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课后限时集训栏目导航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地球的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___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___时针方向。(2)周期:1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_____最快B点_______7月初____逆顺365日6时9分10秒1月初远日点最慢2.黄赤交角及影响(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赤道黄道(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1回归年。南、北回归线夏至3月21日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365日5时48分46秒[易误点拨](1)地球公转到达近日点、远日点的时间不是冬至日和夏至日。(2)地球公转过程中时刻自转,但地轴的指向始终不变。(3)黄赤交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目前的角度为23°26′。[理解—要点突破]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1)公转方向的判读——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①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②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③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了二至点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2.黄赤交角的深度分析(1)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①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②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③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2)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②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如下图所示:(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影响若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地球公转特征的分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导学号:21490020】图1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1.D2.D[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考向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读图,完成3~4题。3.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A.0°~20°NB.0°~20°SC.20°N~23°26′ND.20°S~23°26′S4.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思维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70o20o20o变大缩小短【尝试解答】3.C4.A变大[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方法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牢记此图可有效判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方法如下:(1)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5°;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两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两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2.根据极点及其周围的昼夜状况判断(1)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直射点在南半球。(2)晨昏线过极点,说明直射点在赤道。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3.侧视图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如右图:若甲所在为晨线,则左夜右昼,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夜越短,昼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甲所在为昏线,左昼右夜,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对应学生用书第24页)[识记—基础梳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示,填写下表。夏至春(秋)分冬至时间变化特点重要节气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夜____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夜____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现象春、秋分日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昼长夜短越长越短最大值极昼昼短夜长越短越长最小值极夜3月21日昼夜平分[轻巧记忆]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理解—要点突破]正确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抓住直射点的位置,分析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2.抓住直射点的移动,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如下图所示:3.抓住特殊现象,突破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特点(1)对称现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2)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3)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017·江苏高考)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导学号:21490021】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点B.15点C.18点D.21点2.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思维流程】[解析]第1题,图示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75°E,0°)的地方时为6点,位于东五区,可判断起飞时广州为9点,约9小时后飞机抵达广州,因此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点。第2题,A对:读图可知,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悉尼和广州的日出方向相同,都为东南方向。B错:晨昏线与南极圈相交,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该日正午树影朝向为南方;广州位于北半球,该日正午树影朝向为北方。C错: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离悉尼更近,故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较高。D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悉尼昼长夜短,广州昼短夜长。【尝试答案】1.C2.A[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某地位于30°N上,航班起飞的当天,该地日出的时间是()A.7时B.5时C.8时D.6时A[从图中看,30°N上的夜长约为14小时,由此可以推知30°N线上各地的日出时间是7时。]⊙考向2昼夜长短的计算(2018·湘中名校联考)下图为某晨昏圈图,CAD为晨线,CBD为昏线,A为(20°E,0°),C为(70°W,70°N)。完成3~4题。3.若P的经度为145°,此日P地的昼长约为()A.8小时B.10小时C.14小时D.16小时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此时世界各地地理现象的是()ABCD3.C4.C[第3题,CAD为晨线,CBD为昏线,故C、D为晨昏线的交点,即晨昏圈纬度最高的点,C为(70°W,70°N),则D为(110°E,70°S);A、B为晨昏线和赤道的交点,A为(20°E,0°),则B为(160°W,0°);若P的经度为145°,P位于B、C之间,则P为145°W,根据A点的地方时为6:00,经度为20°E,利用地方时“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计算法则,可得出P地的地方时为19:00,所以P地的昼长为(19-12)×2=14小时,C对。][第4题,由上题解析可知,P地昼长夜短,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日出早于6:00,A错;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控制,B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C对;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表明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海洋气温应低于同纬度陆地,D错。]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识记—基础梳理]1.正午太阳高度(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中_____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所在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此时当地地方时为_____。最大12时(2)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_____。(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夏至日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______各纬度冬至日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______各纬度二分日____递减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知识补遗]1.四季更替(1)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了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②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