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衢十二校2015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1、B【A狡黠(xiá)C呜咽(yè)D剽(piāo)悍】•(高考浙江卷2015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é)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èi)虎作伥•B.惬(qiè)意觊(jì)觎•蒙(mē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开门揖(yī)盗•瓜蔓wàn压轴zhòu轧(yà)马路B•2、C【A“等侯”为“等候”,B“报负”为“抱负”,C“置疑为“质疑”】。•3C珠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正确•【A大致: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准确。•B处治: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处置:处理,对象一般为物。•D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4·D【A主语不一致,前面主语为中国游泳队一句话未讲完;B一面对两面,去掉是否;•C项“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句式杂糅,应该为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或“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请注意复习《世纪金榜》P24页】•辨析病句“十看”:看并列短语、看两面词、看谓语、看介词、看修饰语、看数量短语、看否定词、看代词、看关联词、看谦敬辞•5·C•6、①“去经典化”倾向愈来愈明显。随着电子阅读兴起、阅读方式多元化,传统名著的阅读地位越来越式微,快餐文化成了如今适应浮躁社会的主流。•②经典每著具有时代穿透力,经典名著所关怀和弘扬的总是具有永恒性的东西,是全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需要代代地传承。•③有关部门应担负起推动名著阅读的重任,比如建设“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等,通过阅读引导等各种措施,将名著落实到课程常态化。•(从产生的原因、经典的作用、以及改变的措施等不同的角度给分,只答一点给2分,答满两点给4分;如果淡化经典的作用不给分。)•7、这是-只孤单的小鸟灰色的天空背景下,它就像一个孤独者,双眼凝视着这片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天堂,还记得往日,它与小伙伴在湛蓝的天空下畅谈着未来美好的梦想,它们拥有矫健的双翅能在天空下自由飞翔,但如今只剩有它了,人类的密网元处不在,它不能也不敢随意地飞翔,今后它又该飞向何方?•③这是一只自由的小鸟微风中,她独自站立,俯视着地面上的一切,目光高傲而清冷。因为没有鸟笼的束缚,与自由相比,优越的生活显得那么渺小。心之所向,双翅一挥,便可在天地间留下无拘无束的痕迹,去往梦想的远方。•8.B解析:.张冠李戴。原文“在凝神观照中达到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与此同时,又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与外物分离”,这是文艺鉴赏规律的要求,不是文艺创作的主张。•9·D【A因果倒置。B以偏概全、绝对化了。•C无中生有。】•10·参考答案:(1)禅宗的“机锋转语”启示了传统绘画中的“留白’、“暗示”艺术。•(2)受禅宗“净心”观的启发,产生了创作鉴赏中的“虚空”审美观。•现代文阅读分值为29分。主观性试题共有6个小题,分值为23分,全省平均得分为14.55,与去年相比,得分略有上升。•从答题情况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阅读比较粗疏,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偏低。答题时只会搬用套话,罗列术语,不善于从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理解和归纳,同时语言概括不到位。•二是审题不准,对于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没有把握,只是想当然的按自己的理解或老师训练的答题模式生搬硬套。•三是规范答题的意识淡薄,答题时文不对题,重复累赘,不会分点答题和不会活用文学术语。不会答题,成为直接影响考生得分的一个主要原因。•11·就是这条蟒蛇脖子处有一块金黄色的大斑。•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写景法。渲染环境(自然、社会、文化等)氛围或背景,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暗示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与小说结尾形成对比。小说的常用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主题。12答:①为故事的发生创设文化背景。②说明传统文化风俗对“制琴师”“收藏家”性格形成的影响。③“收藏……一旦迷上就很难改掉”与文末收藏象“砸琴”对比,形成故事的波澜,情节的反跌。13(1)参考答案:“特意”说明怀着期望仔细地找,感激蟒蛇的救命之恩,担心它的伤势;“没有找到”心里有失落,而不安和担忧更甚了。(2)参考答案:了解真相后的痛苦、震惊,对蟒蛇被杀的无言愤怒和痛惜,对自己先前的收藏爱好厌恶和悔恨。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1.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②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4.戛然而止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14.参考答案:①照应题目。•②在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韵不绝,引人深思。③“欧’亨利式结尾”,“见了古琴就忘了一切”的收藏家竟然“砸毁了所有的古琴”,出人意料,但前文对收藏家的善良和爱心已铺垫得十足,所以此举也在情理之中。•④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收藏家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⑤“砸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思考。(答出三点给满分)作者为什么要种这棵树?作者为什么要种这棵树?人物过程评价收藏家心思不用在别处……对艺术痴迷安与贫困老来得子……重情,爱子感恩爱护生灵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纯爱,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砸琴感悟、反思寻找蛇制琴师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纯爱,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15.参考答案:①两人对艺术痴迷,性本纯善,特别是“收藏家”安贫重情,爱护生灵,知恩感报,朴淡轻利代表着作者对传统理想人格的一种肯定。•②“收藏家”“砸琴”背后寓作者反思:真正的艺术是唤起心中有纯爱,不是“撩动”和“诱惑力”,更不是以残害生命来换取“美的享受”。③“制琴师”是起陪衬作用的次要人物,以他的“迷”来烘衬“收藏家”的“悟”,以他的“迷”暗示传统艺术中习以为常却是违背人性之善的“阴影”一直还在,促人警醒。•(答出第1点的意思给2分,答出第2点的意思给2分,答出第3点给l分)•16.C特:只不过•17.B【都表判断。A.趋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D.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去往到】·•18.C【由“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等句可知,作者认为理财是治国之本。】•19.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0.(1)即使皇帝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粗陋的饭莱,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希望让天下富足。(“衣敝”活用,“憔悴”“幸”)•(2)三司副使是当今的大官,朝廷因此在各方面都非常器重。(判断句,“甚备”,句意通顺)•21.托物言志(借物抒情)(2分)•22.冯诗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桃李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梅花淡泊品性的赞美之情,借以表达自身坚守本心、固守节操的决心。李诗用比喻、夸张手法,将新笋比喻成“削玉”,“一夜抽千尺”则是用到了夸张手法。诗人以新笋自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希望能做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龙材。(答如“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内心的哀怨之情”亦可)(揭示手法,分析情感,通顺)•23.墨子和孔子都主张以道德和学问作为择友标准。(学问和品德两方面,各l分)•24.墨子和孔子的交友主张都告诉我们要亲近有才有德的人,而运离甜言蜜语的小人。这可以帮我们认识到交友的误区,选择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做朋友,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历史上有管鲍之交,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还有割席断义等故事,都告诉了我们择友的重要性。(联系现实谈交友的意义l分,联系史实l分,表述l分)•【参考译文】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25.(1)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2)砭人肌骨山川寂寥•(3)飞湍瀑流争喧鹰,砯崖转石万壑雷•(4)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