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PhysiologyofBloodVessels血管系统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构成的网络,是一个封闭的回路。血管的功能:–运送血液的管道,分配血液–实现物质交换的场所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Functionofbloodvessels弹性贮器血管:主动脉、大动脉分配血管:中动脉及其分支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换血管:毛细血管容量血管:静脉血管,容纳循环血量的60%~70%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小静脉短路血管:动静脉吻合支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Bloodflowvolum,resistanceandbloodpressure血流动力学最基本的问题是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之间的关系。(一)血流量(bloodflow)血流量(容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其单位为ml/min或L/minQ△P(血管两端的压力差)R(血流阻力)(二)血流阻力(resistance)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R8Lr4红细胞比容升高,升高血流的切率升高,降低血管口径增大,不变血管口径减小,变小朋友(三)血压(bloodpressure)概念: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表示方法:kPa,mmHg,cmH2O1mmHg=0.1333kPa=1.36cmH2O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ierialbloodpressure)1、动脉血压的形成:一个前题,三个因素前题: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取决于血量和血管容量的关系三个因素: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顺应性大)顺应性(C):压力改变1mmHg时,血管容积的改变值。C减小,动脉血压波动增大。C=△V△P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心收缩的中期,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60~80mmHg(8.0~10.6kPa)脉搏压(脉压,pulsepressure)=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舒张压+1/3脉压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CORSVHR收缩能力小动脉口径血粘滞度红细胞比容粘度血流切率血管口径前负荷(静脉回流量)后负荷循环血量心泵呼吸泵肌肉泵体位改变静脉紧张度神经体液调节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的意义动脉血压过低,心室供血不足动脉血压过高1)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负担加重心衰2)血管易受损伤冠心病或脑溢血各种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循环血量或不变大动脉弹性外周阻力HRSV平均动脉压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影响因素(二)动脉脉搏动脉脉搏的波形:在每个心动周期,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动脉脉搏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继续下降心室舒张期后段主动脉中反流的血液受主动脉瓣阻挡,出现短暂的返折波主动脉瓣关闭降中波心舒期开始的标志主动脉血液倒流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关闭的瞬间降中峡基本上可反映外周阻力情况被扩张的大动脉开始回缩,动脉血压下降心室缓慢射血期前段下降支可反映心输出速度、CO及外周阻力动脉血压迅速上升血管壁扩张心室快速射血期上升支生理意义形成机制与心动周期对应关系动脉脉搏波形下降支的形状可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外周阻力上升,则下降速度慢,切迹位置高,切迹后段坡度陡。动脉脉搏的传输速度取决于动脉管壁的顺应性;顺应性大,传播速度慢(主动脉:3~5m/s)顺应性小,传播速度快(大动脉:7~10m/s)(小动脉:15~35m/s)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venouspressureandvenousreturn静脉的功能:通路;血液的贮存库;协助调节CO(一)静脉血压1、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4~12cmH2O)影响因素:心脏射血量;静脉回心血量(量和速度)意义:1)促进血液回心2)中心静脉压与泵血功能呈负相关2、外周静脉压;各器官的静脉血压,以肘部正中静为代表,平卧时5~14cmH2O足背静脉:19cmH2O门静脉:13cmH2O颈外静脉:10cmH2O肘前静脉:10cmH2O特点:压力低,重力影响大,跨壁压对血管充盈影响大。(二)静脉血流(静脉回心血量)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1)静脉搏对血流的阻力小,约占体循环阻力的15%(2)微静脉的阻力作用在于调节毛细血管内压(与前阻力和后阻力的比值有关)影响静脉阻力的因素:跨壁压,周围组织的压力2、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单位时间内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差及静脉阻力1)体循环平均压:正变2)心脏收缩力量(心泵):正变3)体位改变直立跨壁压静脉扩张回心血量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泵或静脉泵)肌肉节律性收缩+静脉瓣的作用回心血量5)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胸膜腔内压中心静脉压回心血量(右心)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物质交换的场所,调节回心血量(一)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血流三条通路:1)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经常开放,血流速度快,回心快,物质交换少2)迂回通路(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壁薄血流慢,通透性好,物质交换3)A-V短路:微动脉A-V吻合支微静脉存在于手、足、耳廓:壁厚,流速快,无交换作用:控制皮肤散热,调节体温三个闸门:总闸门,分闸门,后闸门(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各组织中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不同,与结构有关(三)毛细血管的数量与交换面积–人体毛细血管的数量:400亿根总长:10万公里交换面积:1000m2–不同器官毛细血管的密度不同:–心、脑、肝、肾:2500~3000根/mm2–骨骼肌:100~400根/mm2(四)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1、毛细血管血压:A端:30~40mmHg中段:25mmHgV端:10~15mmHg影响因素: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比值:5:1比值升高,毛细血管血压下降。2、血流量:安静时,骨骼肌中20~30%开放血管舒缩活动:5~10次/分真毛细血管网开放和关闭的机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毛细血管关闭局部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毛细血管开放局部代谢产物清除(五)血液与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交换方式:1、扩散:为血管内外物质交换最主要的形式,液体中溶质分子的热运动,动力为浓度差。2、滤过和重吸收:对物质交换作用小,对组织液生成有重要意义。滤过:水分子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外移动。重吸收:液体由毛细血管外向内移动。3、吞饮: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侧被内皮细胞包围并使之进入内皮细胞内,最后排出。对大分子血浆蛋白交换起作用。六、组织液的生成Formationofinterstitialfluid组织液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凝胶的基质是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一)组织液的生成原料:血浆(流经毛细血管的0.5~2%)生成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滤过力(压)-重吸收力(压)=[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if)]-[血浆胶体渗透压(P)+组织液静水压(Pif)]单位时间内滤过毛细血管壁的液体的量:V=有效滤过压×滤过系数Kf单位时间内滤过毛细血管壁的液体的量:V=有效滤过压×滤过系数Kf因此:V=Kf[(Pc+if)-(P+Pif)]–A端有效滤过压=(30+15)-(25+10)=10mmHg–V端有效滤过压=(12+15)-(25+10)=-8mmHg90%滤过液被重吸收回血液10%滤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微动脉扩张(炎症)毛细血管前阻力Pc组织液生成静脉回流受阻(右心衰)静脉血压Pc组织液生成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肾病、营养不良)3、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聚积,如丝虫病,癌4、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蛋白进入组织液if有效滤过压生成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淋巴液的生成淋巴液来自滤过液的10%,生成的动力为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压力差。(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1、淋巴液回流依赖于“淋巴管泵”2、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第四节心血活动的调节不同生理状态对血流量的需要也不同,机体通过调节机制改变心缩力,心率和血管口径改变CO和外周阻力,调节循环血量,进行血流分配,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一、神经调节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双重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来源:节前纤维位于T1~T5节段灰质侧角的神经元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换元节后神经纤维窦房节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肌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机制:交感神经兴奋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增加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Ca2+通透性加强Ca2+内流增多心缩力加强右支交感神经兴奋时:正性变时作用为主(支配窦房节)左侧交感神经兴奋时:正性变力作用、变传导作用为主(支配房室肌和记室交界)肾上腺素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来源: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疑核、背核心内神经节换元节后神经纤维窦房节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肌少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机制:窦房节M受体GK蛋白激活IkAch通道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更负4期自动除极慢心率变慢心肌细胞膜M受体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AMP浓度降低肌浆网释放Ca2+减少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迷走神经兴奋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右侧迷走神经兴奋:降低心率为主(支配窦房节)左侧迷走神经兴奋:负性变传导作用为主(支配房室交界)(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其递质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Cgrp,阿片肽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变力作用(收缩性)变传导作用(传导性)变时作用(自律性)变兴奋作用(兴奋性)3期K+外流↑→3期复极↑→平台期缩短→Ca2+内流量↓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摄取Ca2+量↑ATP生成↑传导↑收缩更同步抑制慢反应细胞的0期Ca2+内流→0期去极的速度与幅度↓(NO合成酶↑)→cGMP↑→Ca2+↓→传导↓0期Ca2+内流↑→0期去极速度幅度↑最大复极电位↑→4期K+外流↑→4期自动去极速度↓,If↓4期Ca2+、Na+背景电流↑→4期自动去极速度↑,If↑.膜电位值增大,与静息电位距离加大。静息电位变小,阈电位下移,通道激活率↑(Na+、Ca2+)生理作用使K+通透性↑直接抑制Ca2+通道使Ca2+通透性↑递质对运动的作用阿托品心得安受体阻断剂M受体1受体为主肌膜受体AchNE末梢递质主要分布于心房等,心室肌冠状动脉也有少量分布。整个心脏分布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比较类目2、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包括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来源:节前纤维起自T1~L2或L3交感神经节内换元节后纤维全身血管(除毛细血管)作用:缩血管作用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率的冲动,1~3次/秒机制: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兴奋效应:器官的交感神经兴奋时1)器官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下降2)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比值微循环血流量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回流3)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流血量增加节后纤维释放NE与α受体结合皮肤、胃肠管血管收缩与受体结合骨骼肌、肝血管舒张β2(2)舒血管神经纤维主要的神经纤维有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3)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二)、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相对集中的部位称心血管中枢分布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