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课前一句话: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04030201年份卷别题目·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2017全国卷I《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宋·律诗即事抒怀诗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鉴赏诗歌语言全国卷II《送子由使契丹》苏轼宋·律诗怀人送别诗全国卷III《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唐·律诗即事抒情诗2016全国卷I《金陵望汉江》李白唐·古诗写景抒怀诗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鉴赏语言形象全国卷II《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唐·古诗状物赠友诗全国卷III《内宴奉诏作》曹翰宋·律诗言志抒怀诗2015全国卷I《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岑参唐·律诗边塞征战诗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II《残春旅社》韩唐·律诗写景抒怀诗2014全国卷I《阮郎归(春风吹雨)》无名氏宋·词爱情闺怨诗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II《韩山店梦觉作》韦庄/《宿渔家》郭震唐·绝句宋·绝句羁旅思乡诗2013全国卷I《鹊桥仙(华灯纵博学)》陆游宋·词写景抒情诗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全国卷II《慈云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宋·律诗托物言志诗一、考点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采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有时与“艺术特色”“艺术手法(技巧)”“表现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表达技巧”既是高频考点,也是考查难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二、学情分析:1、概念很模糊,不知考什么;2、知道考什么,不知写什么;3、知道写什么,不知怎么写。4三、应对策略:1、掌握类型,熟记术语2、联系课内诗词,学会同类归纳,迁移运用。3、探究高考设题题型,寻求答题启示。4、认真审题,从题干中得到提示。5、读懂诗歌,利用关键词来判断表达技巧。6、综合运用四大类表达技巧来判断,尽可能全面答题,不漏要点。7、规范答题步骤,要有分点意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争取印象分。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夸张、双关、对偶、顶真、互文、用典、反语等表达方式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比兴、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抑扬结合、用典结构手法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层层深入等67(一)直接型(2016山东卷)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2017天津卷)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2017浙江卷)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2018浙江卷)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二)综合型:(2017新课标I卷)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2014课标1)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表达技巧题的提问方式小角度设题大角度设题小角度设题小角度设题大角度设题大角度设题(点)①指出技巧: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技巧。(析)②分析技巧: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要联系具体的字词或语句做一个详细的解说,如把什么比喻成什么。或者以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评)③点明效果:此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7、规范答题步骤:答题格式:先概括,后分析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达方式描写抒情3、动静结合5、虚实结合1、正侧面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6、点面结合借古讽今2、白描4、细节描写有时候还要考虑描写角度的变化:时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早晚、古今、四季等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绘形、绘声、绘色)色彩:冷暖、明暗(一)“点面结合”:“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特写镜头)“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广镜头)“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好事近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其中,风定钓丝闲是一个点,上下新月,水天一色是面,点面结合是为了使描写立体化。(二)工笔工笔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人、物。文学作品中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人、物,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使人或景物的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运用工笔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着意刻画,入微地再现事物特征。一般较多地运用比喻,象征,反复,排比等多种手法融入于诗歌之中。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练习: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作于唐庚贬惠期间三四两句,又用工笔勾勒分写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孤城”指惠州城,宋代时惠州商业繁盛,诗人另有《西溪》一诗描绘当地市集的盛况说:“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三)白描1、什么是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田家聂夷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5)古代诗歌的点染手法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指点明情感的内涵。将所要抒发的情感、要说的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有一个总体认识。“染”就是指的是用景物来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清代的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这一点看,渲染有似于衬托中的“旁衬”,又似于情景交融。如柳永《雨霖铃》上片末几句与过片几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两用点染手法。“去去”——走了又走,越走越远,这是点出正意,但“去去”比较模糊抽象,因此再连用三样景物加以渲染——“千里烟波”、“霭沉沉”、“楚天阔”,从而把“去去”化为具体的情景,通过这些渲染生动地状写渺茫的前途和黯淡的情怀。过片,先点出离别冷落的滋味,再以途中杨柳垂岸、晓风吹拂、残月朦胧等景物反复渲染“伤离别”的情意,形象地托出离人的孤单和相思之苦。点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先点后染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首句“江南好”点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赞颂之意和向往之情。三、四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