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古代诗歌七大题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起源人类的劳动与生活。一般把《诗经》作为中国诗歌史的起点。中国古典诗歌诗词(五代宋)曲(元)古体诗(古风)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近体诗(格律诗)形成于唐代散曲剧曲小令套曲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是曹操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登幽州台歌》近体诗绝句律诗五言绝句(五绝)《江雪》七言绝句(七绝)《早发白帝城》五言律诗(五律)《春望》七言律诗(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排律(八句以上的律诗)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词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又称“诗余”“长短句”学会分题材读懂诗歌典题引路(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从题目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映入眼帘的是“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构成了一幅催人泪下的破败荒凉图,结句的“不堪回首思秦原”显然是对古盛今衰的慨叹。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解析: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由眼前的“荒郊”“古碑”“积雪”“残阳”“黄沙”顿生一种伤今哀情,将这种古盛今衰的慨叹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写之中。眼前破败荒凉的景物被诗人寄托了一种深深的对现实的慨叹。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题材二未曾出土先有节,直冲霄汉亦虚心——托物言志诗题材特征思想情感常用技法内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①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②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③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④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作者的化身或者与作者有某种相似。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读懂诗歌】看标题有“咏”字。看形象全诗描写山泉。看技巧双关,谐音双关,如“名”“清”。看题干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限时训练(2016·河南洛阳高三考前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竹张必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栽。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风来。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1)前两联是如何写竹的,请简要说明。解析:理解托物言志诗首先要掌握诗歌对事物是如何描摹的。描写事物分正面(直接)和侧面(间接)描写,另外注意修辞手法,然后答出其表达效果。答案:直接描写竹叶表现其繁茂;运用比拟手法,写其耐寒、保持节操、虚怀若谷的品性;通过满栽庭院与无人注意的对比,写出竹无人赏识的境况。(2)作者通过咏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托物言志诗多用托物言志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人见”则说明无人发现,“虚心”既指竹子,又指诗人自己。“待风来”则指等待时机。答案:作者以竹喻人(托物言志,自况),表达了对竹高洁品质的赞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为国效力的渴望;竹风流潇洒,超尘脱俗,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但它依旧“待风来”,希望移至“朱门”“抚翠苔”。题材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征战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①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词。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典题引路导学号87202012(2009·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①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读懂诗歌】看标题题目中有“军城”二字。看注释注释介绍了诗人,尤其是他的从军经历。看意象“汉关”“朔云”“边月”“沙场”等。看景物特点壮阔。(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形象。首先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如“汉关”等,其次描述画面,再答出作用。答案:夜晚、秋风、汉关、朔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图)。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概括出情感,然后进行分析。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题指津(二)答题模板诗人用××手法,写了边塞的××(诗中具体意象),表现了××(边关将士、边塞景象)的××,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一)边塞征战诗思维导图限时训练(2016·华北、华中、西南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糖多令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览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解析:首先通过分析意象来概括景象,然后回答出其作用。答案: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2)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解析:结合积累知识回忆边塞诗词常见的情感;结合词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答案:①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感伤、故人零落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愤慨等情感。②上片“二十年重过南楼”表现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下片“故人今在不”则抒发故人零落后的孤独,“旧江山浑是新愁”新旧对比,凸显了词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题材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赠友送别诗【题材建模】题材特征思想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朋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会杂乱无章。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景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出现在送别怀人诗中。(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读懂诗歌】看标题由“送……归”可以看出,这首诗属于送别类诗歌。看内容“童稚”“望”写想象中孩子盼着何遁山人回家的情形,“到家”“下马”“终日”则是写回家后的情景。看技巧整首诗写想象何遁山人回家后的情景,属于虚写。看题干题干要求赏析抒情的手法,而且直接明确了“想象”这个手法。典题引路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题干明确了三、四两联是想象“蜀客”归家后的情景。赏析时依次说明想象了哪些情景,再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逢社燕”“浣征衣”来说明情景;结合“自临水”“已息机”来分析感情。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解题指津(二)答题模板诗人用××意象,××手法,渲染(创设)了××(悲伤、悲凉、凄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惆怅、伤感、勉励、祝福等)的情感。(一)赠友送别诗思维导图限时训练(2016·河南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③随身。花柳④上,斗尖新。偶学念奴⑤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伎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1)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请简要赏析。解析:从全词的内容看,上片以歌女十分自负的口气写自己的来历和高超演奏技巧,下片以“残杯冷炙”来写年老色衰后的境遇。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年轻时技艺高超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词的上片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通过歌者的口吻回忆当年多才多艺及其受人追捧的情景。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写歌女四处奔波,青春流逝,无处托身的悲哀。(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