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2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单选、简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1、跨学科性2、系统性3、权变性4、实用性5、科学性。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单选、简答]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3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单选、简答][单选]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材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2)调查法。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3)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5)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6)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第一节人性假设一、经纪人假设1、亚当·斯密是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4称国富论❖2、亚当·斯密的贡献: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即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成总体社会利益。“经济人”假设的基础是享乐主义❖3、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简答]❖❖❖(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是矛盾的,要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4)多数人工作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只有金钱和其他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具有以上特性,属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4、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简答]❖❖❖(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二、经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单选、简答]❖❖❖“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人的人性假设观点。2、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简答、论述]❖❖❖5(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是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努力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整体感,激起员工对组织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的群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而不是主张实行个人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不应该只局限于计划制订、组织工序、产品检验等,而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一方面,要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另一方面,要将上级的命令和意图精准地向下传达,并监督和贯彻执行。(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或下级参与到企业政策的有关讨论当中。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单选]❖2、Y理论的主要观点。[单选、简答]❖❖❖麦格雷戈在总结并归纳马斯洛、阿吉里斯及其他人类似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管理,提出了著名的Y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2)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3)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5)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3、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多选、简答、论述]❖❖❖6(1)管理重点的变化。“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上面。(2)激励方式的转变。“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对于人来说,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那些内在的激励因素,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自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3)管理制度的变化。“自我实现人”假设主张管理权下放,建立参与决策制、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及制订发展计划,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展示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4)管理职能的改变。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出发点,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尽可能为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和消除员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四、复杂人假设1、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多选、简答]❖❖❖美国科学家埃德加·沙因《组织心理学》提出了“复杂人”假设:(1)每个人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是复杂多变的,难以进行统一、明确的概述。(2)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当中,同样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4)一个人能否感到心满意足,是否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模式、同组织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与同事之间的相处状态等。(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2、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多选、简答]❖❖❖(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第二节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7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多选、简答]❖❖❖(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4)刺激影响行为。二、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多选、简答]❖❖❖(1)托尔曼的理论。1、目的性的行为主义;2、固有决定因素。(2)赫尔的理论。[单选]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多选]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名词解释]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3)斯金纳的理论。(新华生主义代表人物)三、卢因的观点❖❖❖[单选]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单选]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表达是:B=f(P,E)B是个体行为,P是个体的内部驱动力、内部特征,E是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四、个体行为规律1、[名词解释]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2、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多选、简答]❖❖❖(1)目的性(2)自主性(3)社会性(4)连续性(5)持久性(6)可塑性3、个体对于刺激反应的几种情况。[多选、简答]❖❖❖(1)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2)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行为。(3)不同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8第三节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1、[名词解释]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多选]❖❖2、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认识过程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个体心理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和知识阶段。[多选]❖3、[名词解释]意志是指个体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意志活动的特点。[多选、简答]❖❖❖(1)意志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意志活动是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3)意志活动是由一系列的随意活动实现的。5、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多选、简答]❖❖❖(1)坚毅性。坚毅性是指个体能正确地理解社会要求和利益,在行动中有坚定的目的,能克服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的目标。(2)果断性。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地估计所发生的情况,立即做出决定,并毫不迟疑地去执行决定。(3)自制性。自制性是指个体在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论,节制自己的行动。6、个性心理: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名词解释]❖❖7、人的个性心理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的。[单选、多选、名词解释]❖❖个体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体现的是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特征。9个体心理特征:是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机能的特殊结合。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的概念与特点[多选、解释、简答]❖❖❖概念:需要是指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二、需要与动机的关系。[论述、案例分析]❖❖❖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需要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