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阅读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阅读论文第一章毛诗大序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五,《诗序二卷》序。2.郑振铎:《读毛诗序》,见《中国文学研究》上册,《郑振铎全集》第四卷。3.顾颉刚:《毛诗序之背景与旨趣》,见《古史辨》第三册。4.陈允吉:《诗序作者考辨》,《中华文史论丛》第13辑。5.赵敏俐:《毛诗序作者问题辨说》,《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16.汪春泓:《关于毛诗大序的重新解读》,《北京大学学报》1999.67..[韩]洪瑀钦:《论诗序中的“志”之心态》,《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二章曹丕《典论·论文》1.陈伯海:《曹丕的文学批评标准及有关问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二辑,1980年7月。2.[日]岗村繁:《论曹丕的典论·论文》,见《周汉文学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3.杨明:《曹丕文气说考》,《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4.张少康:《中国文学观念的演变和文学的自觉》,《庆祝徐中玉教授九十华诞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5.朱晓海:《魏晋时期文学自觉说的省思》,《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6.涂光社:《“文学自觉时代”泛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3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7.赵敏俐:《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中国社会科学》2005.2。第三章《文心雕龙·序志》1.王运熙:《说文心雕龙·序志的一段话》,《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2.涂光社:《序志篇的生命意识----追求不朽的刘勰》,《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7.1。3.张少康:《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刘勰论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学术月刊》1986.2。4.周勋初:《刘勰的主要研究方法----“折衷”说述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5.陶礼天:《试论文心雕龙“折衷”精神的主要体现》,《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学苑出版社2002年出版。6.刘尊举:《文心雕龙“折衷”新探》,《文学前沿》第5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四章《文心雕龙·原道》1.王元化:《刘勰的文学起源论与文学创作论》,《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2.陈耀南:《原“原道”》,《社会科学战线》1980.23.黄广华:《“文之为德也,大矣”辨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4.罗宗强:《释“惟人参之”----文心雕龙识小录之一》,《国学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5.徐复观:《文心雕龙浅论之二----原道篇通释》,《徐复观文集》第二卷《儒家思想与人文世界》,湖北人民出版2002年出版。6.徐磊:《从三篇原道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主流思想的流变》,《云南社会科学》2004.2。7.张少康:《“天人合一”和文心雕龙中的心物关系论》,《文心与书画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五章《文心雕龙·征圣》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征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2.[日]斯波六朗:《文心雕龙札记》(征圣第二),《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齐鲁书社1983年出版。3.韩湖初:《论文心雕龙的圣人》,《文心雕龙学刊》第五辑,齐鲁书社1998年出版。4.谈文良:《试论文心雕龙》的“雅丽”标准》,《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1。5.涂光社:《“文之枢纽”的创作主体论----有关“征圣”的思考》,《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齐鲁书社1992年出版。6..冯春田:《征圣:作者为文的楷模论》,见《文心雕龙阐释》,齐鲁书社2000年出版。第六章《文心雕龙·宗经》1.马白:《评刘勰的“六义”说》,《学术月刊》2980.8。2.徐公持:《宗经篇衍义》,《文学遗产》1995.6。3.洪顺隆:《由文心雕龙宗经篇论经学与文学的关系》,《文心雕龙研究》第二辑。4.虞蓉:《“五经皆文”:文心雕龙潜在的逻辑前提----刘勰的“宗经观”新探》,《四川大学学报》2003.5。5.孙蓉蓉:《刘勰的“宗经”辩正》,《求是学刊》3004.2。6.孙康宜:《刘勰的文学经典论》,《文心雕龙研究》第三辑。第七章《文心雕龙·辨骚》1.邓国光:《文心雕龙假纬立义初探》,《文心雕龙研究》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2.王运熙:《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者枢纽”》,《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3.李定广、赵均厚:《试析刘勰对楚辞的矛盾评价》,《江淮论坛》2002.3。4.孙蓉蓉:《“宗经”还是重文----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辨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5.李金坤:《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文学遗产》2004.1。6.卢永璘:《刘勰称得上屈原的“知音”吗?----文心雕龙·辨骚析疑》,《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八章《文心雕龙·神思》1.王元化:《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关于艺术想象》,《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出版。2.李壮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作家的艺术构思与情感活动》,《学术月刊》1981.9。3.李逸津:《文心雕龙·神思篇“杼轴献功”说辩正》,《求是学刊》1983.5。4.牟世金:《从文赋到神思----六朝艺术构思论研究》,《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5.詹福瑞:《从“心游”到“神思”》,《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6.杨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意象”、“象”辨析》,《学术月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辑”,2004年,收入作者《汉唐文学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7.张少康:《文心雕龙神思论,----论文学的构思与想象》,《文心雕龙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九章《文心雕龙·体性》1.王元化:《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2.张可礼:《〈文心雕龙·体性篇〉“八体”辨析》,《文史哲》1983.1。3.涂光社:《〈文心雕龙〉的“体性”论》,《文心十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4.张少康:《体性论----论文学的风格》,《文心雕龙新探----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渊源》,齐鲁书社1987年出版。5.詹福瑞:《〈文心雕龙〉“典雅”考释》,《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6.詹鍈:《〈文心雕龙〉论风格与个性的关系》,《文心雕龙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7.【台湾】赖欣阳:《重读〈文心雕龙·体性〉篇》,《文心雕龙研究》第6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十章《文心雕龙·风骨》1.廖仲安、刘国盈:《释“风骨”》,《文学评论》,1962.1,收入《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2.王运熙:《〈文心雕龙·风骨〉笺释》,《中华文史论丛》1982第2辑,收入作者《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3.陈耀南:《〈文心雕龙〉“风骨》群说辨疑》,《求索》1988年第3辑,收入《文心同雕集》,成都出版社1990年出版。4.陶礼天:《刘勰“风骨论”新探----“风骨”论与人格理想及建安风力之关系》,《文心雕龙研究》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5.【日】目田加诚:《刘勰之风骨论》第5辑,《文心雕龙研究》第5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6.左东岭:《“风骨”之骨内涵再释》,《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7.汪涌豪:《“风骨”与“风格”辨》,《文心雕龙研究》第6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十一章《文心雕龙·物色》1.王元化:释《物色篇》心物交融说---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文心雕龙创作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文心雕龙讲疏》1992年出版。2.涂光社:《文心雕龙·物色》发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3.王运熙:《物色》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问题,《文史哲》193年第2期,《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4.【日】小尾郊一:论《文心雕龙·物色篇》及齐梁文学的自然观,《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2辑。5.张少康:《文心雕龙》的物色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主观与客观,《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6.陶礼天:《文心雕龙》与六朝审美心物观,《文艺研究》1997年第4期。7.汪春泓:关于《文心雕龙》“江山之助”的本义,《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第十二章《文心雕龙·知音》1.黄恩天等:“六观”辨析---关于刘勰的文学批评理论,《海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2.徐中玉:《文心雕龙》“见异,唯知音耳”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3.刘淦:从《知音》篇看刘勰文学观念的发展,《文心雕龙学刊》第6辑,齐鲁书社1992年出版。4.邓仕梁:《文心雕龙·知音》“一观位体”辨,《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2期。5.黄维梁:《文心雕龙》“六观说”和文学作品的评析---兼谈龙学未来的两个方向,《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6.徐复观:《文心雕龙》浅论之五---《知音篇》释略,《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2004年出版。7.刘文忠:刘勰的批评标准系统论,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十三章严羽《沧浪诗话·诗辨》1.张少康:论《沧浪诗话》---兼谈严羽和王士祯在文艺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3期。2.蓝华增:《沧浪诗话》与“意境”,《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3.陈伯海:“妙悟”探源---读《沧浪诗话》札记之二,《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1期。4.郁源:严羽诗禅说析辨,《古今文论探索》,武汉出版社1988年出版。5.张毅:“苦吟”与“别材”、“别趣”,《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6.黄景进:大慧宗杲禅学对严羽的影响,《严羽及其诗论之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出版。7.程小平:严羽诗学“悟”的阐释,《沧浪诗话的诗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0年出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