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器乐独奏曲特征----标题性•标题性:与西方音乐相比,没有像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存在大量的无标题的所谓纯音乐”大多有标题、甚至“题解”•嵇康擅弹《广陵散》这首乐曲不仅有标题,还表现了较为曲折细致的“摄政刺韩王”的故事。(嵇康的“声无哀乐”与西方音乐“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相近)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中国器乐独奏曲特征-----写意性•写意性:中国古典器乐曲里,以某种典型的景、物为标题的作品特别多,明写一种事物,同时又赋予该事物一种超越其具体形态的意境,使其成为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中国古典器乐里,“纯音乐”凤毛麟角主要内容•一、创作过程•二、什么是小提琴协奏曲•三、作者简介•四、《梁祝》赏析一、创作过程•20世纪50年代,专业音乐教育自觉探索音乐民族化•国家号召:“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上海音乐学院成立小提琴民族化改革实验小组作曲:陈刚、何占豪,首演,俞丽拿二、作曲•陈刚,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他即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陈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三、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四、《梁祝》赏析结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每一部分下还有更细的划分(一)、呈示部•1、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2、主部主题(小提琴的爱情主题;小提与大提的对答;乐队合奏爱情主题)•3、副部与连接部(连接部是小提的华彩乐段,连接部非常欢快流畅,展现同窗三载)•4、结束部(舒缓,小提欲言又止,深情而矛盾,表现长亭送别,十八相送)主部主题主要旋律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比较欢快)(二)、展开部•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展开部通常极具戏剧冲突2、楼台会展开部还要回应呈示部中的内容•回应呈示部,主部主题之后的草桥拜(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充满赞叹的色彩。之后又归于安静,引人深思。•悲剧的力量,启发人思考,号召人奋斗!祝英台此时更如窦娥一样,成为反封建的斗士。(三)再现部•如果严格按照西方的写法,要依次再现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并把两者最终统一到一个调上,但这里就只再现了主部主题,因为是从故事发展和戏剧的结构考虑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西洋音乐民族化的典范•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