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丽蕴于无华——解读建筑大师卡洛·斯卡帕BeWithCarloScarpa研1410班郑一春142081300296指导老师:成帅红砖美术馆--抛砖引玉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将原有大棚的简陋空间,改造为意象密集的美术馆展示空间。依托本馆空间、景观和地域特点,红砖美术馆将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深度研究和典型呈现,以实际经验为中国当代民营美术馆的运营与发展模式提供可行性参考。红砖美术馆(╯▽╰)VSVSVS红砖VS斯卡帕's※改造项目※建筑元素※地域主义※注重细节※设计手法卡洛·斯卡帕一、建筑师生平简介二、建筑师作品分析三、作品摘析两个作品的名字四、建筑设计手法五、设计手法对比六、建筑设计手法的借鉴卡洛·斯卡帕1906年6月2日生于Venezia;1908~1919年举家居于维琴查,后迁回Venezia;1922~1924年与里纳尔多(V·Rinaldo)建筑师事务所合作;1923~1926年作为建筑主管开始第一份工作;1926年获得威尼斯皇家美术学院建筑绘画教授职位认证;同年作为G.Cirilli教授的助教开始了在威尼斯皇家建筑高级学院的执教生涯;1934年与MarriesOnorinaLazzari结婚;1935年儿子Tobia出生;1954~1964年,在罗马为福布莱特法案基金会奖学金获得者授课;1956年全国Olivetti建筑奖;1962年自venezia迁至Asolo(即特雷维索);维罗纳的Castelvecchio博物馆获国家IN-ARCH建筑奖;1967年周游美国,参观了弗兰克·劳埃德·莱特的建筑作品并拜访了路易斯·康(L.Kahn);1969年周游日本;1970年获英国皇家设计学院院士提名;1972年从Asolo迁居维琴查;同年出任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1978年11月28日故于日本仙台并葬于Brion纪念墓园一隅。建筑师×卡洛·斯卡帕莱特:谁是斯卡帕“室内设计”主流之外历史文脉想要建造的艺术家“无证驾驶”玻璃器皿细腻卡洛·斯卡帕他是一个没有追随者的大师,不属于任何流派,没有任何惊人之语,但他有自己的创意和思想,他的作品充满活力,与众不同。卡洛·斯卡帕一、威尼斯传统的影响斯卡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威尼斯度过的,“本土”对他来讲是根,是养育其建筑理念的摇篮。威尼斯是建立在冲积土之上的城市,建筑房屋只能在岛上或海湾浅水地段的木桩上进行,因此建筑之间的间隔很小,只有狭窄的立面朝向街市或运河。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在建筑形体上的创作力求简洁、明快,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装饰和细部上。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斯卡帕对于古典艺术有着极高的品味,特别是在比例和构图上的修养很高。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斯卡帕早期受新艺术运动特别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并由此进入现代主义。当时学院的潮流使斯卡帕注意到了霍夫曼和麦金托什,这些人在建筑入门阶段都对肌理、手工艺和材料给予特殊重视。分离派的影响使斯卡帕比其他现代主义者更加重视建筑与其他视觉艺术的联系,特别是绘画。斯卡帕的绘画很有个性,这和一般功利主义者的建筑表现有很大区别,他绘画的目的是将其发展成思想,这样,斯卡帕的绘画就变成了一种有创造力的感想,一种沉思,一种关于对与错的争论,远不仅仅是对于现实的描述。斯卡帕汲取新艺术运动的思想精华,经常运用重叠、交织、并置的线条和空间彼此限制,互相补充,并将其在建筑上发展为三维的风格。卡洛·斯卡帕三、建筑大师的影响霍夫曼、瓦格纳→赖特→柯布西耶→路易斯·康赖特:特之所以引起斯卡帕的痴迷,在于他的作品中表达了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一种由现代艺术所传播的对于新空间概念需求的建筑回应。赖特充满装饰的细部设计提供了现代建筑对继承视觉传统的艺术化解决途径,而不是从功能主义出发,完全抛弃建筑的装饰性。在斯卡帕建筑的细部几何图案处理方式、建构、空间感的组成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的诗意情感中,还是能够看出他和莱特近似师承关系的渊源。斯卡帕对于赖特的仿效还体现在对于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建筑文化的浓厚兴趣上。路易斯·康:在斯卡帕的作品中,的确有许多地方可以找到康的影子,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气质。除了在个人特性上斯卡帕与路易·康有着相同之处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于节点和装饰的看法不谋而合。斯卡帕总以百般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设计,以至这些设计都必须臻于完美,每个要素都要准确而完美的结合,他喜欢使用自然的材料,让所有的节点暴露,并使之具有装饰的价值。路易·康则更是强调“节点是装饰的起源”。卡洛·斯卡帕四、斯卡帕的工作方法斯卡帕曾不止一次地谈到过他的工作方法,即:坚持和毅力,是把精力长时间地集中于图板之上。斯卡帕的项目都不大,几千m2左右,但每个都要花费他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斯卡帕经常把自己和现代派中的功能主义与历史主义区别开来,他通过“做”来学习的思想使其脱颖而出。斯卡帕认为,施工的过程并不是工人把图纸付诸实现的过程。因为对他来说,这个过程包括了无数创造性的思考,与体力劳动者反复、冗长的讨论为交流知识打通了途径,为实现工艺提供了基础。这样随着工程的进展,他的建筑语言也得到了实现和升华。于是,在他工程开始的第一步,斯卡帕就建立了专业机构和工厂之间的统一,结束了工人和专家在开始工作时的分歧。因此,对斯卡帕设计的一种技术上的解释似乎比纯形式的评论更为合适。斯卡帕力求创新。他对历史关注,在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之前对各个方面营养的吸收,可以从各种细节中体现出来,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不加思索的抄袭。当别人的建筑语言被斯卡帕吸收的时候,他必然会融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符号,形成自己的语言,所有的东西都和过去的有着明显的区别。他追求与众不同,避免任何琐碎,任何不加评论、不情愿地依赖传统。※Querini-Stampalia瓜里尼基金会在翻修(1961-1963)之前时常水患成灾,但在建筑师斯卡帕的眼里,水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灵感的来源。他没有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更加戏剧化:水从水道入口的铁栅门流入,沿着墙进入展室,走道成为了桥。不同潮位的水在分级的地面上涨落,构成了不同形状的图案只要时间在流淌,新与旧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布鲁乃涅斯基、阿尔伯蒂、伯拉孟特、帕拉弟奥都曾在旧里加新,但斯卡帕的创造性使他的“新”在“旧”中显得如此动人。代表作品1※威尼斯建筑学院迷你庭院威尼斯建筑学院的入口,有一个废置的旧门。斯卡帕在设计入口庭院时并没有像通常一样把它再利用为门框,而是作为一种隐喻,让它躺在院子里成为了水池中的景。这可谓对历史的又一种独特的解读。代表作品2※圣马可广场的奥利维蒂ShowroomofOlivetti圣马可广场,有一家小画廊Olivetti,和周围那么多繁华的小店相比,Olivetti真的不算起眼。但是如果你围着它仔细看,就会发现斯卡帕的心血都花在那让人惊诧不已的细部上。代表作品3代表作品4※Castelvecchio古堡博物馆改建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视频视频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入口廊——相交的两个圆左右两侧——向左导向焦点:夫妇幕,向右导向私密的冥想厅。左侧开口向上,无限深远且开放的空间效果。右侧开口向下放开,配合其后的墓园高墙,压迫性的将人们的目光收束在近点,塑造静逸、私密的氛围。暗示的隐喻+富有叙述意味的路径。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冥想亭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夫妇墓的墓穴:拱顶墓室表示出夫妇尊贵的安息之地,同时桥型设计意味着——一条通向未知世界的路径。另一方面,夫妇墓的棺淳既是安放他们逝去的躯体的地方,相互顷靠的姿态,基座摇篮似的处理又意味着孕育生命。墓园中的水池:威尼斯的传统,生命是诞生于水中的。水流从夫妇墓前的双圆型水盆流出,源源地流入远处地冥想池中,也表达出一种生死相循地观念。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水池视频代表作品5※布里昂家族墓园小教堂代表作品5※“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排列组合的关系意味:纯形式背后表现或者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标尺:5.5cmX5.5cm的线脚主题通过变化材料、改变其比例、尺度等手段在不同地方反复使用同一主题,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装饰上,或是它作为一种媒介,或是把它用于交接处,来联接两种不同的材料或者体量的实体,来表现其一致性,或是通过切削它来产生明暗与虚实的对比。代表作品5※5.5cmX5.5cm的主题以一种理性的形式存在,并通过这种理性唤起建筑师诗一般的艺术家情感。视频代表作品4※布里昂家族墓园线脚设计手法草图绘画※建筑设计绘图是斯卡帕唯一信赖的创作与表现方式。他的绘图延展成平、立、剖面的空间展开和专对细部的研究、施工图以及建筑的材料、色彩、光影研究等复杂的纬度。斯卡帕的图纸就是代言建筑所有要素的媒介。斯卡帕从来都没有真正“完成”过一套图纸的绘制,许多项目会随着施工的进行在他的板子上继续设计的更改和研究,这是因为他总是相信绘图就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斯卡帕回归古典的建筑绘图结合了绘画艺术的创造过程,超越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层面。他对于绘图的理解和运用同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设计手法材料工艺※任何一个斯卡帕的作品都是一场由丰富材料组成的“视觉与知觉的盛宴”,这种丰富直接源自于他对于装饰表达的渴望以及对不同材料质感给人视知觉影响的深厚经验。就这一点而言,斯卡帕更接近于路斯“以真实的材料本身表达装饰”的思想。材料的选择以及由它们的纹理、色彩、表面、肌理表现出的特质就是装饰,当它们经由创造和逻辑统合起来便达到一种丰富装饰的表现,但是,只有经过敏感和细致的安排才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墓园小礼拜堂中的双圆石片出现在斯坦伯利基金会、古堡博物馆中的材料出现在家族墓园中的材料设计手法材料工艺※因为忠于历史的材料建构观,斯卡帕始终抵制那种使用现代材料仿造历史的拙劣方法,他似乎想如同古人那般用手做建筑,专注于传统材料和历史工艺技术。尽管在这些作品中,斯卡帕也使用如同钢、混凝土和玻璃这样的现代材料,但他从不会混淆“新”与“旧”之间的关系,“新”的存在往往更加强调出了蕴含在“旧”中的历史感。斯坦伯利基金会中的“新”与“旧”设计手法材料工艺※安藤忠雄:“他所关注形式问题和材料使用方式,欲去发掘万物深层隐藏的东西,表达由内部向外涌淌的力量。可以说没有其他的建筑师是这样想问题,而这正是我所感兴趣的。”斯卡帕大胆采用钢、玻璃、混泥土、马赛克等现代材料,用材料并置的方式获得对比与差异。草图古堡博物馆《路》保罗•克利色彩理性与水、光的法则都灵艺术展设计手法光的创造设计手法光的创造“在建筑学中,光线是空间真正的塑造者,没有光线就不会有空间......微妙、丰富、难以捉摸的神秘,正是光线的连续变化塑造出了空间的丰富效果。光的质量就是空间的质量。”——马里奥·博塔作为斯卡帕的学生,博塔关于建筑中“光”的论述道出了斯卡帕建筑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光”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斯卡帕的建筑作品的确可以被称为“光”的艺术,他也被20世纪的建筑评论家们誉为“营造光的大师”。斯卡帕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他对于光线同空间交相呼应的那种敏感认知。对于他来说,光以亮度和阴影创造了物体的体量,而材料肌理的产生、表达、变化则依靠于同光线产生的共鸣。正是因为光线的存在,才使得建筑的物质性和形式感得以充分表达,并且随着光线融入到空间之中。设计手法光的创造他对光线的理解不仅限于方向、强度和色彩,他甚至把光当成一种实体来对待,并考虑如何雕刻出空间中的“光”,这种观点从卡诺瓦石膏博物馆的角窗中就可以看到,在他的精心设计之下“玻璃角窗变成了安置在室内的一块天空”。对于斯卡帕来说,丰富的光线并非只是一个物理或自然要素的表达,他将空间光环境的创造视为解读艺术和表达情感所依赖的认知工具。因此,他所创造的光线成为了一种使艺术作品达到完美的评论手段。在斯卡帕的作品中,敏感而精致的光线唤醒了作品的艺术本质,并赋予它们全新的生命。斯卡帕创造光线的方法是多样而又敏感的,有时那表现出一种经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