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灿烂的中华文化(5年18考)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一、考点展示:(5分钟识记)G20杭州峰会上的中国文化范儿峰会会标突显杭州文化符号“桥”文化元素:桥、印章、汉字、书法G20杭州峰会上的中国文化范儿新闻中心布置精心大饱眼福口福文化元素:富春山居图、六和塔、杭帮菜、西湖龙井G20杭州峰会上的中国文化范儿可以“寄出”的中国山水美景文化元素:断桥、保俶塔二、考点突破: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考1.汉字与文字、汉字与史书典籍地位、作用比较2.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区别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区别与联系4.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内容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而是说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湮”。“撞”从“扇”(zhi),“扇”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瀵”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瀵”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瀵”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鹰”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感悟高考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反思纠正2.(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11、我国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区域文化各具特色C民族文化异彩纷呈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2、《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史诗面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国家专门组织人力,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BCDD巩固提升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走近G20,感悟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高内国外)。(2)意义(3)包容性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013•北京卷•41题)(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城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7分)比较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区别与联系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文化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示它的独特魅力。别具匠心的会标、动情走心的宣传片、精心布置的媒体新闻中心、纪念邮票、丝绸制品……浓郁的中国文化范儿随处可见,艺术盛宴《最忆是杭州》更是利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兼具古典现代、富于想象,使人们得到“动静皆入画”的全新体验。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在二十国集团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峰会落实“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的理念,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形成“杭州共识”,为摆脱当前世界经济困局提供了新思路,为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指明了新方向,也为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打开了新的窗口,为中国经济转型和扩大开放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G20杭州峰会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的认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