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各种各样的意象专题培训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中各种各样的意象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酒元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且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写尽凄凉悲伤之情。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杜牧《雨》“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丁香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如唐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中的丁香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喻女子自己。面对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她哀愁无限,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于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杨花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落花流水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猿猴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杜鹃鸟杜鹃(杜宇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念家园之情。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晏殊《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兰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明·徐渭《兰》竹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菊花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饮露餐花寄托自己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松柏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论语》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意境高远。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朱淑真《恨春》“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