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1、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借事抒情借史抒情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像、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写法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句、卒章显志、抑扬、伏笔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对比1、(2013山东高考)《山寺夜起》(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一个“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的“无家客”“独”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周考题)《春晚山行》(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4分)【答案】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近年来,频频出现景、情关系一类的考题•如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13年上海卷第14题对张九龄《春江晚景》设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2013年广东卷第10题对【宋】张炎的词《鹧鸪天》设题“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2013年辽宁卷对【宋】张镃的《竹轩诗兴》设题“本诗第二联(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在鉴赏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总是被一批“□景□情”的“专业术语”蒙住了。出现频率最高的有这样一些: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移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缘情设景、因情设景、因情造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等。情与景的关系术语一、先景后情二、先情后景三、通篇写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雄浑壮阔之景深沉悲壮之情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移情入景、触景生情、以景显情、以景衬情等“山容瘦,老树替人愁”——【元曲】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汤式)11二、先情后景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对英雄的尊敬、爱戴之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因情设景、缘情设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以景显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因情造景“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屈原《湘夫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景中含情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无一处说别离,却处处含情三、通篇写景(一)情景正衬(二)情景反衬(一)情景正衬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二)情、景反衬注:这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边地苦寒军旅生活的紧张奋勇杀敌的豪情•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2013上海卷)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答案:①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②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③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①本诗首联借景抒情,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②颔联则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③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情诗意手法1、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4分)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手法。(手法)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诗意)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诗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1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问题:诗歌最后一句写法和前三句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4分)答案:①前三句叙事抒情,最后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②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③对此景,生发出的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壮志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还是对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创造意境,引发读者想象,含蓄蕴藉。3、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问题: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郁的离愁形成有力的反衬。(3)景色越美,越觉得离愁的难耐。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更增添了哀伤的情绪。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问题(1)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2)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寂寞”的?(4分)答案:反衬手法,以动衬静,“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寂。答案:即事抒情,诗人夜不能寐,起望四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借景抒情,描写空旷幽寂的静,衬托出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诗人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