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基础307医院儿科雷琦leiqi0722@sina.com儿科学的任务★定义: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及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对象:小儿。男孩<14岁;女孩<12岁。国际上018岁。★任务:1.降低儿童发病率及死亡率;2.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各方面研究保护儿童,使他们德、智、体、劳全面发展;3.防止先天畸形与智能发育障碍等遗传病。★预防儿科学:突出“预防为主”。研究对传染病的预防、对器质性和精神情绪疾病的预防。★发育儿科学: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以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预防、儿童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临床儿科学:分为各种专业分支,如心血管病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感染病学等。儿科学的范围儿科学的特点★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大★对疾病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自身防护能力弱儿科学的特点★基础医学方面★临床方面基础医学方面★解剖头、躯干、四肢的比例;内脏的位置★功能呼吸、心率、血压、外周血象;胃肠功能;营养需求★病理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都不成熟,SIgA及IgG水平均较低★心理可塑性强☆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1岁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学龄前(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血压:收缩压(mmHg)=(年龄×2)+80舒张压为2/3收缩压。☆周围血象:初生时WBC15~20×109/L,生后6~7天WBC15~20×109/L,1岁左右为10×109/L。出生时N65%,4~6天N与L均为50%,婴幼儿期L为60%,4~6岁N及L中性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各50%,以后N占60~65%。临床方面★病种先天性、遗传性及感染性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多起病急、来势凶,易产生并发症;年龄小,易表现不典型★诊断较成人更多地考虑年龄,季节,接触史及遗传因素★治疗注意并发症和并存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预后修复能力强,早期诊断、治疗,恢复快,后遗症少;延误治疗,抢救不力,易死亡★预防加强预防是降低小儿发病率的生要环节。胎儿期★定义:从卵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从受精开始为40周(280天)。★胎龄满37周后出生的小儿为足月儿。胎龄42周为过期产儿。★胎儿期特点:在母亲宫腔内完全依赖母亲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环境感染、吸烟、酗酒、药物应用等对胎儿均有影响。★保健重点:加强对孕妇保健。新生儿期★定义: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为止★特点:小儿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变化大,而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及各种疾病,如产伤、窒息、溶血、感染等,发病率、死亡率高。★围生期(围产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天。★新生儿期保健重点:强调加强护理,如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婴儿期(乳儿期)★定义:生后28天~满1Y★特点:①生长发育迅速,对热能、营养素需要量大;②消化功能不成熟;③来自母体抗体逐渐减少,小儿本身抗体形成不足;④大脑皮层功能未成熟,髓鞘未完全形成,兴奋易泛化,易出现惊厥等神经症状。★保健重点①提倡母乳喂养;②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③重视卫生习惯培养。幼儿期★定义:1Y到满3Y之前★特点:①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力发育较快;②面临断奶,食物转换;③免疫力不足,但活动范围扩大,感染机会增加★保健重点:①注意智力开发,要百问必答;②注意喂养,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③注意防病治病,防止意外。学龄前期★定义:3Y~6~7Y,入小学前★特点①体格发育↓,智力发育↑,求知欲强,高度可塑性;②仍易发生传染病及其他病变,如肾炎,风湿热等;③喜模仿而又无经验,易发生各种意外。★保健重点:①继续生长监测;②重视早期教育,培养好学、卫生、爱劳动等优良品质;③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防病治病。学龄期★定义:6~7Y~12~14Y★特点:①除生殖系统外其他系统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②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更成熟,求知欲强,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保健重点:①加强教育,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②注意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注意情绪和行为的变化,避免思想过度紧张;③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青春期(少年期)★定义: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特点:①体格生长出现第二个飞跃;②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性激素作用使第二性征逐渐出现;③神经内泌系统功能还不稳定。★保健重点:①保证足够营养、休息,并根据心理精神特点注意教育和引导,保证身心健康;②因神经内分泌对内脏调节不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贫血、女孩有月经不规则、痛经等,注意防治。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变化--量的变化,可用测量方法表示。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不能截然分开,统称为生长发育。概述小儿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年龄生长发育并非等速。一般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两个生长高峰:①生后一年尤其前3个月;②青春期。2.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一。神经>淋巴>体格>生殖。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最迟,淋巴系统先快后慢(儿童期生长迅速),皮下脂肪在幼年时较发达,肌肉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小儿生长发育规律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抬头→抬胸→会坐→站→走)由近到远(臂→手、腿→脚)由粗到细(手抓→指取)由低级到高级(看听感觉→记忆→思维判断)由简单到复杂(画直线→画圆、图形)。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遗传、营养、教养、环境等的影响,如父母身材、种族等。正常值不是绝对的。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体重★定义: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意义:①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②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静脉输液量的依据。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2~3.3kg。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天,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婴儿体重增长: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6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300~500g。☆3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3×2=6kg)1周岁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3×3=9kg)2周岁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3×4=12kg)☆2岁后到12岁前:平均每年长2kg。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体重★体重增长与性别关系:出生时男>女,10岁前一般男>女,青春期女孩发育较早,12~14岁女>男,14~16岁以后男>女。★个体差异:同一年龄小儿体重增长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左右。★病态:过重(大于标准体重的20%)→如肥胖症、巨人症等;过轻(低于标准体重15%)→如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身长(高)★定义:指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高。★意义:反映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增长:与体重相似,也有婴儿期与青春期2个增长高峰。婴儿头生长快,青春期下肢生长快★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婴儿上部量>下部量,12岁上部量=下部量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身长(高)★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增长:第一年平均增长25cm,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5cm。★1周岁约为75cm;2周岁约为85cm;★2~12岁:身高(cm)=年龄×7+70(cm)年龄:出生1岁2岁6岁身长:507585110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身长(高)★影响身长的内外因素: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身长显著异常者由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或内分泌疾病所致。★病态:低于正常30%以上:生长激素缺乏症、佝偻病、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矮小但比例匀称: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下部量特短: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矮小下部量过长: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太高四肢细长:马凡氏综合症。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坐高★定义:头顶-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儿童仰卧位测量,称为顶臀长。★意义: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增长规律与上部量相同。指距★定义: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意义:反映上肢长骨的生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头围★定义: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2岁以内意义较大。★增长: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3~34cm。前半年增长快约8~10cm,后半年约增长2~4cm。★病态: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增长过速提示脑积水。年龄:出生6月1岁2岁5岁15岁头围:344446485056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胸围★定义: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意义: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增长: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左右等于头围;1岁以后超过头围。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上臂围★定义: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意义: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1~5岁上臂围评估标准:13.5cm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皮下脂肪厚度(皮褶厚度)★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所测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起,两手指相距3cm,右手拿皮褶量具测量。☆测量常用部位1.上臂二头肌部位: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水平腹侧,皮褶方向与手臂长轴平行;2.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稍偏外侧,皮褶方向应自下向上中方向与脊柱成45°角;3.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骨骼发育★头颅骨发育:主要通过头围大小、颅缝闭合及前后囟门关闭迟早来衡量。☆头围:如前述。☆骨缝:出生时尚未闭合,约3~4个月时闭合。☆后囟:为枕骨与顶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已闭或很小,最迟6~8周闭合。☆前囟:为顶骨与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各系统生长发育前囟▲测量:对边中点连线。▲大小: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缩小。约在1~1.5岁时闭合。▲病态:早闭或过小→头小畸形;迟闭或过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脑积水;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肿瘤、VA中毒、幼儿急疹等);前囟凹陷→颅内压降低(脱水、极度消瘦)。各系统生长发育各系统生长发育骨骼发育★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过程:长骨生长表现为干骺端软骨骨化及骨骺骨化,干骺端骨质融合后,长骨即停止生长;扁骨生长主要由于周围骨膜骨化。☆意义:骨骼的生长和成熟与体格生长有密切关系。☆判断: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形态变化、数目多少和干骺端融合时间,可判断骨骼发育情况。各系统生长发育骨骼发育★骨化中心:正常左手腕片共10个骨化中心,出生时无,3个月出现,10岁时出齐。☆正常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岁数+1。☆骨龄:根据每个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大小、形态、密度等与标准图谱加以比较,其骨骼成熟度相当于某一年龄标准图谱时,该年龄即为其骨龄。☆病态: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提前→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各系统生长发育骨骼发育★脊柱的发育:脊柱的增长反映椎骨的发育。3个月:抬头→颈曲前凸;6个月:坐→胸椎后凸;1岁:行走→腰椎前凸;6~7岁时:3个弯曲被韧带固定。各系统生长发育骨骼发育★牙齿发育:人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20个。生后4~10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出牙时间个体差异大,12月不出为异常。2岁以内乳牙数=月龄-(4~6)☆恒牙:32个。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垣牙,为第1磨牙。7~8岁换牙,按萌出顺序乳牙脱落代之以恒牙。18岁出第三磨牙(智齿)。20~30岁恒牙出齐。各系统生长发育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二者发育与营养和运动密切相关。★过程:脂肪细胞数目自胎儿期增加较快,1岁达高峰。青春期女孩脂肪组织生长加速。肌肉组织在胎儿期发育较差,生后随躯体和四肢活动增加才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