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题及答案1.()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A:实践观念B:创新观念C:创新理论D:实践理论B2.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技术革新的问题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社会发展的问题D:社会实践的问题B3.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A:勤劳刻苦和创造能力B: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C:忍辱负重和中庸之道D:创新理论和创新能力B4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依托于创新能力,因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之一。A:基本能力B:基础能力C:核心能力D:创造能力C5.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A:努力实践B:抽空学习C:勤奋学习D:勤于学习C6.专业技术人员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在不断学习、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A:提高自身能力B:丰富知识内容C:优化知识结构D:提高信息质量C7.()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思考的广度、深度、正确程度的唯一标准。A:实践B:理论C:科学技术D:创新A8.()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A:记忆力B:想象力C:创造力D:注意力A9.注意力是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直接关系到学习、工作的效果。A:增强记忆力B:集中注意力C:提高想象力D:提高创造力B10.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活动。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和感知事物的深层,看透现象的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可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一般来说,()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训练与培养。A:创造能力B:动力能力C:思维能力D:创新思维C11.()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前提。A:创新意识B:创新思维C:创新能力D:思维能力A12.创新能力强的人,()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情总是抱有一种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是善于在自己接触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A:想象B:兴趣C:知识D:信息B13.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改变的,只要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就能形成强烈而高尚的兴趣。A:深入生活,参加实践B:深入研究,钻研理论C:勤于学习,开动脑筋D:深入探索,时间理论A14.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D:丰富的想象B15.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学习,通过()等途径实现。A:“学、练、钻、问”B:“练、干、学、研”C:“学、练、干、恒”D:“学、练、干、研”C16.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A:传统的理论知识B:他人的先进经验C:创新技法知识和技能D:创新的理论知识C17.和田十二法是()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A18.()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A:焦点联想法B:图片联想法C:自由联想法D:综合联想法B19.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A:利用价值B:使用价值C:使用方法D:利用方法B二、判断题:1.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要想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必须坚持两条根本的原理。他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正确错误T2.十九大对新时代人才发展提出堆总体要求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正确错误T3.谋求更高质量的人才发展,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个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二是群体结构的整体优化。正确错误T4.谋求更有效率的人才发展,主要也有两项任务,一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二是不断提高人才贡献率。正确错误T5.谋求更加公平的人才发展,主要任务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营造良好温馨的人才生态环境,引导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正确错误T6.谋求更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形成梯形结构,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双重作用,尤其是引领作用。正确错误T7.九大报告第四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实施七大战略,具体包括“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正确错误T8.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一)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同时提出在六大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动能。六大领域具体是指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正确错误T9.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曾经对人力资本内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具体包括四个要素构成,即营养保健费+基础教育费+继续教育费+迁徙费。正确错误T10.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路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力资本投入优先,另一种物力资本投入优先。选择前者是明智的聪明的。衡量的标准是1:7。即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的比例在7倍以内。正确错误S11.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关键要素是科学技术+人才资源。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第(三)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同时提出培养和造就一支“三农”人才队伍,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正确错误T12.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课题。自1982年以来中央曾先后发过20个1号文件。其中,1982-1986年连续发了5个中央1号文件,2004-2018年又连续发了15个中央1号文件。(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确错误T13.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一)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其核心要义是:第一,保护企业家精神;第二鼓励创新创业;第三,建设“三型”大军。正确错误T14.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经用三句话精辟地论述人才地价值:国家地富强主要看经济,经济地繁荣主要靠企业,企业地振兴关键靠人才。正确错误T15.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如何认识“三型人才”的特征和现状呢?“三型人才“特征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都要有知识和技能,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知识型人才侧重于知识传播,技能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应用,创新型人才侧重于知识创造。我们现状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没有多大问题,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总体匮乏、供不应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开发造就。正确错误T16.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我国能不能如期建成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素。为此,十九大报告又具体提出培养造就三类人才和一类团队,即: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正确错误T17.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呢?报告要求: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正确错误T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人用人有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最核心的要义是“忠诚,干净,担当。”正确错误T19.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好干部”概念,并赋予“好干部”20个字明确内涵,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正确错误T多选题:1.如果只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没有脚踏实地的()和(),将自己的思想成果付诸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那就谈不上创新,就只能算是空想。A:实干精神B:实干作风C:实践经验D:实践能力AB2.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在社会中担负重要职责的特殊人才,同时又作为各种创新活动的参与实践者,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A:做出新成果B:发现新事物C:解决新问题D:发现新问题ABC3.创新能力是人的()、()、()及智慧的统一与结合。A:知识B:技能C:智力D:实践ABC4.创新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且还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精神状态。这种努力追求摆脱客体束缚,要求驾驭客体的()和(),就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创新精神。A:能动性B:主动性C:首创性D:创造性AB5.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一泻千里,创新活动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A:知识领域的创新B:科技领域的创新C:制度领域的创新D:信息领域的创新ABC6.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和()这三种能力的总和。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解决问题D:探索问题ABC7.创新能力是由一般()、()、()和非智力因素这几大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创新能力的总水平。A:知识经验B:特殊创新能力C:创新能力D:综合能力ABC8.创新能力是一种(),它把多重能力集中起来,并充分加以运用;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它凭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构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打破以往的模式和框架;创新能力还是一种()的能力,它与发明、创造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创新需要推广应用,实现创造发明成果的价值。A:独创的能力B:综合能力C:极富实践性D:创新能力ABC9.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它们是创新活动的前提。A:敢为人先B:不断进取C:求新求异D:不断创新ABC10.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奉献能力。A:增长知识B:提升才干C:提高觉悟D:提高思维能力AB11.专业技术人员应努力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具体要从()、()、()这几方面做起。A:从求知到求智B:从“占有”到“追求”C:从“学会”到“会学”D:从求识到求知12.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于既能满足专业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总的要求应该是:①();②();③();④()。A:博而不杂B:专而精深C:基础扎实D:适应性宽ABCD1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