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深度合作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家校深度合作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研究中山市雍景园小学引言(一)研究的背景1.新国情——转型期教育的困境与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触痛了中国人的神经,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深度反思。在21世纪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根深叶茂的“育分”教育观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遭遇激烈冲撞,在实践领域,矛盾日渐突出。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但实际上,在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社会、家长、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观望心态明显,实际行动上仍然保守着片面追求知识、追求功利而淡化了教育“培养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经久不衰,拔苗助长的“赢在起跑线”的超常规发展观促成了家长、教师功利化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为求高分,学校、老师不惜加班加点,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却被曲解为特长发展,不少学校特长生选拔的政策,推动家长把孩子的休息、实践、活动的时间都挤进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而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步履艰辛。学校是教育活动赖以展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时空存在。在这一时空中,师生间交流、理解、创造、生成,各自经历着自己的生命,也无可选择地融入了对方的生命。这一场景理应焕发生命的流光溢彩,理应让孩子们、让老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种教育本真要求相去甚远。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马和民对沪穗两地城市小学生学校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自我感受总体上趋于压抑,幸福感很有限;小学生本该有的生动活泼和他们想象的精彩生活被成年人对现实生活的理性解读所左右;他们普遍肩负着不堪重负的学习压力,紧张、焦虑与惶恐成为这种学习生活的基本旋律。造成这种过度“育分”,过度教育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教师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但其中不能忽略的因素是家长的观念、态......度,是家长的裹挟以及推波助澜的作用。《上海中小学生成长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对孩子期望过高、忽视孩子睡眠、为孩子“增负”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事实上,很多时候,学校基于成全生命的理念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因遭遇家长功利化的、短期性的期望而难以为继。这促使我们思考和行动:在可为的空间里做出努力,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机制改变教师、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教育模式,把教育的重心从知识的授受、分数的追逐,转移到成全生命、发掘潜能、提升质量上来。2.新出路:形成共识,合力育人在全民思考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有尊严的生活,让孩子的成长充满生命的激情和张力。同时,《纲要》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纲要》的规定为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主体,存在着密切的相辅相承的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贯穿孩子的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并融入到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当中,它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因此,改变现阶段的教育状况,首先要改善各系统间互相埋怨和指责的状况,尤其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要形成共识与合力,以共同的目标开展教育合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不命令家庭:你们要这样做,要绝对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办。问题恰恰在于,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在建构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中使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在今天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3、新探索:家校合作已有的校本经验和基础我校从200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家校合作的实践性研究,经历了《打造伙伴式家校关系研究》(2003年-2005年)、《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现代公民素质研究》(2006年—2008年)、《家校深度合作促进学校优质发展》(2009——2011)三个阶段的课题研究,基于营造积极合作的文化氛围,经过持之以恒的研究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家校工作特色。......首先,雍景园小学的家校工作,有自己一以贯之的基本信念:它们是:第一、学校与家庭携手互助,定可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第二、教师与家长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责任人,双方地位平等,应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第三、参与学校教育是家长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家庭是教育资源的富集带,应广泛加以开发与利用;第五、用心沟通和引导,家长会成为学校工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第六、高效率的家校合作有赖于家长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和行为;其次,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家校工作中,围绕着怎样让家长拥有对学校工作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和行为;如何开发、利用好家长资源,为孩子成长服务;怎样借助家长资源为孩子们开辟一条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绿色通道,以帮助处在独生及相对封闭状态的孩子能在体验社会,融入生活的过程中身心得以健全发展等问题广泛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目前已颇有成效:从内涵的发展上看:第一.家校合作内容不断丰富,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到丰富人生体验;第二.合作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学校主体性的活动策划到覆盖学校各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家长的主动、广泛的参与;第三.合作的机制在不断改进,整个的组织机制更加灵活,从最初的校级组织层面主导家校合作,逐渐转向了以级组和班级组织为主组织家校合作活动;从开始在家校合作中学校的主导作用比较明显,到现在已激发起了家长的主动性和积极地参与意识。从合作的效果看:第一,雍景园小学家校合作达成了一致的愿景,那就是“学校与家庭携手互助,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第二,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和规范:教师与家长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责任人,双方地位平等,应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第三、创造了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家校携手合作逐渐成为教师、家长的自愿自觉的内驱行为,家校合作的文化雏形初步形成。从社会影响效应来看:学校创新性地以亲子志愿者服务队为突破口,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家校合作的研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在省市工作现场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全国各地(含香港)的学校到校进行交流,省教育厅德育指导中心、团省委多次到校调研,广东省青少年指导中心组织了调研小组以雍景园小学的亲子义工为主体进行了深度的调研,并出刊了《“亲子义工”现象研究》一书,《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杂志均刊登了相关材料,产生辐射性的效果。(二)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各国都已普遍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都花大力气开展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及实践探索。1、国外的探索在美国,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是近年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1994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签署的《教育改革法》,第四部分就是家长协助办教育。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历史性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将“父母参与”列为第八项国家教育目标,即每一所学校都要促进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以增进父母的参与,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张美玉,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在日本,家校工作以旨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而组建、开展活动的PTA(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简称为“家长协会”)为主要特色。这是由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及会员间互相学习、开展活动的民间社会教育团体,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外生活指导,改善和充实社区的教育环境。通过定期举行以各种家庭教育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将当前某方面教育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传授给家长,同时将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整理,请专家给予指导。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合作,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己成为日本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黄喜珊,刘鸣,战后日本家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8(7))在新加坡,为了实现“重思考的学校,好学习的国民”这一教育目标,国家积极倡导并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20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兴起了“教育合作伙伴”概念,其核心是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整合”的学习环境。(霍利婷,黄河清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9(12))。2002年,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通过开设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家长、学校员工和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技能,进而促进新加坡社会的和谐发展。(霍利婷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总体而言,国外围绕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上的互动,乃至在更宽泛领域对家庭教育的支持,都有利于发挥学校优势,有利于帮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好学校的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2、国内的实践近年来,家校合作在我国备受重视,它被认为是解决孩子成长当中的许多问题——......如,责任感缺失;缺乏互助精神;自我中心,不懂得关爱与分享;缺乏与他人及社会沟通的能力等——的重要突破口。与此相对应,各地、各学校对家校合作的意义、类型、家长参与的形式、家长和教师间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总结出诸如“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两种合作模式;“形式上的参与”、“人际上的参与”、“管理式的参与”三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等等。研究取得相当大的成效。尽管如此,包括中小学教师、家长、学者在内的很多人对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并不满意,认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并不密切,合作流于形式,形成相互疏离的人际关系。教师通常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以“传唤”的形式要求家长介入学校教育。家长也仅仅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与教师结成“暂时”联盟。教师与家长只对眼前的事情做出反应:即针对学生的当前问题进行偶发的、随意的、即时的、有所偏向的联系。有学者概括出目前我国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师与家长对各自的责任认识存在偏差;第二、教师与家长的相对地位在实质上是不平等;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单向交流,家长缺乏话语权;第四、合作形式单一,沟通渠道不畅。这实际上暴露了家校合作的表面化、浅层次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校合作并不是一项指向单一的社会责任,而是结合现阶段的我国基础教育、儿童的年龄特征、家庭的内在需求、学校的内涵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的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基于对以往家校合作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检讨,基于营造积极合作的文化氛围、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家长潜在的资源变成现实的资源,把表面的合力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的思考,以及作为一个肩负神圣使命的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我校提出“家校深度合作”的思考,这是一个尝试突破固化了的学校决策的框架,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家校合作模式,由“家长参与”走向“家长——教师协同配合”,再走向以共同目标参与学校管理,双向互动合作,变教育的功利性追求为呵护人一生幸福生活的“家长参与决策阶段”的过程。希望立足本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更深入、更广泛、更适合、更主动、更积极的角度去大力推动家校合作,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更有积极意义的家校合作文化。(三)研究的意义1、实践意义本研究是在相关理论及已有的校本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香港及国外先进的经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家校合作的经验。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体现在:第一、进一步明确家校深度合作的实践价值,并对促进家校深度合作的措施进行系统的归纳,谋求家校更广泛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进一步挖掘、整合现有家长资源和潜能,发挥家长所长。第二、充分调动家长们参与学校活动及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