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奴隶社会瓦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战国:封建社会形成公元前前475-公元前221春秋战国政治诸侯争霸:齐桓公始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七雄争霸:公元前4世纪,齐魏强盛,中原争霸,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称雄,无敌于天下战争晋楚的城濮之战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站,秦赵长平之战民族周边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面有戎南有越,各民族逐步融合大动荡一、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①王室衰微②生产力发展③外族入侵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春秋五霸1、齐桓公称霸称霸的条件称霸标志:BC7中期葵丘会盟正确的策略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物质条件(管仲与齐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2、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BC7世纪后期-BC6世纪初)城濮大战晋文公称霸发生于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优势,但是晋军采取了“退避三舍,后发制人”的方针,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雄踞中原。(晋文公与介之推)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一鸣惊人伍举:“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楚王问鼎(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3、吴越争霸1、人物2、地理位置3、概况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吴:江苏苏州越:浙江绍兴阖闾夫差剑吴王阖闾执政时,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重返国都。战胜楚国后,阖闾开始对越的攻战。公元前496年,被越军箭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越王勾践,越降。之后,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成为一时之盟主。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卧薪尝胆春秋后期问鼎中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汎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思考题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春秋无义战”。2.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A、春秋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C、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有人评价说:“春秋无义战”;还有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齐楚秦燕赵魏韩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三家分晋战国七雄2.田氏代齐(一)、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各国都城齐魏交战BC4世纪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二)、兼并战争⑴魏国独霸中原时期⑵魏齐争霸时期⑷秦国独霸时期“围魏救韩”孙膑“退兵减灶”之计,战败庞涓⑶秦齐互帝时期①BC4世纪后期,秦经商鞅变法,成为西方强国形成与东方齐国双雄对峙的新格局。②秦一时难以征服东方六国,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尊齐泯王为东帝,自称西帝。这样,秦齐出现暂时的互帝局面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打败赵国。至此,秦国独强,无敌于天下,东方六国灭亡已成定局。秦国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准备。(纸上谈兵)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二、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渴望统一三、是各国国君为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所以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三)、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一)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2.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3.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4.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5.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6.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7.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二)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1.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2.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3.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民族北西南匈奴东胡戎越融合途径①经济文化交流促融合②频繁战争促融合融合影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民族融合民族之间的自然同化,民族间的习俗、文化等差异消除大融合典型例题例题右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答案:B。例题分析:这是一道填图型单项选择题,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文结合、历史地理综合能力。赵国在北方,曾修长城以防匈奴,魏国在中间,韩国在南方,最为弱小,最先为秦所灭。故选B。例题分析:这是一道填图型单项选择题,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文结合、历史地理综合能力。赵国在北方,曾修长城以防匈奴,魏国在中间,韩国在南方,最为弱小,最先为秦所灭。故选B。典型例题例题“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答案:C例题分析:此题为历史特征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主要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B项不是历史发展趋势,且与题意无关。D项是战国时期的根本历史特征,而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与题意不符。A、C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课本上没有C项结论,运用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春秋开始时有七八十个诸侯国,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到战国开始时剩下七个诸侯国,正反映了C项这一新的结论。例题齐桓公多次着急诸侯会盟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齐国的政治的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间的争端D维护效果的经济利益A例题“尊王攘夷”的意思A召集各诸侯尊重齐桓公,抗击少数民族的侵犯B召集各诸侯尊重周王室,抗击少数民族的侵犯C召集各诸侯尊重齐桓公,联合少数民族D召集各诸侯尊重周王室,联合少数民族例题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得以称霸的主要原因A励精图治B任用贤人C尊王攘夷D发动战争本课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民族变动、发展、融合的时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统一的大业,将非秦莫属。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