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也被引进我国。作为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灵魂,却逐渐被遗忘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上进行分析,并把心理学原理应用在启发式教学中,使启发式教学更具实践意义。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启发式教学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当前教育界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促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丰富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教育心理学从实践上去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探究,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启发式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大门,让他们可以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自觉地思考过程中接受知识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可以说,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质、灵魂也就是学生的“积极、主动、自觉地思考”,它不是一种普通的教学手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启发式教学是针对学生心理现象的教育思想,把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通过运用各种手段,使教育对象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的大转变,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过程。由于启发式教学把教学过程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过程的一种特别的形式,区别于一般的人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间接认识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上说,要求教师必做要学会引导学生,牵动学生的思维,不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与手段,都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这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因此,启发式教学实质要是在每个教学的环节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去思考,它是一种教学思想、原则与方法,在所有教学方式中起到统帅作用。把握这一点,是正确贯彻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也为恰当运用这一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相结合,注重教学的本质,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自我探索意识。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要转变传统的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提倡探究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在些基础上,还要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的一致,把教学方法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主张通过交往,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能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达到共识、共事、共进,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二、教育心理学原理在启发式教学中的应用(一)在学生心理上把握好启发时机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在于及时的点拨,这就要求把握好学生心理,找到合适的点拨时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最好的点拨时间是在于学生处于一种“愤、徘”的心理状态,“心求通未得,口欲言未能”之际,通过有效的指点,可以促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点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决不能高估学生,避免以自己的主观来推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疑难的时候,教师应当耐心等待,细心捕捉启发学生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使时机逐渐成熟,从而开启学生心扉,而不是简单急躁地告诉学生的答案。把教学启发对象定位把握好,是把握启发时机的关键。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针对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生而选择等待时间的长短,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来判断所停留的时间,切忌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教师不能以神经质的发问来催促学生回答,这样只是表面让学生思想,没有实质效果,倒不如让学生沉着冷静地思考。(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师生情感交流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发现教师准备充分,信心百倍地走进课堂,在讲台上激情澎湃,但学生却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这对教师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有的教师因此会勃然大怒,或者是失去信心,草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没有深层分析原因。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过程,而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离开这个主体,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多充分的准备也注定是以失败告终。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应用教育心理学,重视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努力调动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并在过程中领悟所蕴涵的认识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还让学生会学,增加了知识探索意识,掌握了知识探索方法。在心理学层面上,教师不仅要做好充分准备走进课堂,还要善于设法造成学生的“愤”“徘”心理状态,让学生欲知不能,想说而说不出的感觉,从而引导他们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离不开师生互动。教师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而不会担心被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师生之间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评价,学生可以将问题不断探究与深入分析,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得以升华。三、结语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从目前来说,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并没有得以普及,由于各种原因让广大的教师很难把它真正放到实践中去。但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理论,启发式教学将逐渐展示它的魅力,突出巨大的潜在效果,使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进一步加以完善与创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