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源性猝死徒手心肺复苏是急救关键在昆明市的一家公厕,67岁的朱师傅上完厕所出来称头有点晕,守厕人赶忙搬了一个小木凳让老人坐着,他进屋看了约一分钟的报纸,突然传来一声异响,他跑到门口,见到老人从凳子上跌落,俯面昏倒在地,脸色已经变了,但胸口还有起伏。守厕人立马拨打120,然而等急救人员赶到时,已经证实老人死亡。而在老人的邻居亲友们看来,老人虽然已经67岁年龄,但却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还算硬朗。据统计,中国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每年50余万例。欧美发达国家在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方面非常先进,如美国洛杉矶地区的猝死救治率高达69%。相比之下,我国的急救成功率只有不到1%。猝死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生活节奏快、过度劳累和压力大都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在我国,由心脏骤停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所有突发性死亡的80%。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病理学原因是心室颤动,及时进行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研究表明,每延迟急救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在心脏骤停1分钟内抢救,患者存活率可达90%,如果超过12分钟就只有2%~5%了。从发现患者到救护人员到场,所需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另一方面,当心跳呼吸骤停后,循环呼吸即告终止。在呼吸循环停止后4-6分钟,脑组织即可发生不易逆转的损伤;心跳停止10分钟后,脑细胞基本死亡。因此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4分钟”之说。如果在公众场合遇到了心脏休克而倒下的病人,最重要是紧急呼救拨打120急救中心。然后施行以下四步骤帮患者逃脱死神的追赶:1.评估判断:用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于甲状软骨旁处检查颈动脉搏动,检查时间小于10秒。当发现病人已经无呼吸(观察鼻翼的翕动或感受气流)、无意识(重喊也没有回应,按人中也不醒)、无脉搏(颈动脉无搏动)时,马上要开始胸外按压。2.胸外按压:让伤员仰卧在地上,头部后仰偏;抢救者跪在伤员身旁或跨跪在伤员腰的两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下1/3—1/2处,另一手重叠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4cm;挤压后迅速放松,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骨复位。此时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就回流到心脏。反复地有几率的进行挤压和放松,每分钟60-80次。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能摸到颈动脉有搏动,而且瞳孔逐渐缩小,面有红润,说明心脏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否则在伤员没有送达医院之前,抢救不能停止。注意:用力要垂直适当,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器官损伤或肋骨骨折。3.畅通气道:打开气道是心肺复苏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气道没有打开,人工呼吸时空气无法吹进病人的气管中,心肺复苏很难成功。打开气道的方法叫“仰头举颏法”,先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立即用手托起下颌,一手按住额头,使其鼻孔朝天,成年人的角度是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成垂直的角度。儿童和婴儿的角度则略小些。此时病人嘴巴自然张开,整个气道处在开放的状态。4.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者跪在伤员一侧,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嘴包住病人口唇,用力缓慢持续地将气体吹入。吹气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若吹气时看到病人胸、腹随之起伏,证明肺部已通气。当病人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起,立即放开捏鼻子的手,并迅速移开嘴,让病人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同法,再重复一次。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2次人工呼吸。在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救护车来前,应一直按照30:2的这个频率反复循环。而在这过程中,急救员休息或换人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10秒,否则前功尽弃。如果实在没有力气,可以多人交替救助,但绝对不要停止过长时间。2)口对鼻吹气法:如果伤员牙关紧闭不能撬开或口腔受伤时使用该法。用一手闭住伤员的口,以口对鼻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