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免疫学第一节绪论1、免疫: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B细胞分化发育场所);----记忆:胸骨在中间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有记忆功能/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4、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身稳定。免疫发展简史:p4页第二节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1、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胸腺微环境——决定T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骨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受损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造血干细胞标志人:CD34、CD117二、外周免疫器官-----初次免疫应答1、淋巴结:皮质(B细胞定居)、副皮质(T细胞定居)2、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MALT的功能:①黏膜局部免疫应答②产生SIgA2.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归巢受体)与特定组织HEV表面黏附分子(地址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去向。(记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选择性迁移;“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归巢受体与地址素)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简记)分布更合理、接触机会更多、联系为整体。【历年考题点津】1.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E.机体造血和免疫功能均有损害答案:A第三节、抗原1、抗原:能与T细胞、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①免疫原性---抗原进入,诱导产生抗体;-----更高级②(抗原性)----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反应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半抗原(hapten)+载体=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分为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3T细胞表位---TCR---需要MHC(连续决定基,需加工,识别载体决定基)B细胞表位----BCR---不需要MHC(构象决定簇,不需加工,识别半抗原)交叉反应:不平行。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表位----身份证4、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2、抗原分子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质);2)分子量大小;3)结构复杂性;4)分子构象;5)易接近性;6)物理状态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3、宿主的特性遗传因素:MHC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免疫调控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免疫应答不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抗原进入人体的方式适中抗原剂量可诱导免疫应答,抗原过高或过低的抗原量可诱导免疫耐受(见16章);皮内注射和皮下途径易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耐受;3.3抗原的种类★5、抗原分类: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功能齐全的抗原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功能不全的抗原6、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无需T细胞辅助,能产生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4MHC限制性有无激活的B细胞B2B1结构特点结构复杂(半抗原-载体)结构简单(重复的半抗原结构)化学特性蛋白质多糖或脂多糖抗原物质大多数抗原少数7、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什么都吃---无特异性、异种抗原:另一物种。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存在的不同抗原-----HLA抗原、Rh抗原、ABO抗原、Ig的同种异型。自身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独特型抗原---抗体作为抗原三、根据APC内抗原的来源分类1、内源性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抗原短肽,与MCHⅠ类物质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T细胞的TCR识别。(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2、外源性抗原::经加工为抗原短肽,与MCH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4+T细胞的TCR识别。(外来抗原进入APC在内体溶酶体中降解为抗原肽)3.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某些物质可非特异性激活T/B细胞应答,称为免疫刺激剂,可分为超抗原、佐剂、丝裂原。5一、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实质为多克隆刺激剂,只需极低浓度便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一端与TCR的Vβ链结合,另一端与APC表面MHCⅡ类分子α螺旋外侧结合,以完整蛋白形式激活T细胞,无MHC限制性。(T细胞与普通抗原结合则需APC参与,有MHC限制性)二、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主要作用机制:(从抗原、APC、淋巴细胞3方面考虑)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②刺激APC,增强其对抗原的加工和提呈③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用途:①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②作为非特异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三、丝裂原(mitogen)【历年考题点津】1.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答案:B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答案:B(3~6题共用备选答案)6A.抗原决定簇B.胸腺依赖性抗原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完全抗原E.共同抗原3.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答案:D4.可引起交叉反应答案:E5.决定抗原特异性答案:A6.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第四节免疫球蛋白1、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抗体化学结构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为分泌型(sIg)和膜型(mIg)。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IG(免疫球蛋白)=抗体Ab+SmIg(膜型免疫球蛋白)2、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功能大于抗体功能。一、基本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与轻链(L)(一)重链(决定Ig类别和抗原决定簇)和轻链根据重链抗原性差异分为5类;IgM,IgD、IgG、IgA和IgE,相应重链为μδγαε链轻链分为κ链和λ链,两型轻链功能无差异(二)可变区V和恒定区CV区靠近N端,占重链1/4和轻链的1/2;其余为C区1、可变区Ig类别变,Ig分子肽链结构不变2、恒定区IgM和IgE重链C区有CH1~4四个结构域,无铰链区IgG的CH2和IgM的CH3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有关7(三)铰链区——介于CH1、CH2之间,富含脯氨酸(Pro.),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3、木瓜蛋白酶水解(水解N端)IgG分子为两个Fab和一个Fc,IgG介导ADCC。胃蛋白酶(铰链区二硫键C端):F(ab’)2和pFc’4、免疫球蛋白分类的主要依据:H链(重链)。SIgA=2个IgA单体+J链+分泌片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一、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二、C区的功能㈠激活补体IgG123、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构型改变,使CH2CH3结构域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效应功能㈡⒈调理作用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⒉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⒊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㈢穿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G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Ig;SIgA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抗体的多样性是由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决定并经由抗原选择表现出来的抗体的抗原表位:同种型(isotype):存在于C区同种异型(allotype):存在于C区独特型(idiotype,Id):存在于V区5、集中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功能---IgA、IgG自然被动免疫。★IgG:血液中含量最高,惟一能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Ig,半寿期最长,再次免疫应答主要。-----新生儿溶血症、中和病毒由浆细胞产生。再次注射疫苗刺激产生---IgG★IgM:分子量最大的Ig,最早出现的Ig。天然的血型抗体,早期抗感染、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IgA: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婴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取SIgA。分泌片IgD:B细胞分化的标志。8IgE:为亲细胞抗体,可引发I型超敏反应。最晚出现,含量最少,【历年考题点津】1.有关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二者具有相同的含义B.免疫球蛋白均为抗体,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与抗体不同,二者也不相关D.抗体均为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E.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只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二者均具有免疫功能答案:D2.关于Ig的描述,正确的是A.具有抗原性B.IgD构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Clq激活补体C.IgM中含分泌片D.Ig有κ和λ两类重链E.可被胃蛋白酶水解成Fab和Fc段答案:A3.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DC.IgED.IgGE.IgA答案:C第五节补体系统1、补体:固有成分中C3含量最高,C1分子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且分子量最小。C3b/C4b有吞噬调理作用。(一)补体系统的组成91、补体固有成分经典途径C1qrs、C2、C4;旁路途径B、D、P因子;MBL途径的MBL;补体活化共同组分C3、C5、C6、C7、C8、C9C3是血浆浓度最高的补体成分2、补体调节蛋白控制补体活化程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3、补体受体(CR)(二)补体的理化性质:对热不稳定、无种属特异性(三)补体的合成:主要来自肝、巨噬细胞2、补体三条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内毒素、脂多糖、酵母多糖病原体表面甘露糖补体参与成分C1~C9C3,B、D、P因子,C5~C9MBL-MASP,C2~C9所需离子Mg2+,Ca2+Mg2+Ca2+C3转化酶C4b2aC3bBbC4b2aC5转化酶C4b2a3bC3bBb3bC4b2a3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