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保障与信息化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和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对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也为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信息化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劳动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将系统的覆盖人群从城镇参保人员和就业职工扩展到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参保人员等,部分地区的覆盖人群还要从从业人员逐步扩展到全体城镇居民,甚至全体城乡居民;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而当前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形势:一是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跨地区业务办理需求愈发迫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限制,完善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政策措施,探索解决人员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问题的有效办法。二是社会各界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工作需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这一理念。三是信息安全变得愈发重要。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管理着数以万亿计的资金和数以亿计的人员信息,牵涉到每一个劳动者和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出不得半点问题。“十一五”期间,数据集中管理和各系统的整合将成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趋势,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就变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随着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系统的用户范围将急剧扩大,通过互联网的访问和信息传递将逐步增多,系统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大。因此,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要与这些要求相适应,为跨地区的人员流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社会保险待遇享受及跨地区的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保障的各项政策和办事程序,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网上直接办理各项劳动保障事务的服务;通过网络架起劳动保障部门与广大劳动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及时地了解社情民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主动应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在信息化建设中同步实现信息安全。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发展目标。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要适应劳动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努力满足事业发展中的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将系统的覆盖人群从城镇参保人员和就业职工扩展到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参保人员等,部分地区的覆盖人群还要从从业人员逐步扩展到全体城镇居民,甚至全体城乡居民;通过系统整合,实现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之间、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信息化也关乎国计民生。作为国家级电子政务的重点项目,金保工程从信息化的角度实现劳动保障部的两个主体业务:劳动就业管理和社会保险管理。在中办17号文件下发后,金保工程一期正式启动,至今已有三年,金保工程一期计划在2006年底全面竣工。在金保一期全面展开,重点项目即将开花结果的时期,深入研讨关于劳动和社保信息化的发展,更有总结经验、承前启后的意味。金保工程的建设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工程(金保工程)、两大系统(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三级网络(部、省、市)和四大功能(业务经办、基金监管、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城市级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和基金监管,通过决策数据库及相关工具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服务,通过呼叫中心、网站、社会保障卡、触摸屏为参保人员提供查询服务,通过交换数据库为省级和部级相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据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中心汇聚了全国各地劳动和社保系统380个节点的数据,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将为今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宏观决策,便民服务提供强大的支持。劳动保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势必要求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民服务”这一理念。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保障的各项政策和办事程序,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网上直接办理各项劳动保障事务的服务,通过网络架起劳动保障部门与广大劳动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及时地了解社情民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从面向机构管理向面向社会服务的转变,实现对劳动者“记录一生、管理一生和服务一生”,仍是“十一五”期间需要面对的和完成的重要课题。随着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日趋完善以及基础数据的积累,宏观决策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今后,劳动保障部将考虑进行实用的宏观决策软件的开发工作,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宏观决策,通过统计分析和查询手段实现预警功能。社保的网络是面向多种不同应用的网络,需要无故障,无中断地运行;社保的网络要能够面向未来,能够应对未来的应用的增加,有很强的扩容能力;社保数据的长期保存需要建设稳定的数据中心,还要抵御病毒和黑客,并建立灾难备份的机制等。为了确保信息化工作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应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任务,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通过形成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证机制、实施三项重点行动计划、理顺信息化工作机制、健全劳动保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宣传等措施,重点完成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开展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网整合,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信息化水平。我们相信,随着中央、省、市三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完成,中央——省——市三级网络的完善,应用系统建设的加强,以及基本统一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水平的切实提高,全面提高劳动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的总体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