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②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新宁一中刘敦勤一、教材简析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文上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下启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②掌握本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培养学生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③掌握“自由放任”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概念的能力二、教学目标定位(二)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表格等),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②运用分析与讨论,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和本质。③通过历史剧表演,让学生体验角色,再现历史场景,掌握知识,加深理解。二、教学目标定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的崩溃。②通过对经济危机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③面对经济危机,从政府到个人都要有作为二、教学目标定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难点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自由放任”政策二、教学目标定位教法学法①采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分析讨论法等教学方法。②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设疑讨论、相互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教法简介四、教学过程(一)电影导入,创设情境(二)探究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2)故事、材料、视频(3)自主探究、设疑讨论(三)小结(四)巩固练习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的表现怎样?繁荣的背后为什么有隐患?繁荣为什么会幻灭?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大约增长了53%。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191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按1929年美元价格计算)。到1929年达1031亿美元。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出全世界小汽车总量的85%。1929年,美国平均5人就拥有一辆小汽车.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产品,只有4000台到1929年已拥有90万台,收音机产量1923年有19万台,1929年增加到500万台.材料三、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工业生产力强经济总量庞大商品丰富物资充足债权国与世界金融中心1、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的表现怎样?2、繁荣的背后为什么有隐患?国民贫富差距大,民众的购买力小材料一、1929年,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90%的人口只拥有10%的财富。材料二、20年代的美国流行分期付款,广告说:“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据统计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材料三、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证券,三分之二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靠银行贷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繁荣的背后为什么有隐患?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的泛滥,造成生产与需求的矛盾更加尖锐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材料四、著名作家G·托乌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萧条的内幕》中写道:“股市的狂热居然涌进了地铁的车厢里!一个发疯的人愤怒地指责没有在每节车厢里安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他的这个要求不见得太荒唐。因为,在波土顿的一家工厂里,在所有的车间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职员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大牧场上,牧牛仔们通过接通电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钟一分钟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装在牧场上和牲口棚里。”股票推销员在城市的街道上,在乡镇里,在几百家小银行内,在千家万户门前,向市民和农民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炒股的好处,把老板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转卖给这些不知行情的散户,推销员却从不提“风险”二字。股票投机的过度狂热和欺骗性,大幅度哄抬股票价格,动摇了金融市场的根基3、繁荣为什么会幻灭?繁荣是虚假的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全面的经济危机爆发,繁荣化为乌有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农产品跌价工业企业破产席卷各行业经济危机有哪些表现和特点?有什么危害?又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1、经济危机表现和特点特点①范围特别广美国席卷世界材料一、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特点②持续时间特别长--世界最长1、经济危机表现和特点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300万85万300万3000万特点③破坏性特别大1、经济危机表现和特点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廉价卖车美国人领取救济“最高生活水准”广告牌下2、经济危机有哪些危害?分析讨论分析讨论2、经济危机有哪些危害?2、经济危机的危害加剧世界局势紧张,局部战争不断全球经济大缩水,人民生活很贫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面临挑战政治危机严重,德国与日本建立法西独裁统治,挑战资产阶级民主制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军国主义盛行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信仰:国际关系:分析讨论有学者认为:“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3.经济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材料一、有学者说:“经济周期和细胞生命周期一样,有生长衰退的循环,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经济触底反弹的好时机,同时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起始点.1857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而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危机蕴藏着经济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3、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材料二、胡佛政府“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主张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结果把美国人民推入深渊,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材料三、胡佛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美国人把流浪者的窝棚称作“胡佛小屋”,把这些小屋聚集的区域称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运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骡拉破汽车叫“胡佛汽车”,翻过来的空口袋叫“胡佛旗”,用来充饥的长耳野兔叫“胡佛猪”。说明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失败3、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推动政府经济管理和政府职能的变革,政府由“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3、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1)、危机蕴藏着经济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2)、推动政府经济管理和政府职能的变革,政府由“自由放任”到“积极干预”3、危机给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机会?假如你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就国际社会怎样应对金融危机提出建议以史为鉴怎样应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1)全球联合降低利率;(2)树立信心,加强合作;(3)充分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4)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变过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金融体系;(5)发达国家要承担起应尽责任和义务,关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假如你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就国际社会怎样应对金融危机提出建议(三)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繁荣幻灭隐患特点危害机会失败以史为鉴积极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危机的肆虐自由放任“繁荣”的幻灭(四)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B基础篇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B.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C.证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人为造成的D.反映出经济危机由产销矛盾引起C3、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市场的作用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球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一2008年10月《英国金融危机殃及全国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能力篇(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者:生产的过剩,产品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虚假财富过剩.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近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探讨其产生原因和影响中,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种用法对吗?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探究篇五、有待深入研究的教学问题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会产生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是否也会发生经济危机?2、本课经济概念多,理论性强,课堂上如何界定这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