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联合工作组目录2基本框架三、九项管理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贯标流程五、推广策略六、3生产日益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创新融合成为发展新趋势出口日益高端化基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渐衰竭市场竞争转向内涵型和差异化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上线消费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两化融合提出背景4政策法律环境和体系人才体系创新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产品生态系统制造生态系统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两化深度融合新生态系统六大内容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化生态环境是制造业竞争制高点35两化融合提出背景工业经济(社会)——信息经济(社会)工业化发展中后期信息化发展机遇期十八大明确指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四化同步发展6两化融合的四个融合层面两化融合要素融合管理(组织)融合技术(产品)融合产业(发展阶段)融合7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的关系当前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8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关键指标均有很大提升空间2014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关键指标现状注:()中的数值是算数平均值,反映该指标企业平均水平;()上的数值是按照规模的加权平均值,反映该指标国家(行业)的综合水平。序号指标全国原材料装备消费品1信息化投入占比(%)0.25%0.19%0.28%0.26%2设置专职信息化部门的企业比例(%)32.3%29.4%36.3%29.2%3生产设备数字化率(%)45.0%(36.4%)51.0%(37.2%)38.6%(35.5%)45.1%(34.8%)4实现企业级编码统一的企业比例(%)23.2%20.2%27.7%20.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5.1%47.9%68.6%52.4%6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45.8%(30.1%)62.8%(35.8%)33.4%(26.3%)44.2%(30.3%)7关键业务环节全面信息化的企业比例(%)29.0%25.0%29.9%30.3%8实现能源管理信息化的企业比例(%)14.7%19.4%10.1%14.3%9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52.0%46.3%52.8%54.6%10实现管控集成的企业比例(%)18.0%13.7%20.5%16.3%11实现产供销集成的企业比例(%)14.0%11.3%18.3%13.7%12实现产业链协同的企业比例(%)8.2%8.3%7.2%8.8%13智能制造就绪率(%)4.74%4.28%4.78%4.79%两化融合提出背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背景9管理体系的理解常见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指用于确保一个组织能够履行实现其特定目标所需的所有任务的过程和程序的框架。管理体系针对特定管理目标对组织的相关人员、部门、活动和过程提出系统性的、普适性的通用管理要求,涉及管理理念、原则、要素、机制和方法等。组织可依据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构建适合自身的相应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有助于组织有效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其内部管理机制,系统、全面地提升组织管理绩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满足顾客规定的需求;提出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及4大项、23个子项的管理要求;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过程、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0当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单项应用较好,综合集成不足。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旧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行动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背景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分类实施指南企业应用案例总结提炼规律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提练。引导企业发展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整体提升产业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产业整体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目录12基本框架三、九项管理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贯标流程五、推广策略六、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本质贯彻九项管理原则13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234567891原则一: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原则九:开放协作原则八:创新引领原则二:战略一致性原则三: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七:循序渐近,持之以恒原则六:全局优化原则五:过程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目录14基本框架三、九项管理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贯标流程五、推广策略六、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企业战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匹配企业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匹配新型能力要求输入输出推进战略、要素、管理三个循环,稳定获取预期成效管理职责评测与改进实施过程基础保障数据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技术持续改进15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对管理体系实施过程进行协调对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沟通两化融合的方针两化融合的目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业务流程职责业务流程职责业务流程职责…………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部门职责……部门职责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明确两大角色明确两大角色确立三类职责确立三类职责执行三项任务提出相关要求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一:管理职责两化融合关乎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发展全局,涉及到所有的职能与层次,与管理变革密不可分。两化融合必须与企业管理职责紧密衔接,相关要求才能得到及时满足和有效执行。16基础保障17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二:基础保障两化融合覆盖企业全局,涉及全员、全要素,范畴覆盖研发信息化、基础网络和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集成、经营管理和决策信息化等都属于两化融合范畴。在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中,需要充分统筹和优化相关资源、持续提升和改善融合的基础。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供给的及时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相互的协调匹配,在用好内部资源基础上利用外部资源。人才保障资金投入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两化融合过程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会引发相关职能和岗位的职责调整,对人员提出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两化融合人才保障制度及时明确相关职能和岗位的职责要求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激励机制两化融合是长期逐步优化的过程。明确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制度安排资金投入要有效配合企业两化融合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确保资金投入及时、适度、有效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对整体业务协同和管理精细化有重大价值。明确两化融合设备设施保障制度围绕新型能力要求,统筹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充分发挥设备设施对于企业综合集成和新型能力提升的作用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性基础资源,是企业当前和未来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越高,信息资源管理能力越强、价值越大。明确信息资源的保障制度全企业范围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有效利用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在企业形成共识。明确信息安全的保障制度确保增强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提升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水平提高安全事件处理能力数据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优化方案、实施与执行、监督与控制技术实现技术方案、技术获取监督与控制匹配与规范化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运行维护策划输出: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技术实现需求…………动态调整数据开发利用18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三:实施过程形成预期的新型能力确保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持续受控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评估与诊断改进考核监视与测量19基本框架——四个管理域之四:评测与改进企业需系统地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判断,依据包括:通过两化融合是否形成了预期的新型能力;两化融合是否支持了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企业的两化融合目标是否达成;所形成的新型能力是否为企业获取了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明确评估与诊断的制度安排,按周期系统开展整体性评估:把握本企业总体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两化融合工作重点、目标及实际成效;诊断失效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明确两化融合监视与测量制度,监测体系运行中的必要信息:设置关键指标,涵盖与两化融合目标和实施框架相关的各职能和层次;动态跟踪关键指标的运行情况。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要求: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和企业的策划;了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考核制度要求:建立覆盖企业、业务流程、部门和岗位的精准绩效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并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面向全员系统开展考核激励。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制度要求:最高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周期,组织两化融合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负责人开展管理评审活动;把握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落实管理体系的变更需求,确保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和有效。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改进的制度要求:采取纠正措施有效解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际存在的不符合;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解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潜在有不符合。目录20基本框架三、九项管理原则二、提出背景一、实施重点四、贯标流程五、推广策略六、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类标准具有相似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但在各自的内涵和目标等方面有本质差异。其他管理体系目标目标实现途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能源、信息技术服务等管理体系在特定专业领域和应用范畴上有所侧重;目标在于规范特定专业领域的管理,以提升相关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信息时代,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需要的新型能力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变化;两化融合与信息时代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服务于企业全局创新和升级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在于通过两化融合不断形成企业需要的新型能力,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强调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手段和方法的逐步实时在线化;对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除了加强“规范化”,更需要强调其“动态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能源、信息技术服务等管理体系达成管理目标的途径主要强调管理活动和过程的“规范化”。21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其他管理体系2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企业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企业应修订和完善现有与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相关的制度,以适应信息时代融合创新的发展需求。企业应变革现有制度,尤其是制度之间的关系,破除工业化职能分工体系壁垒,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网络。企业应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