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表征发生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重点难点】重点:儿童表征的发生。难点:儿童表征的发展。第一节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定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征指象征性形象或符号不在眼前之物或没有做出动作的心理反映活动。幼儿表征是指幼儿使用大量的图象和符号来表达幼儿自己的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并运用这些图象和符号来与他人进行交流。二、表征与认知(一)表征与感知遗觉象: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据研究,儿童中有40%~70%的人有遗觉象,并且在11~12岁时最明显,很少能继续保持到成年期。除视觉遗觉象外,还有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触觉遗觉象等。(二)表征与回忆有了表征,幼儿的回忆,主要靠表象。(三)表征与思维表象不是原有感知形象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感知过的东西加工和概括的结果。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三、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一)内化作用: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内部转化的过程。(二)过渡作用:表征是象征的运用,而象征的标准是内化,即在心理内部引起形象的呈现。第二节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一、表征的发生(一)时间和标志1、时间:1.5-2岁2、标志:(1)象征必须完全内化;(2)象征必须是在心理能被唤起的形象;(3)象征能用于回忆或预期。(二)表征发生的表现1、儿童已不停留在单纯依靠实际动作,而是出现了内化的形象。2、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运用指示物转变为运用信号物。另外,出现了几种新的行为模式1、延迟模仿2、象征性游戏3、初期的绘画4、初期的语言二、幼儿表征的发展(一)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表征的发展1、程序性表征——自然获得的表征2、陈述性表征——自己能理解的表征如:什么是马?(二)象征性功能的充分发展幼儿期是心理活动中象征性功能充分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表征最活跃的时期。三、幼儿图象表征的特点(一)幼稚性特点纵观幼儿的图象语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既童真和稚气,有闪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二)生活性特点二期课改的特点:围绕一个主题,让幼儿进行自主观察,探索现象和事物。而这些主题的选择,往往是幼儿熟悉的周围生活中所常见的现象,感兴趣的,愿意去观察和表现的内容。(三)多样性特点这里所指的多样性,是指幼儿的图象表现为文字、数字、图画、符号、制作、撕贴、剪贴等不同的方法。幼儿能运用这些多种方法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感受和设想等。(四)创造性特点图象语言更象凝结创造能力的一条纽带。它可以使学习的游戏不会结束,让发现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延续。第三节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一、幼儿表征涉及的范围(一)幼儿进行表征的技能,观察的灵敏性和有意注意的质量。(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三)幼儿的认知结构。二、幼儿表征能力的培养策略(一)环境互动策略环境互策略是培养幼儿进行表征的基本策略。幼儿表征是图象和符号的语言,而幼儿的图象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充分互动的基础之上。(二)注意强化策略幼儿的观察不仅需要成人的指导,而且还要强化幼儿有意注意,只有当幼儿的注意的品质提高了,才能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引起注意,才能使幼儿在有意注意之中发现问题,才能去探究,最后才会有表现的愿望。(三)鼓励支持策略幼儿期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用自己所理解的图象和符号进行对事物认识的记录是稚嫩的,而且是成人有时无法理解和读懂的。(四)技能提高策略要求幼儿对事物认识后的记忆、想法和感受用图象和符号等非语言进行表现,然后转化成语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