。部门信息化应用快速开展,取得显著成效。“金财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完成了农税监管系统、非税监管系统和财政系统文件传输等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金融系统完成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开通了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电子汇兑计算机联网、票据清算自动化和监管网络化;金税工程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网络系统;“金盾工程”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完成了省、市、县(区)三级信息网建设,人口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市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管理;金信工程、人才信息系统、民政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检察信息系统、计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市直大部分单位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内部办公局域网,普遍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管理。各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明显提高,政府信息化已全面启动。3、农业信息化有了新的突破。200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并依托农业“三站”建立了50个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通过农资连锁经营与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农业信息的“落地入户”难题。每年全市来自网上的农产品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条重要的渠道。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5年11月底,已完成32个乡432个行政村终端接收站点的安装调试工作。4、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十五”期间,洛阳先后被认定为河南省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城市”。根据建设目标,在传统加工设备的数控化改造中,以河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着力抓了洛轴集团、洛硬工工模数控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数控化装备改造。在机械设计与加工中,选择一拖集团公司、中信重机公司、北方易初作为机械制造行业重点企业,实施CAD/CAE/CAPP/CAM/PDM等的应用。以机车工厂、洛铜集团和白马集团等企业为重点,狠抓ERP建设;以洛阳建园模具公司和环球模具公司等为重点,实施模具制造信息化技术。截至2005年6月底,50家试点企业基本完成了规定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任务;25家重点示范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达80多亿元;新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新产品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其贡献率达到30%左右,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5、领域信息化成效显著。坚持以建促用、以用带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领域信息化取得明显成绩。洛阳教育科研城域网一期工程即将建成,完成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核心汇聚点建设、核心光缆环状链路敷设、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部分局属中小学校园网已与城域网联通;大学校园数字化的示范工程项目较好完成并投入使用;作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城市,全市811个农村教学点、2270所农村小学和203所农村初中完成了工程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基本普及。卫生医疗信息化开始建设,重点医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成并投入运行,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一是农业信息网、教育科技网、金盾工程、金税工程、金保工程等基础信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政府信息公开,为公众服务的信息资源得到了提高,公众上网点击率也在增加。三是充分利用移动、联通无线网资源为企业、农民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和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充分发挥现有网络数据库资源,各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有限资源信息都在网上方便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成效逐渐提高。存在问题:一是认识不足,资源开发滞后。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影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政务信息未能形成有效共享。二是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建全。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存在的资源整合不力、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性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规章制度、标准体系有待健全,工作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支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强。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四是信息产业总量偏小,创新能力弱。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软件开发业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尚无明显突破,缺乏实力雄厚的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对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五是人才缺乏。信息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和结构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高级信息产品、软件技术研发和信息化推进的领军人才偏少;人才引进缺乏政策支持。二、“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结合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坚持面向公众、面向基层,以网络为基础,应用为先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软环境为保障,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应用,改进增长方式,服务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二)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末,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信息化体系,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电子政务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启动,企业信息化成效明显,电子商务市场活跃,教育科研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远程医疗、教育得到普遍应用,网上娱乐成为一般居民普遍接受的娱乐形式,社区服务网络成为社区居民主要服务信息来源,大部分农村和农民可感受到计算机网络服务带来的便利。信息化领导管理机制趋于完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信息咨询服务产业初步形成,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居中西部中心城市前列,构建起数字洛阳的基本框架。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一)加强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和完善通信基础传输网、接入网、移动通信网,加大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力度,构建覆盖全市的安全可靠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现代通信网络。1、大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建立和延伸电信产业链条,提高网上信息应用水平,满足信息社会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2、启动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各种与之相关的应用系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运行能力。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完成广播电视宽带高速综合信息网的建设。3、加强信息新技术运用。紧密跟踪宽带网络技术、高速互联网技术、IPV6技术、VoIP技术、3G技术、网格技术、交互式VOD视频点播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洛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先进水平。4、实施信息网络村村通工程。在全面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结合有线电话和无线通信网建设,发展农村计算机数据网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网络支持。(二)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工业技术创新相融合,推进设计研发、生产装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积极推进4CP、MRP等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加快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企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2、加快“三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完善市、县、乡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与全国涉农部门乃至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共享,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搜集、加工、传输体系。利用各种网络接入手段,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解决信息落地入户。加快整合现有涉农信息资源,鼓励各有关单位为农民提高信息服务。积极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增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先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专业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的支付体系和用户系统。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继续扩大各商业银行卡互联,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建立完善个人信用资料库,促进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实现现代物流平台的物流运动一体化、物流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网络运行的高效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导、推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探索多层次、多模式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促进各类电子商务应用的协调发展。完善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加强政策、法规、信息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贯彻电子签名法,营造电子商务的良好环境,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应用。4、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启动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建设洛阳市安全保障系统,建立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国土资源系统信息网络。建立基础地理、矿产、水、森林、气象、生态环境、劳动、人才供求等数据库,为政府宏观服务。(三)积极地推进电子政务,全面提高政务效能积极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1、不断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在市级各部门接入政务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县区及乡镇、社区居委会接入政务网,使行政服务能够通过政务网服务基层和广大群众。同时,增加无线接入和移动接入的方式,增强网络处理交互式视频通信的能力,使政务网能有效支持应急联动指挥、WEB视频会议、市民办事咨询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承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实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以洛阳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为核心,丰富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提供政务公开和公众服务信息,增加信息量,提高时效性。2、全面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促进职能转变。推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开展以公文交换、政务信息处理、公文流转、资料共享为核心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应用,推进部门网上业务应用,普及电子邮件与网上即时交流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提高办公效率。实施网上行政审批与行政服务,实现“一站式”申请,“一网式”受理,增强部门网络协作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3、加快和完善“十二金”等行业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交换协商机制和数据交换的仲裁制度,整合现有资源,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4、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抓好试点,总结推广,强化跨部门协调,逐步形成稳定、高效可持续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