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优质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特点•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fú]除及兴奋。《孟子》散文的几个显著特征:1.富有气势。孟子为人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文章不仅从逻辑上说理,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咄咄逼人,磅礴而来。在论辩中,孟子感情毕露,说理批驳,气势凌人,偏激的言辞、幽默的讽刺,甚至破口大骂,都反映了他激越的情感和刚直的个性。千百年后,人们仍能从《孟子》中清晰的感受到孟子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看到一个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2、长于譬喻。孟子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五十步笑百步”、“齐人有一妻一妾”、“日攘一鸡”、“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贴切深刻的比喻。3、浩然之气的风格特征。这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贵,鄙夷物质贪欲,气概不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本单元每一节的主题: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学习说理的方法:寓言、比喻二.“王何必曰利”——义利之辩三.“民为贵”——民本思想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对统治者的劝诫五.“人和”——“反求诸己”、推己及人、注重和睦团结的思想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大丈夫的浩然之气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道德与人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1、什么是寓言?•一般认为,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往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训诫;寓言通常都含有比喻的性质,就是说,寓言的寓意和用来寄托寓意的故事之间通常具有类比的关系。但是事实上,先秦有不少寓言作品,从整体上说并不具有这种比喻的性质。•学习“寓言故事”,就要“剥离”其“虚托”的故事部分,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领悟其“蕴涵”着的哲理或启迪意义,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弃甲曳()兵(2)涂()有饿殍()(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洿()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yètú,通“途”túnzhìcùgǔwú,通“毋”xiángbān,通“斑”piǎoxùtìwū通假字1、不可,直不百步耳。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5、王无罪岁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名词活用动词◆谨庠序之教◆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容词活用动词动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3、请以战喻4、弃甲曳兵而走5、或百步而后止6、然而不王者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黄河/河流荒年/凶恶,不吉利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兵器/士兵跑/行走或者/有的人这样却/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王道之始也。3、非我也,岁也。4、非我也,兵也。5、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树之以桑9、申之以孝悌之义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以•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五十步笑百步•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介词,用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⑦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保民教民王道之始王道之成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对比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品读第2则——齐人有一妻一妾•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瞷良人之所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良人:丈夫餍:吃饱反:同“返”•所与饮食者:在一起吃喝的富贵:有钱有地位显者:有名望有地位•瞷:窥视之:往,到……去蚤:同“早”施:同“迤”,斜行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讪相泣•仰望:指望、依靠讪:讥笑怨骂相泣:面对面哭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骄:轻视,傲慢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艺术特色:•对比•《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有两重对比:•齐人自身对比:•妻妾面前的“骄”与坟场乞食的“乞”;•外表的庄重与内在的猥琐之间的反差。•妻妾与齐人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至于妻妾面前大吹大擂;•妻妾明大理,为丈夫行为而羞耻痛哭。孟子第三则1、什一2、今兹未能3、请轻之4、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5、斯速已矣十分之一今年形容词作动词,减轻副词,名词作状语,每日窃取则停止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示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孟子第四则重点字词梳理•①出,语人曰•②卒然问曰•③今夫天下之人牧•④孰能与之•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⑥天下恶乎定•⑦如有不嗜杀人者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遇旱而枯槁遇雨而兴盛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禾苗大水流向低处百姓归附“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通观全文四则: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寓言和比喻”•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故事”是“宾”,“寓意”是“主”,•如何理解全文四则中的“宾”与“主”?写法探究用了哪些譬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嘲笑邻国国君•罪兵之喻•齐人乞余之喻•偷鸡贼——知错不改的宋国君臣•旱苗盼雨——人民盼不嗜杀人者•水之就下——民归之的强劲势头孟子用譬喻传递了什么?(特点)•执著地以喻显志•悄然地以喻抒情•巧妙地以喻显智•自信地以喻骋性“寓言”和“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使抽象的变为具体;•使深奥的变为浅显;•比直接说理更美妙、更诱人。此外,孟子在结构故事、刻画人物、叙述细节方面,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总结:孟子设喻的特点•A、取材于熟悉的,喜欢的,具体的事物。“禾苗雨露”一喻中,孟子以禾苗比喻老百姓,以雨露比喻君恩,生动地表明君恩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下”一喻更是表明实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归附。•B、取譬设喻,形象生动。孟子论辩善于运用比喻。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来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用“缘木求鱼”来指出齐宣王企图以武力称霸天下是多么的可笑。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什么意义。•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史的原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是历史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史没有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孟子,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孟子。//在当今的社会,当美国人以暴易暴,无法从伊拉克脱身时,当朝鲜用发展核武器威胁美国陷入战争的阴影之中时,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抬头时,我们需要孟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语出惊人。对人说王“不似人君”“不见所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读之,顿生快感,倍觉清爽。孟子在转述他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便活了起来。在与梁襄王两相对照中,更见孟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再见!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