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借他山之石攻我国之玉摘要: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贝弗里奇报告、新自由主义相关理论思想的介绍,探讨了各理论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借鉴意义。正文一、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建立、发展乃至改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政治、文化、战争、经济等。而各个因素又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板块,交互作用,共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近代西方国家,因而对西方的社会保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便无可厚非的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环节。例如社会保障发展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思想(见表1):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19世纪起源于德国的历史学派,20世纪的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以及二战时期的贝弗里奇报告,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都无不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对上述理论的学习,以及借鉴各理论对不同国家的主要影响,可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借他山之石,攻我国之玉”。时期主要思想早期亚当·斯密,新历史学派,旧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发展时期新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改革时期新自由主义表1: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二、理论介绍(一)亚当•斯密的思想17世纪英国产生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而英国古典经济学派极力否定社会救济作用的思想。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的任何干预,反对进行收入再分配,认为市场分配的结果就是最合理的。英国1601年颁布的旧《济贫法》是世界首次出现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斯密则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相关主张,阻碍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二)新历史学派19世纪初期,历史学派起源于德国。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旧历史学派的先驱,强调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世纪70年代,旧历史学派逐渐演变为新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进一步强调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1德国经济学家用“国家经济学”对抗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用旨在保护和发展德国民族经济的保护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对抗英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新历史学派针对当时德国所面临的劳资问题,强调和证明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倡导国家实施社会保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主张,如:国家的职能包含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自上而下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俾斯麦政府接受了新历史学派的相关理论主张,用立法的形式,由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初级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三)福利经济学20世纪初,旧福利经济学形成与英国,以“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为代表,后来在美国、瑞典、法国等得到传播。庇古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包括如:(1)经济思想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认为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商品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1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每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利润和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的。(2)社会福利思想庇古受英国改良主义经济学家霍布森“最大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认为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福利”,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干预应包括分配领域和生产领域,认为国家不仅可通过赋税消除财富不均,实行免费医疗,老年抚恤金,比较充分的失业救济等“合理的健全的社会政策”,而且还应当对一些企业进行直接管制,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和起来,使“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得以实现。(3)哲学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庇古旧福利经济学思想的哲学渊源。在英国,以功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学出现了折中、调和的趋势。一方面,以功利主义原则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另一方面,主张采取国家干预政策,以调和劳资矛盾。庇古将社会福利划分为广义的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认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是两个对等的概念,并首次将社会福利问题与国家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提出了两个重要命题,即国民收入极大化;收入均等化。20世纪30年代,英美经济学家对旧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发展,萨缪尔森提出既要效率又要平等,过度平等和过度不平等均是不理想的。奥肯提出“奥肯漏桶”定律,认为应该在平等中注入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人道。福利经济学开始进一步引发人们对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的思考。(四)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严重、持久、影响广泛的经济危机,造成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缺乏摆脱危机的有效对策。英国著名经济学巨匠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著作被誉为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凯恩斯学说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其主要思想包括: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三大心理规律、投资乘数理论等。并提出了以反危机为核心的相关政策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政策,借此实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水平;提倡推行通货膨胀政策,引诱投资,提高物价,降低工人实际工资,从而增加利润,促使资本家雇用更多工人,实现充分就业;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相关措施从生产角度出发,属于有限再分配,不否认市场的作用,主张政府有限的干预。凯恩斯主义与同时期的罗斯福“新政”处于同一时期,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学习凯恩斯主义时,应结合同时期的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比较,见表2。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层次:对微观主体的干预,作为微观调节手段;干预原因:对市场失灵造成的贫困,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进行弥补;关注点: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财富分配;更侧重公平而不是效率国家干预层次: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节,国家对总量经济进行干预;干预原因:对市场经济总量失衡进行干预;关注点:如何恢复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侧重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条件共同点:通过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表2:福利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五)瑞典学派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瑞典学派的“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是瑞典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瑞典与美国同样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受民族特质、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两国建立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地处北欧的单一民族国家瑞典,是世界公认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整的福利国家的典型。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创始者,而瑞典则后来居上,以其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高保障水平,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第三条道路的楷模”。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2)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指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瑞典学派的贡献体现为:在理论上为福利制度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上充分应用,使瑞典建立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普享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瑞典学派涉及的众多理论中,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与瑞典形成福利国家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学习瑞典学派的相关理论时,要注意瑞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比较,见表3。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国家增加社会的货币总支出,扩大社会对消费和生产资料的需求;认为储蓄倾向增强,会缩减消费量,导致投资减少,从而有爆发经济危机的危险采用信贷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调节利息率;认为储蓄倾向增强,使利息率降低,从而刺激投资扩大共同点:通过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表3: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比较(六)贝弗里奇报告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用战后建立实行全面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允诺来鼓舞人民的斗志。1942年,政府委托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威廉.贝弗里奇发表了题为《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的报告,即通常所说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确定了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对其他西欧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则2:(1)“最低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水平不低于“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最低限度”,“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2)“普遍和全面原则”,即社会保障制度应顾及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应该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保护;(3)“个人责任原则”,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以劳动和捐款为条件,保障人们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收入,以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受英国传统文化及推崇个人自由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贝弗里奇报告中“最低原则”的影响,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是“低出低入”的体制。(七)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受“滞涨”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打着“新古典复兴”的旗号,开始兴盛起来。新自由主义思想带有反凯恩斯主义色彩,信赖的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破坏了市场机制2周弘.30国(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的功能,影响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反对“福利国家”,主张社会保障的市场化、私有化、多元化。新自由主义包含多个学派,如:(1)密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反对国家干预,提出制止通货膨胀,提倡负所得税方案;(2)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为代表的彻底自由主义者,反对收入平均,认为应该实行“货币非国家化”,实行非再分配性,非强制性,非政府性的社会保障制度;(3)以罗伯茨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基于萨伊定律和拉弗曲线相关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鼓励生产而不是消费,应通过生产力来提高供给,反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归纳起来是,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不能减轻贫困,反而会加大贫困。综上,可以用一个时间数轴图来展示不同时期的重要理论、观点倾向、代表人物及主要受影响国,见图1。图1: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思想梳理三、经验和启示(一)国家立法的保障3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3吕学静编著.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8世纪19世纪40年代70年代20世纪初30年代二战结束70年代末亚当·斯密自由放任主义英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领导权;俾斯麦政府统一德国的行动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旧:庇古:“最大社会福利”,收入均等,国家干预;新:萨缪尔森,奥肯;英国、瑞典、法国、美国贝弗里奇报告;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最低原则,低出低入经济危机西方经济“滞涨”旧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国家经济学;国家干预主义;国家立法;德国“大棒加糖果”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有效需求理论,罗斯福“新政”;瑞典学派:国家调控,政府干预,收入再分配新自由主义:“新古典复兴”旗号,崇尚亚当•斯密的信念;反凯恩斯主义;美国立。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以上三项保险建立了德国的医疗保险、事故保险以及伤残和老年保险的立法,以上三项保险于1911年合并为《帝国保险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保险法规。俾斯麦政府以新历史学派的主张作为理论依据,用立法的形式,由国家强制提供社会保障,真正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新历史学派的主张后来得以在美国发展,并得到欧洲一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