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各期特点及保健冶霞保健目的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促进婴儿的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与成长检测,早期发现婴儿生长发育偏离,早期干预做好婴儿喂养、预防接种、感染预防、体格锻炼等,降低婴儿患病率与死亡率。一、胎儿期胎儿期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开始,直到婴儿出生,贯穿整个妊娠过程。分三期1、胚胎期:自形成受精卵至未满13周2、胎儿中期:自满13周至未满28周3、胎儿晚期:自满28周至胎儿娩出二、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指婴儿出生后自脐带结扎到未满28天,是婴儿出生后适应外界环节的阶段新生儿期重点保健1、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0—26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2、喂养提倡早开奶,纯母乳喂养3、护理脐带护理臀部护理洗澡及游泳皮肤护理婴儿抚触婴儿抚触: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15分钟。婴儿体操:从2个月开始,2~6个月婴儿在成人帮助下进行四肢伸屈运动(被动体操),每日1~2次。4、预防感染婴儿居室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避免过多探视和亲吻接种疫苗5、新生儿早期教育视、听、触觉已初步发展,具备了接受教养的基础,培养定向和反应能力,促进手眼协调动作。亲子教育是早期教育的开始。6、新生儿睡眠新生儿每次睡眠时间只持续30分钟至3个小时左右,晚上通常觉醒时间长。大约6周以后,才开始出现比较规律的固定睡眠模式。7、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1-2天,由于摄入不足,排出胎粪和水份的蒸发,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4天后体重开始增加,产后第7-10天达原水平。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10%。如果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每日的体重约增加50g,满月时可增长1-1.5公斤。8、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期间一般情况好,不伴其他临床症状。9、新生儿排便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呈金黄色、糊状、有酸味、无臭味、无奶瓣,每日排便5-6次乃至更多。人工喂养儿的大便:呈淡黄色,粪便较干,稍有臭味,每日1-2次,有便秘倾向。10、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病及内分泌病进行群体过筛,使患儿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生长、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筛查三、婴儿期婴儿期指婴儿出生至未满1周岁婴儿期保健特点婴儿期是生后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由于生长迅速,婴儿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后半年从母体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易患感染性疾病。此期喂养十分重要,还需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四、幼儿期幼儿期指1周岁以后至3周岁。此期幼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故神经心理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步增强,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婴幼儿保健重点1、健康教育2、生长发育检测主要利用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婴幼儿的生长,是一种适合于家庭和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使用的婴幼儿保健措施。生长发育监测图的主要部分是0-2岁正常儿童的体重参考曲线。新生儿访视生长发育检测图3、定期测量体重6个月内每个月测量一次,6—12个月每2个月测1次,1—2岁每3个月测一次,2—3岁每6个月测一次,3岁以后每1年测1次。4、定期健康检查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实行儿童定期体格检查,可以系统的了解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发育缺陷和疾病,早期进行矫正和治疗。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检查时间定6个月内每个月测量一次,6—12个月每2个月测1次,1—2岁每3个月测一次,2—3岁每6个月测一次,3岁以后每1年测1次。5、计划免疫按照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婴儿期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预防儿童7种疾病(结核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6、预防意外发生预防原则;1、加强安全管理与婴儿的看护,三个月以内婴儿要防止被褥掩盖口鼻溢乳吸入窒息,婴儿居室的窗户、阳台、楼梯、睡床应设栏杆,安全设置电器、电源,妥善存放热水瓶、剪刀、药瓶、杀虫剂等危险品,玩具不带尖、带刺或过小,禁止婴儿爬高、怕窗、爬楼梯等;2、加强对家长及保教人员的教育,提高其对意外伤害的警惕性,使其具有对意外伤害发生的预见性,能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引起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使婴儿在家庭内外有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7、早期教育主要是语言、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谢谢大家