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国时期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随着楚故地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田野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大成果,一大批奇异而珍贵的楚文物以丰富、直观的形态,呈现在美术家面前。那么楚国的青铜器风格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楚国的青铜器风格,欢迎大家阅读。上古楚器物的造型别具一格,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品类,人神沟通的信仰主题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世界,尤其是楚式青铜器体现出的浓郁的楚风楚味。其特点是在青铜器上铸造立体的动物形象,以及镂空装饰和细密花式。而其起点要从西周楚国一位君王的两种用器说起。一种是铜戈。1959年湖南省博物馆收集了一件铜戈,戈上铸有“楚公冡秉戈”的铭文。这是楚国一位国君的兵器。经过古代文字学家考证,“冡”就是熊渠,楚国开国之君熊绎的第五代传人,他以勇气和胆略见称于史籍。一种是三件甬钟,分别为大、中、小三号,其上均有“楚公冡”的铭文,现藏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从甬钟的形制和纹饰来看,中原周文化的影响很深。说到甬钟就不能不想到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其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高贵的礼器。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2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除此之外,楚铜器的造型清奇灵秀和升腾悦动。楚式鼎大多束腰、寰腹、平底、高足、外撇耳,这些语言无不在强化清奇灵秀的风格特征。其他的如鬲、豆足由高变矮,器腹由胖变瘦等均体现出一种清秀素净的总体风貌,绝无矫揉造作之弊。楚国青铜器风格之:纹饰楚纹饰取材广泛,大千世界,社会自然,百物百泰,一切尽在楚人的审美观照中。按楚纹饰分类,大致可以分成自然形纹饰,人物行为纹饰和几何形纹饰三大类。而青铜器作为礼仪与身份的象征,高贵的自然成为其主要的装饰物。动物主导着自然所以动物纹饰成为青铜器的主要选择,特别是龙凤纹样最具有楚味风格。龙凤纹样的原型大概是蛇类和鸟类,楚人对他们钟爱有加,大都被塑造的变化多端,比起商周的龙凤纹饰来更加富有灵气、动感和变化。楚人历来有崇龙拜凤的传统,楚地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山海经》保留留有楚人比较完整的关于垄断原始状态的观念和想象。以至于龙纹成为楚青铜的主要装饰主题。在楚公逆镈为代表的滥觞期,纹饰由底纹加凸起纹组成,遍布铜器全身,龙纹表象为细密的窃曲纹形态,构图严谨,风格古朴单纯。茁壮期的楚青铜器装饰始于春秋初年,以铜鼎、壶、禁、楚王𩑟钟等为代表,龙纹形态多变,异彩纷呈,全面展现了龙纹化的风采,纹饰风格由朴实单纯向细腻精巧、繁缛富丽转变,同时还增加了奇诡怪异的美感。3纵观楚青铜器龙纹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窃曲纹、蟠曲龙纹、蟠绕龙纹、侧行龙纹。蟠螭纹、蟠蛇纹、尖浮龙纹、双钩龙纹、变形龙纹以及立体龙纹附饰[2]。龙纹形态变化丰富,每一种龙纹都有数种形态和变体。以楚器上特有的攀附兽为例,这些攀附兽形象奇特,似龙似兽,形态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美感。楚国青铜器风格之:艺术观念与影响楚国青铜器作为楚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它显示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特殊性,体现了楚文化观念的强大作用力以及传承性、稳定性。“制器尚象”是初民进入和理解世界的出发点,即对自然或人文现象加以揣摩、概括、模拟而创造。楚人大量青铜雕塑,如编钟铜人,彩绘鸳鸯豆等器物无一不从尚象中来。不过,楚人“尚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形态,有时候也作为抽象模拟,也就是说,楚器物的形式意味既指向具体的有形之物,也指向抽象的无形之物。以曾侯乙墓出土的鹿角立鹤为例,这件青铜器无疑是“尚象”的,然而它的形象又是超现实的,鹿角与鹤头的完美结合,单从各个部分看就是“尚象”,但是结合起来的艺术品却是不存在的。可见这种超越模拟更多渗入了楚人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同时也反应了楚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阐释。楚国青铜器对当今艺术设计亦产生深远的影响,诚如有的学者所言,“楚艺术不惟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周时期北方地区的艺术,也是与人类在古代世界所有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古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大致同期的古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互辉映的。”可以说,当今的设计艺术若可以合理的运用上楚文化青铜4器的各种形态和纹饰的艺术,将创造出属于中国特有的,包含中国独有特点的中国当代艺术。年轻的中国设计艺术史需要发展,需要通过对各种原生性的设计元素做深入分析,找出中国艺术设计史发展的各种内在联系与规律,构建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各种艺术和风格类型、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形式。新兴成果显著的楚文怀出于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原生性艺术元素多产时代的重要一极,在中国艺术设计中提出并确立楚国艺术设计研究的范畴,对中国艺术设计史学科的发展必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